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韦睿是怎样的人

Posted 名将 韦睿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韦睿是怎样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韦睿是怎样的人

2、人物志 韦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韦睿历史评价,韦睿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韦睿 韦睿是怎样的人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

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这时魏将杨灵胤率五万人前来救援。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

天监五年(506年),解钟离(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之围,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史载韦睿仁民爱物,“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称为“韦虎”,一生廉洁,家无余财。

历史如何评价韦睿

韦祖征:“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萧衍:“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 “君此获复与熊耳山等矣。”

元英:“是何神也!” “萧临川虽騃,其下有良将韦、裴之属,未可轻也。宜且观形势,勿与交锋。”

魏军歌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惧合肥有韦虎。”

李延寿:“韦、裴少年励操,俱以学尚自立;晚节驱驰,各著功于戎马。观睿制胜之道,谓为魁梧之杰,然而形甚羸瘠,身不跨鞍,板舆指麾,隐如敌国,其器分有在,隆名岂虚得乎?邃自效边疆,盛绩克举,其志不遂,良可悲夫!二门子弟,各著名节,与梁终始,克荷隆构。‘将门有将’,斯言岂曰妄乎?”

姚察:“昔窦融以河右归汉,终为盛族;柳惔举南郑响从,而家声弗霣,时哉!忱之谋画,亦用有成,智矣。韦睿起上庸以附义,其地比惔则薄,及合肥、邵阳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黄道周:“韦睿忠良,自结于粱。奉命伐魏,即拥油幢。众请缓战,睿怒不扬。既而城拔,方识其强。再攻淝水,魏救忽猖。请兵不及,即以寡当。力战不却,守死不慌。筑垒自固,起舰以张。战胜俘获,多不可量。淝水既定,威名愈扬。元英攻徐,众将战伤。召睿急救,飞桥以行。兵不旬日,即至邵阳。元英惊异,我兵更刚。非水灌敌,即火烧强。大小百战,英方败亡。功成进爵,儒将名香。”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乐毅、羊祜、诸葛亮、谢安、韦睿、岳飞等,儒将也。”

毛泽东嗜读《南史·韦睿传》,批注处竟有二十五次之多,他在批阅时对韦睿称赞有加,如“仁者必有勇”,“曹景宗不如韦睿远矣”,并且详细地勾出韦睿的优秀之处,如“躬自调查研究”、“机不可失”、“决心”、“以众击少”、“以少击众”、“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善守”、“不贪财”等等,并写道:“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人物志 韦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韦睿历史评价,韦睿人物生平事迹简介

字怀文,京兆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祖父韦玄,不愿为官,隐居南山(终南山,在今西安市南)。父韦祖归,为宁远长史。睿好学,事继母以孝闻。伯父韦祖征为郡守,每携之同往,视之如子。表兄杜幼文为梁州刺史,邀睿同行。梁州(治所在今南郑县)富饶,往者多以贿败,睿虽年幼,独以廉闻。

升明元年(公元477年)十二月,荆州刺史沈攸之举兵起事,睿与江夏内史柳世隆守郢城(今湖北武昌县)。攸之平,迁前军中兵参军。齐朝建,累为广德令、齐兴太守、右军将军。齐末,国家多事,睿不欲远行,求为上庸太守(治所在今竹山县)。

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十一月,太尉陈显达举兵寻阳(今江西九江市),逼京师,民心惶惶。西土人谋于睿,睿曰:“陈虽旧将,非命世才。”乃遣二子结于雍州刺史萧衍(梁武帝);又率郡人伐竹为筏,以众二千、马二百,倍道来赴。衍见睿甚悦,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在克郢、鲁(今湖北汉阳县),平加湖(在今黄陂县南)战中,谋多出于睿。次年十月,帝(东昏侯)杀尚书令萧懿(衍兄),又欲杀衍,衍举兵反。

中兴元年(公元501年)七月,大军将发郢,衍谋择留守,难得其人;久之,顾谓睿曰:“弃骐骥(良马)而不乘,焉遑遑(匆忙)而更索?”即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

郢城初围,男女近十万。城围二百余日,饥饿浮肿,疾疫流行,死者十之七八,积尸床下,而生者寝其上,每屋皆满。睿收葬死者,抚其生者,郢人遂安。

次年四月,衍即皇帝位,是为梁武帝。睿迁廷尉。及萧统立为太子,迁太子右卫率、辅国将军、豫州刺史,领历阳太守。

天监五年(公元506年)五月,睿遣长史王超等攻小岘(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又名昭关山),未能拔。魏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以为未有战备,不可战。睿曰:“魏城中二千余人,足以固守,今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苟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符节,朝廷授予之凭证)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法不可犯也!”遂进击之,士卒皆殊死战,魏兵败走,小岘遂拔。继攻合肥。

