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三民主义

Posted 三民主义

篇首语: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三民主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三民主义

(1)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第一次把上述内容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土地国有。但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后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为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是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这就是以三大政策为实质的新三民主义。(2)书名。孙中山著,1924年出版,系汇编三民主义演讲稿16讲而成。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这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瓜分狂潮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瓜分狂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为了确保各垄断集团在华的投资利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立即在中国展开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1898年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胶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八国联军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八国联军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华联军。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反帝斗争进入高潮。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并扩大对华侵略,英、俄、美、法、德、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进犯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每周评论》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每周评论》“五四”时期的进步政治周刊。1918年12月,由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封建文化的思想,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持群众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现代史·历史名词·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政治队伍,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其他一切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租界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租界资本帝国主义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某些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由他们直接管理的一定区域,称为租界。1845年英国第一任驻上海领事贝尔福以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关于英人得在五口租地建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资政新篇》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建议——《资政新篇》。其主要内容:在政治上,针对革命队伍内部存在分散、离心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由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的代表在北京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领事裁判权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领事裁判权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约束的非法特权。列强在中国享受这种特权是从鸦片战争结束后开始的。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门户开放政策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力图挤进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并进而独霸中国的侵略政策。当列强在中国疯狂地分割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准备和从事对西班牙的帝国主义战争,因而没有在中国取得势力范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