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朝皇帝立誓不杀大臣?

Posted 士大夫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朝皇帝立誓不杀大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朝皇帝立誓不杀大臣?

宋代初年立有一块特殊石碑,但直到160多年后北宋亡国之时才为世人所知。这是怎样的一块石碑呢?

据史书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就刻立了一块“誓碑”,藏于太庙寝殿的夹室之内,秘不示人,只有当朝天子知晓其中内容。宋太祖还规定:凡四季祭祀和新皇帝即位时,天子在拜谒太庙礼毕后,必须独自一人到碑前恭读誓词。此后北宋历朝皇帝都恪守这一规定。直至北宋灭亡之际,京城一片混乱,市人闯入太庙,这块“誓碑”的真面目才为外界所知。

此碑上有文字三行: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然犯谋逆之罪,止于狱中赐自尽,不得于市曹中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渝(改变、违背意)此誓者,天必殛之。

上述碑文的大意是:(1) 周世宗柴荣的子孙,有罪也不能加以刑罚;即便他们犯了谋反的大罪,也只能在狱中赐自尽,不能在市井中公开行刑,也不能株连其他亲属。(2) 不能杀害士大夫以及上书议政、谏诤皇帝的人。(3) 后世子孙如违背这一誓言,天必除之。

显然,誓碑的第一条是对柴氏后人的特殊照顾,这是因为宋朝的江山是太祖当年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来的—当时,中国处于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后周皇帝柴荣病逝,时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借领兵抵御北方民族侵略的机会发动兵变,逼迫年幼的周恭帝退位,篡夺了政权。所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后人认为,宋太祖对此是心存歉疚的。

再来看其第二条,为什么偏偏要对士大夫和上书言事的人特别照顾呢?这正是宋太祖的过人之处。原来在唐末五代时期,各地割据的军阀大都鄙视文人、士大夫,对上书议论朝政的士人,动辄加以镇压和迫害,导致士人不肯为其效力。当时,政局持续动荡,政权更迭频仍,出身行伍的宋太祖目睹这“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一幕幕,意识到人心向背的重要,正所谓“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一个强大的政权需要有识之士的辅助,所以宋太祖格外注意对士大夫施行优厚的政策。也正是这种“崇文”的国策,为北宋皇朝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不过,后世也有人质疑这块“誓碑”存在的真实性:既然“誓碑”存在,又何必秘不示人?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朝廷顾忌如公开这种保护士大夫的国策,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将肆无忌惮地批评朝政,危及政权稳定。立此规定,却不让受保护的士大夫知晓,恐怕也是这条铁律得以实行又不危及政权稳定的最好办法,从中可见当时宋太祖这位开国君王的良苦用心。

也有人会问,岳飞不就是为宋高宗所杀的吗?这不是有违“誓碑”祖训吗?这方面有学者提出了反证,认为岳飞之死与“誓碑”的存在并不矛盾,因为此碑文字中所说的士大夫并不包含武将在内;岳飞当时虽然已官至枢密副使(负责全国军政的副长官)之高职,却不在文臣士大夫之列,他是带兵打仗的武将,故不在“誓碑”保护范围。

有关这块“誓碑”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学术界至今尚有诸多争论,更多的历史真相的揭示还有待今后的深入研究。

相关参考

宋朝真的不杀文官?柴姓在两宋为什么受到优待

两宋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文章甚多,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宋代的文官大部分都是被贬到苦寒之地,甚至海南。历来这样被贬的文官喜欢借诗言志,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好多两宋文官留下来的诗词,活着说是他们的牢骚话

秦始皇为啥一个大臣都不杀 朱元璋爱诛杀功臣

朱元璋,刘邦,秦始皇都是古代帝王中的帝王,雄才大略平定天下。他们身上有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比如说秦始皇就从来没有诛杀大臣(坑掉的三千儒生都是小喽喽),可是朱元璋和刘邦却特别爱诛杀大臣。这是为什

严嵩父子狼狈为奸,为什么嘉靖皇帝只处死严世蕃却不杀严嵩

说起严嵩、严世蕃父子,应该是整个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之二”了。在京剧、豫剧以及各种其他传统地方戏曲中,这对父子的形象就是祸国殃民、贪得无厌、残害忠良的大奸大恶的形象。而这对父子是戏曲舞台上的「”白鼻头

柴荣为什么不杀赵匡胤,周世宗为什么不杀赵匡胤

周世宗为什么不杀赵匡胤赵匡胤是周世宗的心腹,对他很信任,所以让他做了托孤大臣。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周世宗。柴荣为什么看上赵匡胤?赵匡胤在柴荣的心中一直都是一副忠臣的形象,而促使柴荣形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

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明知道和珅贪赃枉法

说起清朝,那必然会想起康乾盛世,当然,在历史上,清朝有名的大臣们也不少,但是在这些有名的大臣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乾隆的大臣――和坤了。说起和坤,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那第一印象肯定是来源于家喻户晓的

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明知道和珅贪赃枉法

说起清朝,那必然会想起康乾盛世,当然,在历史上,清朝有名的大臣们也不少,但是在这些有名的大臣当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乾隆的大臣――和坤了。说起和坤,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那第一印象肯定是来源于家喻户晓的

如果宋高宗不杀岳飞,让他全力抗击金朝,岳飞会成功吗

提起宋朝有名的将军,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杨家将,还有韩世忠等。但是最出名的当属岳飞,但是由于岳飞功高盖世,皇帝也一直怕他造反,所以就被奸臣秦桧害死了,这也源于当时南宋的国策重文轻武,假如岳飞不死,那么南

历史人物 为何乾隆不杀和珅,而是留着他的性命呢

乾隆明知和珅贪污严重为何乾隆不杀他原因其实很简单清朝有名的大臣和珅,虽说是出了名的重臣,但名称就不大好了。前些年有部电视剧就是专门讲清朝坤隆与和的(以下和珅名简称“和”清朝有名的大臣和珅,虽说是出了名

朱棣为什么立誓杀光天下所有尼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有人聚集的地方就很容易形成团体。有着相同信仰的人们,便会聚集在一起,从而组成了所谓的宗教。宗教就似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利用宗教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然而,有的不怀好意之人则会利用宗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