先是,右军司马胡景略等攻合肥,久不下。睿至,巡视山川形势,于夜间率众至淝水筑堰,及堰成水通,舟舰继至。而魏将杨灵胤率师五万来攻,众惧,请增兵。睿笑曰:“贼至城下,方求益兵,将何所及!”“兵贵用奇,岂在众也!”遂击灵胤,破之。继而令筑城于岸以守堰,魏攻拔之,城中千余人皆没。魏军乘胜至堤下,兵势甚盛,诸将惧,欲退。睿怒曰:“将军死绥(意为军败而退,将当死之),有前无却。”命取伞扇麾幢,树之堤下,示无动志。魏人来挖堤,睿亲与之争。及魏兵败退,睿即筑堤以自固,又起战舰,高与合肥城等,四面临之,城中人皆哭。城溃,俘斩万余人,获牛羊万数,绢满十间屋,皆充军资,无有私者。合肥既平,有诏班师。时魏军近,睿恐为所袭,乃悉遣辎重居前,自乘小轿殿后。魏人畏其威名,望之而不敢逼。

十月,魏中山王元英反攻淮南,众号百万,围钟离(今凤阳县),武帝遣征北将军曹景宗拒之。景宗至邵阳洲(在今凤阳县东北淮水中),筑垒自守,未敢进。武帝怒,令睿援之,赐以龙环御刀,曰:“诸将有不用命者斩之。”睿自合肥直指阴陵(在今定远县西北)大泽,过涧谷,架飞桥。诸将畏魏军盛,多劝缓行。睿曰:“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旬日而至邵阳,即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及晓而营立。元英见而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

六年(公元507年)二月,魏将杨大眼将万骑来战(大眼勇冠三军,屡建战功),睿结车为阵。大眼围之,睿强弩二千,顿时俱发,洞甲穿中,杀伤者众,箭穿大眼右臂,丧魄而走。明旦,元英自率军来战。睿乘小轿指挥,一日数战,英甚畏之。是夜,魏军又来攻城,箭如雨集。睿子韦黯请下城以避之,睿不许。

先是,魏军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预为大舰,使与魏桥等高,及淮水暴涨,即遣之。战舰竞发,直指魏垒,尽歼洲上魏军。继以载草灌油小船焚其桥,风急火盛,烟尘蔽天;敢死之士,拔栅斫桥,倾刻之间,桥栅俱尽。梁军奋勇争先,呼声动天地,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溃。英见桥绝,遂弃城走,大眼亦烧营而去,魏军士尽弃兵甲,争先投水逃命,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十余万。梁军乘胜追击,沿淮百余里,魏军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如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与群师皆先告捷,睿独居后,世人以此尤贤之。

七年(公元508年)十月,司州刺史马仙自北还军,为魏军所追。武帝令睿领军援之。睿至安陆(属今湖北省),筑城增高二丈余,开大堑,起高楼。众讥其示弱于敌,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元英本欲雪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睿亦罢军。

十三年(公元514年),为丹阳尹。次年二月,为平北将军、雍州刺史。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八月,死。时年七十九。遗言薄葬,敛以时服。谥曰严。

睿以爱民为本,所在必有政绩。爱护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就食。抚育孤侄,过于己子。历官所得赐禄,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睿身体素弱,未尝骑马。每战,常乘小轿督厉将士,勇气无敌。昼则巡视部队,夜则起草军书。善于团结将帅,化解不和。初胡景略与前军赵祖悦交恶。景略一怒,自啮其齿,齿皆流血。睿以将帅不和,将致祸害,乃酌酒劝景略曰:“但愿两武勿复私斗。”于是胡、赵二人终得无害。临阵交锋,勇猛果敢,常出奇致胜。为一代名将。

尤为可贵的是,他不随俗流。武帝笃信佛,天下从风而化,寺庙遍布江南,而睿不与众同,所行独异,慕石奋、陆贾(均为西汉大臣,以孝谨闻名)之为人。

相关参考

韦睿的故事 南朝名将韦睿的轶事有哪些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

韦睿怎么死的 南朝名将韦睿死于哪年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

南朝名将韦睿的轶事有哪些 韦睿的故事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

南朝名将韦睿的轶事有哪些 韦睿的故事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

韦睿简介,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辅国将军韦睿生平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

南朝梁武帝时名将辅国将军韦睿生平 韦睿简介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

南梁第一名将韦睿和其功成名就的钟离之战

韦睿(442年-520年),字怀文,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的祖父韦玄,为隐匿作官隐居终南山,拒绝太尉刘裕的征召;伯父韦祖征,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

南梁第一名将韦睿和其功成名就的钟离之战

韦睿(442年-520年),字怀文,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的祖父韦玄,为隐匿作官隐居终南山,拒绝太尉刘裕的征召;伯父韦祖征,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

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檀道济 檀道济是怎样的人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

檀道济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南朝名将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