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孙庞斗智
Posted 孙膑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孙庞斗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孙庞斗智
孙庞斗智
孙膑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军事家。他的本名并没有流传下来,只是因他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我们现在能够了解的情况,只是知道他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与鄄城县一带)。后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在齐国对魏国战争中发挥过决定性的影响。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关于孙膑的故事大都又与另外一个人有关,那人叫做庞涓。
据说,孙膑和庞涓是同学,都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那时候,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后来因为魏王招求天下贤才,庞涓为求富贵下山而去。临别前,庞涓发誓如能在魏国得到重用,一定保举孙膑,以图兄弟共同建功立业。庞涓到了魏国,果然被魏王重用,拜为将军。不久,便领兵征讨魏国周围的小国,使宋、鲁、卫、郑等国纷纷臣服于魏。而且,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大的齐国!可是,后来有人又向魏王推荐了孙膑,魏王就派人迎接孙膑到了魏国,拜为客卿。而庞涓深知孙膑的才学远在自己之上,心中妒忌万分,于是就施毒计诬陷孙膑私通齐国。结果孙膑被魏王下罪,挖掉了膝盖并被人在脸上刺上了字,成了残疾人。但是,孙膑身残志坚,意志并没有消沉,他为了能躲过庞涓的暗害,就装疯卖傻起来,用计摆脱了庞涓的监视。
终于有一天,齐国的大将田忌得知了孙膑的遭遇,便及时地把情况报告了齐威王,爱才心切的齐威王当即命令要他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孙膑救出来,为齐国效力。于是,田忌派人利用出使魏国的机会,将孙膑藏于马车之下送回了齐国。孙膑到了齐国,齐威王十分敬重他,很快给予了重用。
公元前354年,魏王任用庞涓为将,兴兵攻打赵国。庞涓领兵一路过关斩将,兵锋直指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见状,知道赵国一时无法抵挡魏军,就马上派人到齐国求救。威王本要拜孙膑为主将,命其领兵救赵,但孙膑建议道:“臣是残疾之人,若当大将,会令敌人耻笑。请大王以田忌将军为将,我来辅佐他。”于是,威王命田忌为将,请孙膑暗中协助,为他出谋划策。田忌本来想要直奔邯郸解除赵国之围,但孙膑劝止他说:“我军远途解赵国之围,必然会使将士们劳累不堪,而魏军正好以逸待劳。况且赵将不是庞涓的对手,等我们赶到了邯郸,赵国可能已被庞涓所灭。我看不如直袭魏国的都城大梁,并广加宣扬,以便让庞涓得知,他必定弃赵而自救。这样,我军就可以以逸待劳,相机出战。那样的话,形势就大不相同了!”田忌听罢,连连点头,就按计行事。结果,庞涓果然中计。当时庞涓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破了邯郸,但是魏军已经疲惫不堪,突然得到魏都有危的消息,庞涓还来不及休整人马,立即从赵国退兵,星夜驰援魏国。就在庞涓率部回援途中,人马经过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市附近),遭到了齐国伏兵的袭击。原来,孙膑料定魏军将经此回师,便率领齐军主力在此设伏,大胜魏军,斩杀魏军两万余人。最终,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解了赵国之危。
又过了几年,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找了借口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接到韩国求救之请、齐国君臣赶忙相聚在朝堂商议。这个时候,威王问众臣如何救韩,是救还是不救?邹忌起身答道:“可先不相救,以便让这两个国家自相残杀,这样将对齐国有利。”而田忌等人则极力主张救援,他们认为一旦韩国灭亡,魏国坐大,对于齐国将是大大的不利。就在众人议论不决的时候,威王见孙膑笑而不言,便向他请教计策。这时,孙膑才不慌不忙地向齐国君臣详细剖析了形势,他说:“救与不救,我看可以先不谈这两件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救而不救,不救而救’。”众人一听,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孙膑进一步解释道:“不救,则魏灭韩,必危及我国;救,则魏兵必先与我军开战,等于我们代替韩国打仗,韩国安危无恙,而我们齐国无论胜败,都要大伤元气。所以,我认为大王应答应救韩,以安韩国君臣之心。这样,韩国必然拼命坚持与魏国死战。等到他们两国都疲惫至极,我们再出兵击魏。如此一来,攻击已筋疲力尽的魏军,不用大力;而救解已快失败的韩国之危,他们也必定感激。以少出力而建功多,岂不更好吗!”威王君臣听后,深感孙膑计策绝妙之至。于是,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伺机救韩。另外,威王派人告知韩国君臣,叫他们坚守城池,齐国不久就会派兵援救。韩国得到消息后,反抗果然更加顽强了。
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按孙膑的谋划,齐国军队再次重演“围魏救赵”,不直接援救韩国,而去袭魏国首都大梁。庞涓闻讯,暴跳如雷,发誓要与孙膑决一死战,他气冲冲地率师回国迎战齐军。孙膑探听到庞涓兵来,便向田忌献策,要利用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诱敌深入。他告诉田忌,齐军与魏军交战之初,只许失败不许胜利。田忌听后,颇为不解地问道:“以逸待劳,不是上次成功的战法吗?如何变换了策略?”
