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张履祥著《补农书》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张履祥著《补农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张履祥著《补农书》

张履祥著《补农书》

明末浙江湖州沈某作《农书》,桐乡张履祥(公元1611一1674年)为它作了补充,因此叫《补农书》。张履祥总结了南方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和蚕桑生产)经验,尤其是土壤、季节、肥科、选种、培植、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水稻增产提出关键在于抓春季这一季节,要做到深耕通晒,施足基肥,多备稻秧,合理密植等项。张履祥注意生产计划性,做到心中有数,农、桑、副业相结合,对人力、物力支配要有计划。张履祥站在地主立场上研究农村生产关系,提出要以小恩小惠对待雇工、佃户,不要因饮食恶劣,使雇工在生产上怠工,造成“灶边荒了田地”的对地主不利的后果。张履祥的这些思想,提供了研究清初农村生产关系的资料。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简介 张履祥是怎么死的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是清初时期朱子学说的倡导者。张履祥生于公元1611年,去世于公元1674年,浙江桐乡人氏,字考夫,号念芝、杨园。  张氏家族是桐乡当地一个显赫的家族,张履祥的祖父和父

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简介 张履祥是怎么死的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是清初时期朱子学说的倡导者。张履祥生于公元1611年,去世于公元1674年,浙江桐乡人氏,字考夫,号念芝、杨园。  张氏家族是桐乡当地一个显赫的家族,张履祥的祖父和父

知名人物 张履谦人物简介

·张履谦张履谦,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及航天电子技术专家。早年研究雷达抗干扰为抗美援朝作出了贡献,并为我国电子对抗事业作了开创性工作。1957年从事航天技术工作,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装

历史人物 金履祥的作品和成就 金履祥历史评价

金履祥金履祥原姓刘,自幼好学,在天文地理、阴阳律历、礼乐、兵谋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人物,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学者。金履祥的作品和成就>著作有《尚书注》、《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

宋朝 宋代·陈旉与《农书》

陈旉与《农书》陈旉是北宋末、南宋初年人,居住于真州西山,他不愿仕宦,“种稻治圃以自给”,享年当在80以上。《农书》是他74岁时所撰,真州知州洪兴祖为之作序刊行。《农书》分上、中、下3卷,在理论上对农业

中国历史 贾思勰写农书

魏孝文帝改革,使北方社会经济呈现上升趋势,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贾思勰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撰写了我国最重要的一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不仅学问

历史人物 金履祥历史评价

金履祥金履祥原姓刘,自幼好学,在天文地理、阴阳律历、礼乐、兵谋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人物,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学者。金履祥的作品和成就>著作有《尚书注》、《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农桑辑要》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农桑辑要》元朝司农司编撰的一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农书。成书于1273年(元至元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重视农业,派人遍求古今农书,责成司农司组织编辑,参加具体编写或修订补充的是孟祺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发展史

一、政府对农业的扶持美国实行的是“以工补农”政策,发达的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扶持起了一个发达的农业。扶持体现在各方面,主要是农村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价格的直接补助;较低的农业税收政策;良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汉语拼音:NongzhengQuanshu;英语:CompleteWorksonAgriculturalAdministration),明代综合性农书。作者徐光启,上海县(今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