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靖难之役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靖难之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靖难之役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靖难之役
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战役。明太祖分封诸子为王,并配给护卫甲士,少则3 000人,多则19 000人。北边各王握有兵权,势力尤大。惠帝朱允炆即位,因尾大不掉,而用齐泰、黄子澄策,先后削废周、齐、湘、代、岷五王。1399年(建文元年)夏,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今北京),用谋士姚广孝策划,以讨齐、黄为名,“称其师曰‘靖难’”。燕王举兵反后,经过四年鏖战,自馆陶渡黄河,旋在淝河获胜,连下扬州、镇江,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得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株连甚广。惠帝不知所终。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相关参考
靖难之役,中国明代初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而发动的争夺皇位的战争。始发于建文元年(1399)。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
说起「”靖难之役”,这是古代王朝中少有的藩王凭一己之力推翻中央政权而取得胜利的战争,而且此战还发生在大明王朝刚立国不久。按说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其军队战斗力是相当高的,而且明朝还是大一统王朝,怎么会以举
朱棣 死后,其嫡孙朱允继位为建文帝,建文帝削藩导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这场事变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为。 发生的时间 靖难之役发生在1399年8月6日-1402
靖难之役经过胡、蓝两案,朱元璋虽已掌握了全部的军政大权,但又担心尔后发生变乱,朝廷孤立无援,于是便将儿子封赴各地为王,作为中央的屏障。一旦中央发生变乱,他们可以发兵救援。藩王不能拥有地盘,也不能干预民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什么仅仅3年时间就一败涂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靖难之役也称之为靖难之变发生在公元1399年,该词来源于发动叛乱者朱棣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靖难便是指平定祸乱战乱的意思,该
以往对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一方的败因,多归纳为文武矛盾与黄子澄、齐泰误国,实际上建文朝的派系斗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甚至说是主要因素也不为过。黄子澄、齐泰(尤其是黄子澄)不仅在军国大事上谋国不臧,而且还
靖难之役与建文帝生死之谜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因自己出身卑微,当上皇帝后,生怕那些开国元勋“尾大不掉”,将长子立为太子,九子、二十六子早死,其余二十三个儿子都封王建
明朝人物本名:李景隆字号:小字九江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盱眙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主要成就:靖难之役南军主帅官职:太子太师爵位:曹国公李景隆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李景隆年轻时喜读兵书,举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靖难之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早逝之后,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选择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允炆也顺利继承了九五之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