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唐六都护府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唐六都护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唐六都护府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唐六都护府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边疆各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唐仿汉代西域都护府的建制,从太宗至中宗期间,于边要重地先后设置都护府:其一,于高丽、靺鞨、室韦地区置安东都护府;其二,于漠北铁勒诸部地,置安北都护府;其三,于漠南置单于都护府,统辖突厥诸部;其四,在今新疆及其以西广大地区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其五,在今越南北部及滇桂边境地区,置安南都护府。合称六都护府。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安西都护府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安西都护府唐六都护府之一。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派侯君集等率军取高昌,于交河城(吐鲁蕃西雅尔和卓)置安西都护府。后迁治龟兹(今新疆库车)。领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称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唐本草》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唐本草》亦称《新修本草》,唐代官修药物文献。657年(显庆二年),苏敬、长孙无忌等23人奉高宗之命编撰。659年刊印颁行,是中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原书目录1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均田制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均田制北魏至唐中叶计口授田的土地制度。鉴于长期战乱,土地荒芜,民多荫附,赋税征收困难,国家财力不支。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李世安建议,颁布实行均田令。北齐、北周、隋、唐相继沿用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吐蕃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吐蕃今藏族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吐蕃”之称始于唐,其后史籍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部为“吐蕃”或”西蕃”。吐蕃作为古代藏族政权,是6世纪来由雅隆(今西藏山南地区)农业部落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火药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最卓越成就就是发明黑色火药。唐代中期的书籍里,就记下了用硝石、硫黄、木炭混合一起制成火药的配方。火药用于军事始于唐末,宋代使用更为广泛。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回回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回回简称回族,是由中国国内和国外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唐初期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大批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来华,在广州、泉州和长安等地定居,被称为蕃客。“回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契丹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契丹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源于东胡。北魏以来,在今辽河上游一带游牧。隋唐时,分8部辗转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间。唐太宗时,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授其首领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唐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邸店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邸店唐宋时经营存货和售货业务的商行。《唐律疏义》云“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似有区别,但邸与店两字常连用。唐长安等大都邑,市场四面均设有邸店,少则百余处,多达三四百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三司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三司中国古代官制。东汉时,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唐后期以判户部、制度支及盐铁使为三司,长官各由一人担任,至五代后唐明宗时始合为一职。北宋称盐铁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崇圣寺三塔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崇圣寺三塔在云南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崇圣寺内,亦称大理三塔。始建年代约在9世纪20年代唐长庆年间,三塔鼎足而立,大塔方形,共16层,高69米余(或58米余),线条流畅,造型美观。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