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名将韦睿》的历史故事

Posted 名将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名将韦睿》的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名将韦睿》的历史故事

名将韦睿

韦睿是京兆杜陵人,他们家是三辅地区的大姓,父辈多有在朝为官的。韦睿的生母早死,他服侍继母非常恭敬孝顺,以此出了名。他的伯父每次升官都带着他去上任,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当时韦睿妻子的哥哥以及姨弟都很有名望,他伯父问他:“你自己认为你和他们两个比怎么样?”韦睿不敢回答,伯父说:“你的文章不如他们,但你的学识在他们之上,而且以后为国家建功立业,他们都比不上你。”表哥杜幼文担任梁州刺史,要韦睿跟他一起去,梁州是一个很富的地方,以前那里的官吏大多因为受贿而身败名裂,韦睿当时虽然还年轻,但却以廉洁而闻名。

刘子业统治时期,袁抃任雍州刺史,邀请韦睿担任自己的主簿。袁抃后来起兵造反,韦睿请求让自己去义成郡任事,避免了那场灾难。此后他多有升迁,南齐末年社会很乱,韦睿不想离开家乡,向朝廷要求担任了上庸太守,不久陈显达和崔慧景起兵,快打到京城了。西部的人们请韦睿拿主意,他说:“陈显达虽然是老将,但没有盖世之才,崔慧景反复无常,为人懦弱,他们最后遭到灭族的灾祸也是活该。真命天子将要在我们州出现了。”于是派儿子前去投靠萧衍。

萧衍起兵后,韦睿率领百姓砍竹造筏,全速赶去投靠,一共有2000人和200匹马。萧衍见到韦睿后很高兴,对他说:“以前只见过你的面,今天才知道你的心,我的事业能够成功了!”韦睿为萧衍多次出谋划策,都被采纳。后来大军出发,需要一个人留守,萧衍很为难,不知道该让谁留下来,过了很久,他回头看见了韦睿,说:“眼前这匹千里马我都没看见,何必再去找?”于是任命韦睿留守。在守城的时候,城中百姓多达10万,守了一年,因为疾病而死了十分之七八,人们把尸体堆在床下,活人睡在上面,每个房子里都挤满了人。韦睿对此一一作了妥善处理,使得死人得以安葬,活人也能安居乐业。梁朝建立后,为了表彰韦睿的功劳,多次给他加官晋爵,让他驻守边疆,抗击北魏的侵略。

后来梁朝北伐,任命韦睿都督各军。韦睿派王超宗和冯道根攻打北魏的城池,但没有成功。韦睿在围城的木栅边观察,城中忽然跑出来几百人,韦睿想攻击他们。部将们说:“我们都是临时调来的,还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等他们回去穿上盔甲后再发动进攻。”韦睿说:“不对,城里有2000多人,如果关闭城门死守的话足够自保了,现在无缘无故跑出来,其中肯定有勇敢善战的人,如果能打败他们,这城一定能攻下。”大家仍然犹豫不决,韦睿指着自己的节说:“朝廷给我这节不是作装饰用的,我的法令不能违反!”于是向那些军队发起进攻,大家都拼死战斗,那些人果然败逃。韦睿趁势攻城,第二天晚上就攻下来了,然后向合肥进军。胡略早就到了合肥,但很久都没能攻下来。韦睿察看地图后说:“我听说‘汾河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这里也是一样的。”于是在淝水上修筑堤坝,并亲自带头参加劳动。不久就把堤坝筑成了,这时候水军也相继来到。北魏曾经在合肥东西方向各筑了一个小城,韦睿就先攻打那两个城。不久北魏大将杨灵胤率领5万人前来增援,大家都很害怕,请求增兵。韦睿说:“贼军已经到了城下,这个时候再去求援兵,就好像遇到危难再去打造兵器一样,怎么来得及?再说我们去求援兵,他们难道不会?要知道打胜仗的原因并不是人多而是人和。”于是毅然发动攻击,将敌人打败,稳定了士气。

当初堤坝修好的时候,韦睿命令王怀静在岸上筑城防守,北魏攻下了那座城,上千人当了俘虏。魏军乘胜攻到了堤下,潘灵佑劝韦睿先退到巢湖,别人则劝说他退到三叉。韦睿大怒:“岂有此理!《司马法》说过:‘将军因为退军而死’。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他把旌旗和仪仗都放在堤坝下面,表示不走的决心。韦睿身体一向很弱,打仗的时候都没有骑过马,而是坐在轿子上指挥。但是这次韦睿却亲自出来作战,把魏军打退了一些,他就马上在堤上修筑堡垒加强防御。韦睿造了很多战船,高度和合肥城的高度一样,从四面包围了合肥,居高临下。北魏军没有办法,只好放声痛哭。韦睿造好了进攻的武器,堤坝里的水也蓄满了,魏军的救兵也失去了作用。魏军大将杜元伦到城上指挥战斗的时候被射死,合肥城很快就被攻破了,敌人被俘虏和被杀的有1万多人,得到牛马上万,绢帛整整堆满了10间屋,韦睿把这些东西全部赏赐给了士兵。

合肥平定后,梁武帝命令军队开往东陵,将要决战的时候,却下诏书撤军。当时离敌人很近了,撤军的话怕敌人追上来,于是韦睿把物资都放在前方,自己坐着轿子压阵,魏军佩服他的威武,只敢在远处看着他退走而不敢来追,韦睿得以安全撤退。

后来北魏进攻北徐州,包围了在钟离的刺史昌义之,攻下城池40多座。梁武帝派韦睿率领军队和前去救援的人会师,很快就到了邵阳,连夜挖好壕沟,第二天拂晓的时候就建好了营垒。北魏军前来进攻,被韦睿击退,晚上北魏又来攻城,韦睿用大战船趁河水暴涨时出发,再用小船装满干草,点火烧掉了敌人架设的桥,断绝了他们的退路。梁军士气高涨,以一当百,彻底将北魏军队击败。最后北魏军光是逃命时落水而死的就有十多万,被杀和被俘的共有数十万之多。昌义之听到取胜的消息后,高兴得流出了眼泪,嚷道:“又活了,又活了!”这都是韦睿的功劳。

相关参考

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韦睿是怎样的人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

南朝名将韦睿的轶事有哪些 韦睿的故事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

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韦睿是怎样的人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韦睿怎么死的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

韦睿怎么死的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韦睿怎么死的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

历史人物 南朝梁名将、都梁侯韦睿简介,韦孝宽和韦睿的关系是

人物生平望族出身自此汉朝宰相韦贤后,韦氏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长安南山。刘裕入关,征召他为太尉掾,他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作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韦睿侍奉

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辅国将军韦睿生平 韦睿简介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

历史人物 韦睿简介 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辅国将军韦睿生平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时。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宋时为右军、辅国等职。指挥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