“将军你看,此次庞涓怀愤挟气而来,若正面与他交锋,我军即使胜利,也必然要损失重大。不如采用移兵减灶之法。”
等孙膑低声向其说出计策后,田忌哈哈大笑点头称是,肯定地说:“这次必杀庞涓无疑。……”
且说庞涓提兵赶回魏国,本想寻机与齐军交战,没想到齐军与魏军刚一交战,便败下阵去。庞涓见状,就督促人马拼命追击。开始时,庞涓发现齐军营垒中的灶迹有十万之多,很是吃了一惊,心想:“齐军人多,不可轻敌!”追了一天之后,他又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迹,只剩五万了。这回,他大喜过望,自言自语道:“看来,齐兵厌战,已经闻风丧胆,而逃亡过半了!”于是,更加督促魏军追击。到了第三天,魏军探马探知齐军只剩下三万个灶了,立刻报与庞涓。庞涓闻报,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下令全军:“不顾一切,尽快赶过去,务必活捉孙膑!”命令一下,庞涓便丢下步兵,亲自率两万轻骑连夜起身,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再说孙膑,他和田忌率军退至马陵,见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树林茂盛,觉得是个设伏的好地方。于是,齐军便依照孙膑安排,分头设伏。其间,孙膑又让人在道中一棵大树上刮下大片树皮,用墨写上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然后在附近安排五千弓弩手,命令:“只看树下火把点亮,就一齐放箭!”一切安排妥当,只等魏军到来。不久,庞涓人马赶到马陵,这时已近黄昏。探马报告:“前面谷口,有断树乱石堵住道路了!”庞涓闻听大喜,大声督促全军继续追击。说罢,一马当先,率部队冲入山谷。进得谷来,正待他继续催马向前,忽然发现眼前一棵大树,树身字迹隐约难辨。而这时,天色已黑,庞涓马上令人点亮火把亲自上前辨认。等到看清字迹,庞涓深知不妙,大喊一声:“我中计了!”话音未落,一声锣响,伏兵四起,万弩齐发,箭如骤雨,顿时庞涓被乱箭射中,“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一命呜呼了。马陵一战,齐国大破魏国,斩杀魏军十余万,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从此魏国丧失了强国的地位,国势也一蹶不振了。
相关参考
(?—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孙庞斗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国进攻韩
斗智不斗力 刘邦胜项羽 项羽、刘邦起兵于秦末。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刘邦出身农民;项羽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战神”级人物,是“勇战派”代表;
斗智不斗力 刘邦胜项羽 项羽、刘邦起兵于秦末。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刘邦出身农民;项羽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战神”级人物,是“勇战派”代表;
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当属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但均以庞涓失败而告终,最终还葬送了自己的性命。1、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统兵攻赵,一路长驱无阻,直抵赵都邯郸,齐国决定救赵,拜田忌为将、孙膑为军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
孙膑大破庞涓致其自杀的战役史记曰:“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於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同学期间两人情谊
唐太宗长孙皇后是一位贤明的皇后,她出身名门,父亲长孙晟是历经西魏、北周、隋朝三代的名臣。长孙晟虽然没有女儿名气大,但这位堪称战略鬼才政治家、战略家,其一生经历之传奇,比其女更令人叹服。一、借出使刺探敌
庞涓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战国时期齐国阿(令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年至公无前320年左右,是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珪与和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热播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刘墉、纪晓岚与大贪官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剧情扣人心弦,收视率很高。不过,刘墉、纪
1、关西起兵:西北其中一支军队马腾军,本来拥兵自重,所以曹操在南下之前,便以汉室之名召马腾到京都为官,令其子马超不敢妄动。后曹操于208年赤壁大败,幸而能守住合肥,不被孙权攻下(详见合肥之战),加上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