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神宗一定要实行变法?

Posted 政府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神宗一定要实行变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神宗一定要实行变法?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在政坛上掀起了一场变革运动,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这场变法运动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影响深远。那么,为什么宋神宗一定要实行变法呢?

这还要从当时北宋皇朝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说起。北宋中期,因为冗官冗费等朝政弊端,以及对辽、西夏的战争,国家积贫积弱,统治危机日益显现。在宋仁宗时期,就有范仲淹等人寻求变法之计,振兴国势,实施“庆历新政”。当时改革的核心是整顿吏治,减少冗官,由于触及朝中权贵的既得利益,许多措施还未施行就被废止。“庆历新政”匆匆落幕,但北宋的政治经济危机并未缓解,宋仁宗后期,仍有不少人主张变法,寻求新的治国之道,只是宋仁宗已经没有变革的决心。

宋仁宗、英宗之后,宋神宗继位。这位年方十九、血气方刚的新天子有志兴利除弊,大干一番,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时任翰林学士侍讲的王安石是当时的政治新星,声誉极高,许多人都看好他。在参军韩维的推荐下,宋神宗召见了王安石。

宋神宗问王安石:“治理国家什么最重要?”

“选择治理国家的策略最为重要。”王安石答道。

“效法唐太宗怎么样?”

“陛下何必仿效唐太宗,应该直接上追三代,效法尧舜!何况唐太宗的许多做法也不合乎法度,只是他的后人大多昏庸,才突出了他的明君形象。”王安石当即回答。

宋神宗为之眼前一亮。此后他读了王安石所上的变法奏章,觉得自己找到了变法图强的合适人选。不久,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为宰相,负责变法事宜。宋神宗继位后,从熙宁二年(1069年)起,宋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

鉴于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教训,王安石主持的变法从经济、军事、教育三方面着手,其中财政问题是这次变法的核心。

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新政主要有:(1) 均输法。统计东南地区每年的收成,并根据收成情况和朝廷的需要来确定赋税的征收数额,负责均输的官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来安排物资收购。此举节约了政府开支,百姓也能从中受益。(2) 青苗法。根据粮食生产的周期和粮食市价调节仓储,当粮价上涨时,各地粮仓将储备粮减价出售,粮价下跌时,高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播种时节,允许农民向政府借贷粮食或物资,待秋收后贴二分利息归还(这比民间借贷的利率低了许多,既减轻了百姓负担,也增加了政府收入)。(3) 农田利害条例,允许百姓向政府借贷兴修水利。(4) 免役法,允许百姓出钱雇人代行政府劳役。(5) 市易法,运用政府力量控制市场物价,保护百姓利益。(6) 方田均税条例,丈量田产,改革收税方式,控制土地兼并。

在军事方面:裁汰冗员,精简军队;实行“将兵法”,由专职武将负责训练军队,提高军队战斗力;颁布“保甲养马法”,在乡村建立治安联防网络,同时鼓励民间养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在教育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不再以诗词取士,代之以明经取士,并要求考生行文论经要联系实际,以期选拔真正有见识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此外,鼓励各地兴办学校,扩大招生名额。

综观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是试图通过政府介入市场,运用市场规律来调节经济的运行,以增加社会财富。但是,他的许多想法是当时许多人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梁启超曾评价王安石的改革:具有现代商业金融理念,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也正因为时代和社会制度的局限,新法的推行举步维艰,当时执行新法的官吏并不能理解王安石的理念,致使新法的一些措施最后成为搜刮民众的新手段。不过,即便如此,王安石的新政还是大大增加了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王安石的新法从开始时就遭到朝中守旧势力的反对,随着新政的推行,许多原来支持变法的官员也逐渐转变立场,质疑或反对变法。变法和反变法逐渐演变为朝内两个集团间的政治斗争。加上当时天灾不断,新政推行遇到很多困难,这动摇了宋神宗变法的决心。后来,王安石逐渐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先后两次被罢相,最终退居金陵(今南京),直至去世。

宋神宗死后,其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因其年幼,高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她起用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为宰相。元祐初年(1086),施行了16年(1069 —1085)的熙宁新法在数月内被全部废除。但当初新旧党人的斗争并未结束,两派的政治理念之争最终演变为相互倾轧的残酷的党争。王安石辛苦经营的新政成果在朝臣互相攻讦中逐渐消耗殆尽。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周邦彦为什么被称为词林正宗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末年著名词人,同时也是朝中官员。与旧党苏门词人不同,周邦彦喜欢变革,因此对宋神宗实行的熙宁变法非常支持,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汴京赋》献给宋神宗,里面对新法极尽赞扬。  

中国历史 什么书这么重要,当朝天子要亲自为它赐书名?

熙宁变法之初,宋神宗即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负责全国军政的副长官),希望他能辅佐朝廷推行新法;但司马光不认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执意辞官,请求退居洛阳修撰史书。当时做官进入宰辅之列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宋神宗的奶奶 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

  赵顼  宋神宗赵顼在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然而变法最终失败,有些人就把北宋灭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故而宋神宗的反面评价也不少。  宋神

练到士兵们宁可打仗也要逃避训练

1086年,锐意进行军事改革的宋神宗在前一年故去。这时掌权的是高太后和反对改革的旧党大臣们。于是王安石和宋神宗推行的「”熙宁变法”被废止。做为旧党的苏辙(苏轼的弟弟)就以右司谏的官阶,向朝廷上了一封奏

宋神宗简介 夹缝之中妥协的变法

  宋神宗赵顼,初名仲铖,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在他即位时,北宋虽然表面繁荣昌盛,但细细数下来,矛盾一重又一重。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期间。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

倡导变法中兴国势的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简介

宋神宗简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

倡导变法中兴国势的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简介

宋神宗简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

历史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宋神宗不给力?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

历史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宋神宗不给力?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