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为什么唐太宗对魏徵又敬又怕?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为什么唐太宗对魏徵又敬又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为什么唐太宗对魏徵又敬又怕?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是隋唐年间的著名大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为他谋划。此时武阳郡丞元宝藏也起兵响应,魏徵在元宝藏手下掌管文书,很为李密所欣赏,后来便为李密效力。随着军事上的胜利,李密享有盟主的威望,称为“魏公”,但不久便在与王世充的对垒中落败,不得已入关投降了李唐,魏徵也随之而往。其后魏徵又被窦建德俘虏,并在那里担任官职。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后,魏徵再次归顺李唐,并为太子李建成所信任,成为东宫的重要谋臣。
从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开始,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势力,各有其自己的官僚机构和组织体系,以致有时政府的相关部门都不知道该听从谁的号令。按照传统的皇位继承原则,嫡长子拥有绝对的优先权,相对于太子李建成而言,李世民本处劣势,但其心志已逐渐显露。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魏徵就提醒过太子要加以警惕和防备。但李世民通过收买李建成的亲信,实施埋伏并进行偷袭,最终杀死了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挟持唐高祖,成功夺取了皇位。李世民即位后,赦免了魏徵,还派他前去安抚建成和元吉的旧部。
魏徵多次改换阵营,效忠于不同主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当时舆论的道德谴责,因为那时并不崇尚为君主尽忠而死—可以说这是一种时代的风气与风度。在唐朝历史进入李世民统治时期,魏徵的形象以“直言进谏”保存在了史书之中,同时也成就了唐太宗从谏如流的美名。《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很多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的故事,说他常常在朝堂之上犯颜极谏,把唐太宗弄得面红耳赤极其尴尬,有时甚至气得欲杀了魏徵而后快,而魏徵却神色不变,依然直言。因为他本身资历甚老,而且所进谏言大多是于国于民有好处的忠君爱国之言,太宗在气消之后,每每也能有所悔悟。由此,魏徵成为成就唐初“贞观之治”的一代贤臣。
魏徵虽然地位很高,生活上却很俭约朴素,他病重将死的时候,家里连一间停放棺椁的“正寝”都没有。他去世后,唐太宗曾经在朝堂上悲叹:以铜为镜子,可以正衣冠;以古代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兴亡的道理;以人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徵不在了,我少了一面镜子啊!魏徵被赐予陪葬昭陵的特殊哀荣,唐太宗亲自为之书写了碑文;每当思念他的时候,太宗便对着凌烟阁上魏徵的画像赋诗哀悼。魏徵生前曾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后来李承乾谋反,很多参与者都是魏徵所提拔的,因此太宗迁怒于他,一度把为他所立的石碑推倒。但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失败后,太宗想起魏徵当年力阻对高句丽用兵的进言,深受触动,感念之余,又下令为之重建墓碑,并恢复了祭祀,这才令一代名臣不致蒙尘于九泉。
相关参考
提起“公主”,我们不免会想到荣华富贵、出身显赫等词语,但今天我要说的这位公主缺有着一段悲惨的生活。不知道大家看到“公主”这个词有什么感受,就我而言,我脑海里会马上想到她的父亲是皇上,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谈
魏徵。>大家对魏徵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大概是:>(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毛聚是明朝人,很小就死了母亲。继母秦氏对毛聚像亲生儿子一样,抚养他长大。毛聚对继母也是又敬又爱,还经常主动帮助继母干活。 一次,父亲出远门,母亲得了大病,卧床不起。毛聚尽心尽力地烧水煎药,无微不至地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
唐太宗和魏徵是一对历史上有名的君臣,他们之间的一些趣闻。魏徵对于太宗的各种谏言,史书中多有记载,这里只谈一些他们之间的小故事。 说到他们两人,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盛世”。太宗即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
魏徵像唐太宗执政公开严明,鼓励大臣直谏,所以他手下有许多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而在这些谏臣中,最突出的当属魏徵,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甚至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
清朝时,内宫太监李莲英仗着主子慈禧的宠爱,权倾朝野,飞扬跋扈。人人都像敬神似的,对他又敬又畏。而身居高位的李鸿章,却对这个阉人不感冒,时不时地还对李大总管冷嘲热讽一番。因此,虽然李总管和李中堂300年
说到魏徵,一般人都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也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一般人知道他,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故。可一般人却很少知道,魏徵其实也是一个一生中有六次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