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两税法
Posted 赋税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两税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两税法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两税法
唐中叶宰相杨炎建议并制定实行的赋税制度。玄宗开元末年,均田制名存实亡,租庸调法已不适用。安史乱起,民户流亡,田地荒废,记录簿册失散不全,赋税收入不足以维持军费。于是,按户征收的户税钱和按田征收的地税、青苗钱等日趋加重,官吏趁机勒索,非法摊派,百姓苦不堪言。德宗即位,杨炎为相,建议改革赋税“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780年(建中元年)颁布两税令:(1)各州县官按定居的人,分夏、秋两次缴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2)户税征收,不分主客户,均按现住地立籍,不分丁男中男,均“以资产为宗”。租庸调及其他杂徭折钱并入户税征收。(3)地税以779年(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依据,包括青苗钱等,重新摊征,按田地肥瘠分等。(4)商贾在所属州县纳税1/30,使与定居者负担均等。(5)保留丁额。施行过程中存在官吏巧取豪夺,随意加税现象。两税法的实行,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中期赋税制度的基础。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意味着农民人身自由的相对提高;“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反映了征税依据不再是人丁。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地租形式从劳役地租为主向实物地租为主的形式过渡。
相关参考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三者的实施在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史上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同时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着继承性,因此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次费税改革在原因、内容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的相似点。 一、原因相似: 1.旧有的赋税制度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出现严重
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两次费税改革在原因、内容和影响方面有很多的相似点。 一、原因相似: 1.旧有的赋税制度弊病丛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出现严重
【摘要】唐代的两税法一直被视为中国赋税史上的里程碑,其所体现出来的有关税制设计相关方面的原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部分学者研究的重点。文章借鉴两税法所体现出的相关原则并结合我国的财政税收现状,针对相关问题提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为屈原所作。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辞”,其中以《离骚》最著名。诗共373句,2490字,表达了诗人对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最卓越成就就是发明黑色火药。唐代中期的书籍里,就记下了用硝石、硫黄、木炭混合一起制成火药的配方。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末,宋代使用更为广泛。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采邑亦称“采地”、“封地”。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时,周君封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封地上的居民)。采邑盛行于西周时期。分封以宗族制度为依据,按等级爵位定封地大小。卿、大夫在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禅让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考核三年,尧死后,舜继位。此后,以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的考验,舜死后,禹继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党项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古羌人的一支,又称党项羌。南北朝末期,分布在今青海河曲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据《隋书·党项传》载,党项“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吐蕃今藏族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之称始于唐,其后史籍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部为“吐蕃”或”西蕃”。吐蕃作为古代藏族政权,是6世纪来由雅隆(今西藏山南地区)农业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