中国历史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Posted 鲜卑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要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濒临瓦解,之前被征服的各族纷纷趁机起来各树旗帜。在这股潮流中,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也于公元386年在山西北部重建曾为前秦所灭的代国,后来又改国号为“魏”,历史上称为“北魏”。两年后,拓跋珪称帝,迁都平城(今属山西大同),是为魏道武帝。北魏建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先击败慕容氏的后燕,又相继灭掉赫连氏的夏以及北燕、北凉等国,到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拓跋焘时期(424—452)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割据的局面,中国自此进入“北朝”时期。同时,北魏还从东晋之后的刘宋政权手中夺得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继续与“南朝”(东晋原统治的南方地区,先后经历了四个政权,史称“南朝”)形成对峙,史称这一时期为“南北朝”。

鲜卑是秦汉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洮儿河流域之间的古民族,在东汉末年分化为一些小部落向内地迁徙,在中国东北部、北部的边塞地区居住。其中的拓跋部原是相对落后的一支,最早活动在大兴安岭一带,然后逐渐向西南迁徙,在西晋末年,拓跋部不断壮大,已经拥有数十万族人,其首领被晋朝封为代王,后在今内蒙古地区建立政权,国号为“代”。代国后为前秦所灭,又经拓跋珪复建,但直到此时,他们的社会组织还处在原始的氏族时期,依然靠游牧为生。拓跋珪建立北魏后,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占领中原地区后,又仿效汉人制度设置官职,并积极起用汉族士人担任中枢官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河崔氏”的崔宏、崔浩父子。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快了北魏的汉化进程以及向农耕社会过渡的步伐。

但是,北魏前期的汉化还是很有局限性的,崔浩后来便是因在史书中记载了统治者的丑闻而被灭门。一方面,统治集团对汉族和其他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化;另一方面,地方上豪强地主的割据势力急剧发展,他们霸占大量的土地和劳动人口,由此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孝文帝时期,为缓解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北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孝文帝即位时年仅四五岁,前期的改革工作实际上是由当时主政的冯太后主持的,其内容包括整顿吏治、实行均田制(推动垦荒)和三长制(地方基层建设)等,这些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孝文帝亲政以后,更是从上层建筑方面,对北魏社会进行了一番深及骨髓的革新,其中动作最大、对北魏国运以及后世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力排众议,将北魏的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

从地理上来看,虽然当初北魏开基之祖拓跋珪已经将都城从代北向南迁到了平城,但是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平城与传统中原文化的中心河洛一带相比,显然还是僻处西北。北魏传到孝文帝时,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平城这种荒僻之地,已配不上北魏蓬勃向上的国势;而洛阳是汉魏晋以来的旧都,其气象自然非平城所能相比。此外,当时北方已是北魏的一统天下,向南迁都则是一种向南发展的态势,表明了孝文帝的野心。最后则是因鲜卑旧贵族的势力太过陈腐落后,要让国家得到进一步积极健康的发展,这些暮气沉沉的人是必须甩掉的,迁都无疑是脱离他们的一个机会。北魏迁都之后,孝文帝下达了一系列政令来加强汉化,如着汉服、改汉姓、说汉语、鼓励与汉人通婚等,并依照汉文化传统来定姓氏门第。孝文帝时期的迁都以及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激化了国内的矛盾。后来,在孝文帝去世后不久便出现大规模动乱,北魏也因此而走向灭亡。

相关参考

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

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太和十年订定三长制和新租调制,只花了四、五年时间,均田制基本上就确立了。此时,孝文帝有了余裕可以进行下一步作为,而这项重大决策就是迁都。北魏原来的国都在平城,也就是代京,是远从

中国历史 公元493年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北魏自398年定都平城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北魏力量的强大,平城越来越不适应作都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不利于控制南方的汉族。孝文帝欲迁都洛阳,却遭到文武百官的反对。公元4

北魏孝文帝如何成功迁都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是史上一次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以进为退,收放自如,终于如愿以偿,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伊始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措施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措施:490年北魏孝文帝主政。一、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二、实行均田制,分给农民土地,以农为本发展生产。三、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加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

南北朝历史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

北魏的分裂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东西魏对立魏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英年早逝?孝文帝之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怎么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人物 隋炀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隋炀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隋炀帝迁都的决策正确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隋文帝在开国后,为了将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便通过科举大举选拔人才,对官员来了次大换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