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亦称英法联军之役。英、美、法三国不满足于鸦片战争中所攫取的特权,从1854年便以修改南京、望厦、黄埔等条约为名,向清政府提出一系列新的侵略要求,但遭到拒绝。1856年10月23日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出兵侵犯广州,正式挑起战争。次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与英国组成联军于12月29日攻陷广州。1858年5月20日,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随即直逼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急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纱纳赶往天津议和,与美、英、法、俄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还乘机于5月28日以武力迫使清黑龙江将军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59年6月,英、法、美公使以大批军舰护送北上换约。英、法公使拒绝清政府指定的进军路线,竟悍然于25日进攻大沽炮台,结果遭到守军的有力抵抗,狼狈退走。英、法决计扩大战争,联军于1860年4月侵占舟山,5、6月进据大连港和烟台, 7月底陈师白沙口, 8月联军攻陷大沽,接连攻占天津、通州,进犯北京。清咸丰帝逃往承德,命其弟恭亲王奕訢为钦差大臣与侵略者议和。10月初联军对圆明园恣意焚掠之后于13日占领北京。10月24、25日奕訢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同时交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批准书。沙俄借口“调停有功”,协迫清政府于11月14日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次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相关参考
162年前的今天,1856年10月23日,英军海军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发动进攻,进犯珠江内河,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开始,到1860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开始,到1860年二十年间,共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标题是我们自己命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战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说英国人以“
1853年英美等国向中国提出“修约”交涉遭到拒绝。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亚罗号事件”。“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事件背景
政治分派: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分化出来的,都是地主阶级代表,都要维护清朝统治,但前者要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科技以挽救危亡,后者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进犯天津,扬言进攻北京。29日清政府急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恭亲王奕訢被迫于24日、25日分别和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并订立中
中国历史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等12人,代表着全国各地195名党员。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制定党在当前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抗日战争:从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