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铁面无私的包拯》的历史故事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铁面无私的包拯》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铁面无私的包拯》的历史故事
铁面无私的包拯
包拯从小就很孝顺,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建昌知县。但因为父母年老,所以他辞官不去赴任。朝廷授给他别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所以他又辞掉了。他在家里专心赡养两位老人,一直到他们去世。包拯守孝期满后,还不忍离去,后来在家乡父老的劝说下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很久以后,包拯被授予天长知县。有个人跑来告状,说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当时私宰耕牛是犯法的,牛舌头被割掉了牛肯定活不了,牛主人就得背上私宰耕牛的罪名。包拯一眼就看出这是陷害案,他对牛主人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了,把肉卖掉,但不要说是我让你这样做的。”那人搞不懂他是什么意思,心里想:“虽然杀耕牛犯法,但却是你知县大人要我杀的,那就不能怪我。”他回家就把耕牛杀掉了。由于不准杀耕牛,大家馋牛肉都馋得不行了,一听说这里有牛肉卖,纷纷跑过来买,很快就把牛肉卖光了。过了几天,一个人来控告牛主人私宰耕牛。包拯说:“偷割牛舌头的人就是你!不然你明知道牛没了舌头活不了,人家杀牛是迫于无奈,你还来告他。这分明就是你为了陷害牛主人而割掉的牛舌头!”那个人听了之后又是吃惊又是佩服,只好低头认罪,从此包拯能断案的名声就传开了。包拯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廉洁。端州出产的砚台是砚台中的珍品,当地官员普遍假借上贡的名义私自多征收几十倍的砚台送给权贵。包拯到那里上任后,命令工匠们只按照朝廷规定的上贡数量制作砚台,一直到他离任,也没有私带一块砚台回家。
包拯进京当官后,担任了三司户部副使。当时秦、陇一带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当地官员随意向百姓摊派,中饱私囊。包拯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契丹在边境集结军队,朝廷派包拯去河北征发军粮,以备战争。包拯建议将漳河地区还有另外几个州用来牧马的土地分给老百姓耕种,这样就不用再另外征收军粮了。

北宋官员幞头、朝服、腰带复原图
包拯在担任谏官的时候,多次议论和斥责那些权臣,请求朝廷废除一些不正当的恩宠措旋。他还建议皇帝要积极纳谏,认清楚那些结党营私的人,不能光凭主观来判断谁好谁坏。他的意见大多都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包拯后来被任命为龙图阁大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龙图”)、河北都转运使。几年后,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知府,负责京城各项事宜。包拯为人刚直,那些皇亲国戚都不敢冒犯他,嚣张的行径也收敛了很多。包拯不苟言笑,当时的人都把让包拯开口笑比作黄河水变清,说明让他笑有多难。京城的人都称呼他为“包待制”(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还有句话叫:“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以前开封府规定,告状的人必须先把状纸交给小吏,让小吏代为呈上,不准直接交到官府。包拯上任后,为了方便百姓,也为了防止小吏舞弊,命令打开官府正门,让告状的人可以直接到他跟前申诉。当时很多权贵私自修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水流不下来,下游的庄稼得不到灌溉。包拯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很气愤,下令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拆毁。有个权贵拿着地契过来说那块地是他的,包拯没有权力制止他在那里盖房子。包拯把地契拿来仔细检查,发现那地契是伪造的,顿时大怒,上书把那个人弹劾了。
宋仁宗自己没有儿子,本来按规定他可以在宗室子弟里面挑选出一个合适的当太子,但他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生儿子的希望,一直不立太子。但不立太子的话,万一皇帝有个三长两短,朝廷就会乱掉,所以立太子是当时人们的一块心病。宋仁宗问包拯:“你想让谁立太子?”包拯回答:“我请求皇上立太子是为国家着想。陛下却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不是怀疑我吗?我都70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包拯当时不知道他的小妾已经生了儿子),立谁为太子难道对我有什么好处吗?”宋仁宗很高兴,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事的。”
包拯从来不随意附和别人,他为人严厉正直,非常讨厌那些不正之风。他当官以后就断绝了和亲友们的来往,从不为他们谋取好处。包拯曾说过:“后世子孙做官,如果有犯了贪污罪的,不准进家门,死后也不准进祖坟。不听我话者,不是我的子孙!”包拯在64岁那年去世,谥号“孝肃”。
相关参考
铁面无私的:是我国北宋时候著名的清官。人们都称他包公,很少提他的名字。流传很广的古代通俗小说和传统戏曲中,有不少关于包拯的。可是,小说戏曲中的包拯,和历史上的包拯,事迹却有很大的出入。小说戏曲中的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包拯是
北宋时,不仅卖官之风盛行,而且当时有些奸吏还通过后妃关系加官进爵抑或减轻罪状,因而朝廷对官吏封官的大小或者量刑的轻重,往往取决于和后妃的关系好坏。身为谏台的包拯,对这种内外勾结、贻误朝政的不法行为
宋包拯以为官清廉,敢于得罪权贵而著称于世,民间百姓亲切地称呼他“黑脸包公”。在他七十大寿之际,吩咐家人拒收贺礼。令其为难的是,第一位来送礼的竟然是当今圣上。诗言志,歌咏言,言为心声。在我国古代,有许多
宋包拯以为官清廉,敢于得罪权贵而著称于世,民间百姓亲切地称呼他“黑脸包公”。在他七十大寿之际,吩咐家人拒收贺礼。令其为难的是,第一位来送礼的竟然是当今圣上。诗言志,歌咏言,言为心声。在我国古代,有许多
包拯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包黑炭,大家很是吃惊一件事情就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对待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秉公办理吗,法律之外是否有人情呢?大家是否好奇包拯怎样审判自己的侄子的呢?按照道理是不能的,必须回避,但是包拯名
包拯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包黑炭,大家很是吃惊一件事情就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对待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秉公办理吗,法律之外是否有人情呢?大家是否好奇包拯怎样审判自己的侄子的呢?按照道理是不能的,必须回避,但是包拯名
包拯,后世又称其为包公,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名臣忠良,当时的朝堂封其以开封府知府之职,与此同时封其以龙图阁直学士之职称,因而后人亦称包拯以“包龙图”,包拯同关公一样,其传奇一生被历史长河淹没过后,被后人口...
包拯,后世又称其为包公,是中国北宋时期的名臣忠良,当时的朝堂封其以开封府知府之职,与此同时封其以龙图阁直学士之职称,因而后人亦称包拯以“包龙图”,包拯同关公一样,其传奇一生被历史长河淹没过后,被后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