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故事

Posted 鲜卑

篇首语: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故事

孝文帝改革

北魏是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鲜卑的风俗比起汉人来还比较落后,北魏国内汉族人民占了多数,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改革。

他在国内实行“均田制”,把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鼓励农民开垦,农民只需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的赋税,这样,既开垦了许多荒地,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国家的收入也增加了。这种制度后来一直延续到唐朝中期。

孝文帝对中原文化很感兴趣,他认为北魏要发展壮大,一定要吸收中原文化,把那些落后的习俗改掉才行。但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离中原较远,人民很难接触到中原文化,所以他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去。

他很清楚朝中的大臣肯定会反对他的意见,于是一开始并没有透露这个想法,在上朝的时候他告诉大臣,他想率军攻打南齐。大臣们纷纷反对,其中任城王拓跋澄反对得最厉害,在朝上和孝文帝吵了起来。

孝文帝在散朝后悄悄把拓跋澄召进宫里,告诉他:“其实我并不想攻打南齐,我真正的意图是觉得平城这个地方太落后,不利于改革,所以我认为应该把都城迁到洛阳去,这样才能接触到中原文化,来改掉我们国家那些落后的风俗习惯。这次我用攻打南齐这个借口,实际上是想把你们带到洛阳去,这样就直接把都城迁到那里了。”拓跋澄恍然大悟,他本来就赞成改革,一听孝文帝的打算高兴还来不及呢,马上同意了这个主张。

农耕图 南北朝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授给平民与奴隶农田耕种,农田不得买卖。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劳动者对于土地的占有权与使用权。其后,隋唐均沿用并完善了此土地制度。

493年,孝文帝率领30多万人马,连同朝中的文武大臣,宣布向南齐进军。大军走到洛阳的时候,正好赶上下大雨,路都被雨水淋坏了,根本没法走。可孝文帝毫不在乎,下令继续行军。

大臣们都愣了,他们本来就不想去打仗,于是一个个跪在雨水中请求孝文帝收回成命,不要去攻打南齐。孝文帝很生气:“这次兴师动众地出来,连敌人影子都没见到就要撤军,传出去要让人笑话的!既然出来了,至少也得干点什么,干脆我们把国都迁到这里,怎么样?”大臣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都没有说话。孝文帝又说:“做大事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的,你们不说话算怎么回事?这样吧,同意迁都的站左边,愿意打仗的站右边。”

大臣们觉得迁都虽然有点突然,但总比南下打仗要强,只好纷纷赞成迁都。就这样,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他派拓跋澄回平城报告这个消息,通知留守在平城的大臣搬到洛阳来,后来他还亲自赶回平城,劝说那些守旧的大臣。那些大臣反对的理由很多,但都被孝文帝一一驳倒。

孝文帝还进一步改革风俗,他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大臣可以暂缓,但30岁以下的必须改说汉话,否则就革职。另外他还规定所有人必须穿汉服,禁止再穿鲜卑服装。这条规定反对的人很多,但夏天一到就没人说话了,因为洛阳靠近南方,夏天比较炎热,鲜卑衣服一般比较厚重,要是夏天在洛阳穿鲜卑服装,不热死才怪!孝文帝还鼓励与汉族女子通婚,他自己就带头娶了汉族女子做妃子,还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最后,孝文帝还宣布鲜卑人一律改姓汉姓,北魏皇族本来姓拓跋,这是个鲜卑姓,从此以后改姓元,他自己的名字从拓跋宏改成元宏,另外姓步六狐的改姓陆,姓独孤的改姓刘,姓贺赖的改姓贺,等等。这样更进一步消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差异,有利于民族融合。当然,他的改革中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措施,比如规定迁入洛阳的鲜卑人死后不得归葬平城,只能葬在洛阳,这一条有悖于当时的风俗和社会道德,给改革增添了不小的阻力。

孝文帝的太子是个顽固派,他反对迁都的原因很简单,他是个胖子,洛阳的夏天比平城热多了,他实在受不了,所以趁孝文帝出去的时候,他私自鼓动把都城迁回去。孝文帝回来看到儿子居然带头违反他的命令,十分生气,于是把太子废掉了。后来太子参与谋反,孝文帝忍痛将他处死。这件事对孝文帝打击非常大,不久又发生皇后和男子淫乱的事情,彻底将他击垮了,他下令废掉皇后,将奸夫处死,不久他自己也郁郁而终,年仅39岁。

但总的来说,孝文帝的改革还是成功的,北魏王朝逐渐强大起来。

相关参考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措施有哪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措施:490年北魏孝文帝主政。一、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二、实行均田制,分给农民土地,以农为本发展生产。三、实行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加

初中历史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

初中历史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

中国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开篇语孝文帝字宏,是北魏的第6代皇帝,也是北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个皇帝。孝文帝继位时,年仅5岁,政事由他的祖母冯太后主持。冯太后是汉族人,受过很好的教育,有政治才干,临朝听政长达25年。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北魏孝文帝是隋唐时期伟大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叫做孝文汉化,指的是在五代十国中间孝文帝所推行的政治上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汉化运动。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方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时实行的政治改革。自北魏文成帝以后,北方的民族矛盾已趋缓和,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另外,北魏与南朝力量已趋均衡,漠北的柔然力量也很衰弱,外

历史人物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决心改革风俗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决心改革风俗?改革的内容有哪些?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后,

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1、政治上:(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贪污力度,树立御史

晋朝历史 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北魏孝文帝(471—499在位)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六位国君,一个目光远大、气度恢弘的少数民族改革者。魏孝文帝因改姓元,又叫元宏。他在执政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