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胡服骑射

Posted 胡服骑射

篇首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胡服骑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

公元前326年的时候,一位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国王登上了赵国国君的宝座,那一年他只有十五岁。他就是赵武灵王,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赵武灵王继位之初,他所面临的形势十分凶险,国家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诸侯国或少数民族部落包围着,当时的人们就用“四战之国”来形容赵国的地缘政治,可见那时赵国形势的险恶程度。特别是那些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常常骑着快马,穿着紧身衣服,手执轻便的劲弓,能够驰骋自如,像旋风一般地侵入赵国,忽东忽西,烧杀抢掠,赵国军队却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敌人就迅速地撤退了。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久,也严重地破坏了赵国边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为了能够取得长久的安定,赵国不得不与周边游牧民族进行频繁的战争。

在交战的过程中,赵武灵王发现了中原国家与游牧民族作战方式的不同。中原各国的传统的车战方式和穿着宽袍大袖、裳下裙军服的将士们在平原作战时还比较得心应手,一旦与敌人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形发生冲突,则处处掣肘,十分不便。同时,中原各国的作战方式还保持着步兵与战车兵协同作战的传统阵法,即便有骑兵助阵,也大都与其他兵种混杂在一起,很不利于指挥。尤其是,当敌我双方在交战的时候,往往不如游牧民族的骑兵那样机动灵活。赵武灵王就是在实战中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便下决心学习胡人短衣装束与骑射战术。

有一天,赵武灵王召来他的大臣楼缓和肥义商议,二人很赞同这一主张。

在改革派大臣的支持下,赵武灵王对改革服饰和军事制度的想法逐渐开始向实施的方面转化了。不过,“胡服骑射”不是简单的一个军事改革措施,这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更是中原农耕文明向游牧文明学习,进而更新传统观念的变革。因此,在这个改革即将贯彻施行的时候,就在朝廷内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不但有的百姓表示不会接受,而且赵国朝廷内的一批贵族官僚更是抱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赵武灵王再次找来肥义商量,他问道:“看来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赵国的风俗真是一件难事啊,你看如此多的人都表示反对,寡人究竟该怎么办呢?”

老臣肥义坚定地说:“大王,我听说‘疑事无功,疑行无名’。讲究大德行的人不附和世俗成见,能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与一般俗人商议。愚笨的人在事情成功后才能明白,而聪明的人在事前就能有所预测。所以,要办大事就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呢?”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果然,第二天,赵武灵王自己就穿着胡人的服装上朝来见大臣们。而那些保守的大臣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被吓了一跳。以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和赵文、赵造、周绍等人为首的贵族官僚,抱着“循法无过,修礼无邪”的传统观念,对赵武灵王的所作所为表示公开反对,以至于后来公子成竟然称疾不朝。看到国君的叔叔都这么反对“胡服骑射”,大臣们更不愿意穿戴胡服了。一时间,朝内朝外对于改革怨声四起。

可是,赵武灵王也是下了决心的,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做通他叔叔的思想,他亲自上门拜见公子成,跟他说:“叔叔啊,服装是为了便于使用的,礼制是为了便于办事的。你看世间的事物还要变化呢,那人就更不能强求一致了。我穿胡服上朝,希望叔叔也穿上它。您想想‘家听于宗,国听于君’这句古语,这样的大道理,您肯定会明白的。现在叔叔不愿穿胡服,天下人笑话的不是你我二人,而是会笑话赵国王室不团结。治国以利民为本,希望叔叔顾全大局。”就这样,经过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也跟着赵武灵王穿起胡服来。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都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穿胡服了。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看到时机成熟,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公元前306年,赵国北攻中山,西略林胡。次年,再伐中山,最后灭亡中山,解除了赵国的心腹之患。也因此拓展了疆土,壮大了力量。对于其他诸侯国而言,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十几年中,赵国屡屡被秦、魏等国打败。而自从军事改革以后,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得到加强,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一跃而成为当时中原的军事强国。更显著的变化是,赵国对秦国的战争不仅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而且还对那些北方曾侵犯过赵国的游牧民族给予了震慑。

赵国军事改革之后,秦、齐等大国也争相效仿,随着中原各国对“骑射”的进一步接受,马匹逐渐用于骑乘,大大加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了各地间,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北方游牧族的文化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参考

胡服骑射是哪个国家的?为什么要进行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进行了一场学习胡人的改革行动,对赵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赵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猛增,国力十分强大。赵国的王室和秦国的王室一样,都是氏赵,而赵武灵王的名字就是赵雍,是历史

春秋战国 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

胡服骑射简介: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中国历史上的每一场改革都是十分艰难的,哪怕在军队换一套装备亦如此。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就经历了一场风波。&n

春秋战国 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

胡服骑射简介: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中国历史上的每一场改革都是十分艰难的,哪怕在军队换一套装备亦如此。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就经历了一场风波。&n

赵武灵王为何提倡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为一代军事伟人。但身为赵国人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提倡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有何优势?战国时候的赵国是个受四面强国夹攻的弱国。它东有齐国,西临秦国,南靠魏国,北依燕国

展示了他的什么优点 胡服骑射的代表人物是谁

“胡服骑射”是一个发生在赵武灵王身上的故事,当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可以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之后,赵国成为了实力很强的国家,那么胡服骑射的内容是什么,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当时赵武灵王刚即位

历史秘闻 赵武灵王为何提倡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为一代军事伟人。但身为赵国人的赵武灵王为什么提倡胡服骑射?胡服骑射有何优势?战国时候的赵国是个受四面强国夹攻的弱国。它东有齐国,西临秦国,南靠魏国,北依燕国

历史人物 胡服骑射对赵国有什么影响

  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都给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魏国的李俚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还有赵国的胡服骑射。这几个变法改革比较起来,赵国的胡服骑射显得最为单一,但是效果尤其显著,在军事上,

政治谋略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守成规,对症下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守成规,对症下药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赵国乃至以后中国社会的

历史典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