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Posted 澶渊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澶渊之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于1005年订立和约的历史事件。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与圣宗耶律隆绪率军大举南下,深入宋境,攻定州,围瀛州,威胁汴京(今河南开封)。真宗畏敌如虎,参知政事王钦若等献计迁都南逃,宰相寇准力主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在城下射杀辽大将萧挞凛,并坚守敌后城镇。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真宗早想议和,先通过降辽宋将王继忠与辽密商,又派曹利用赴辽方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双方订立和约。宋答应每年向辽输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以屈辱的方式,暂退辽兵。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相关参考
事实上,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无论从大历史的角度,还是大民族的角度来看待它,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命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
一、“澶渊之盟”是宋辽关系转折点澶渊之盟是个有争议的命题。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它,就必须对澶渊之盟宋辽双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事实上,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无论从
澶渊之盟是什么?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澶渊之盟是什么意思?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
宋辽澶渊之盟北宋末,国力日渐衰弱。这都是北宋王朝向大辽、金妥协的后果。而“澶渊之盟”则是一个耻辱。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故事来了解什么是“澶渊之盟”,为什么它是北宋的耻辱。公元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不甘心
澶渊之盟应当怎样评价?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多年征战互相不能取胜的情况下,签订的和平条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维持了宋辽之间长期的和平,对老百姓来讲,是绝大的福音,他使边区的人名能够逐步恢复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
中国历史 为什么宋真宗在战场有利的情况下,还要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国萧太后以收复五代时期被周世宗所占领的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为名,与辽圣宗一同率领20万大军南下攻宋。宋真宗收到前线的告急文书后,召集宰辅群臣商议对策。宰相寇准建议天子亲
澶渊之盟对当时以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下面就讨论一下好的方面:公元1004年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帮,尔后一百二十年,宋辽无战事.这一年距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近50年,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积极意义:澶渊之盟后,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
1004年,辽圣宗奉了萧太后大举攻打中国,深入内地。搅得人心惶骇,都想避乱。宋真宗召集群臣,商量对策,但是群臣给到的对策中除了逃只金陵,就是躲避到成都。当轮到宰相寇准发言时,寇准道:臣要把献策避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