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资政院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资政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资政院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资政院
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设置的中央咨议机关。1910年10月正式成立。由皇帝指派和各省咨议局推选议员各百人组成,设总裁两人,以王公大臣特旨简充;副总裁两人,以三品以上大员特旨简充。议员均系皇亲贵族、地主、官绅和其他有产阶级。该院虽有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税法、公债以及制定法典等权,但决议事项均须“具奏请旨裁夺”后方能生效,貌似资产阶级议会,实为清政府御用机关。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宣政院元代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军政事务的机构。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初年,在中央设总制院,以“国师”西藏喇嘛教萨迦派法王八思巴出任第一任长官。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
历史学者吴钩先生在微博上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晚清资政院与谘议局并不具备完全的独立地位,但晚清的议员普遍表现出值得钦佩的独立品质。相比之下,民国时期的国会,至少在名义上已经获得了
立宪运动随即汹涌而至。1909年10月14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谘议局。国内多家报纸都用大量篇幅进行了报道,有两家报纸还在头版用大红字来庆祝此事。很多省会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朝廷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天天高喊宪政与法制,却越过了立法与司法之间的基本界限,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
《资政新篇》近代史上颁布过不少纲领,《资政新篇》是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
咨议局与资政院:清末的准议会机关 1907年6月30日,两广总督岑春煊给北京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朝廷“尽快设立资政院以其为上议院之基础,并以都察院代国会,以各省咨议局代议院&r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海国图志》近代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知识的巨著。清魏源撰。初刊于1842年,共50卷;1847年增补为60卷;1852年又增补为100卷。该书是在林则徐组织译的《四洲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瓜分狂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为了确保各垄断集团在华的投资利益,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立即在中国展开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1898年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胶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桂系军阀辛亥革命后统治西南地区的军阀集团之一。以陆荣廷为首,控制两广、湖南。袁死后,接近北方的直系军阀,依附于英、美势力。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租界资本帝国主义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某些通商口岸或城市划出由他们直接管理的一定区域,称为租界。1845年英国第一任驻上海领事贝尔福以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关于英人得在五口租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