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大汶口彩陶
Posted 彩陶
篇首语:真正有光的人,压的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可以灿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大汶口彩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大汶口彩陶
大汶口彩陶
这是大汶口居民使用的盛食器皿,1974年山东泰安出土。这个陶器高29.2厘米,口径29.5厘米,陶器表面及口沿部绘有鲜艳绚丽的彩色图案。口沿部用黑彩描绘八组相对的半月纹,腹部用白彩绘八角星纹共六组,八角星的外侧用黑线勾边,星纹之间有两条竖线,组成简单明快的图案。陶器把上有两行圆孤纹,很像一个个圆括号,使整个陶器图案新颖别致,给人以新鲜优美的感觉。
大汶口彩陶
学习建议:这是为配合说明第2课大汶口原始居民的手工业发展而设置的。虽然课文里只叙述了大汶口文化的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没有指明彩陶的制作;但从这个陶器就可以肯定大汶口文化也有彩陶,而且样式花纹都是很美的,图画“大汶口彩陶”就是一例。大汶口文化晚期还出现了壁薄如蛋壳的彩陶,这都说明无论是在陶器制作,还是烧制技术方面,大汶口居民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相关参考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一瞥光亮日报记者李韵距今8000年摆布,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普遍显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区域彩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一瞥光亮日报记者李韵距今8000年摆布,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普遍显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区域彩
――“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一瞥光亮日报记者李韵距今8000年摆布,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此后,彩陶普遍显现于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区域彩
陶器的发明,应当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聪慧的先民以土为材,挖穴为窑,烧制出精美的低温彩陶。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文化的开始。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朴实饱满,比例协调,装饰图案简洁大方,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大汶口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重要文化,因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一带而得名。距今五六千年。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和苏北一带。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一般通体磨光,棱角显著,
馬家窯文化,是4000-5000年前甘肅西部、青海東部文明的統稱,1923年因首次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村而得名。這一文明因絢爛的彩陶文明於世,被很多專家認爲是中國彩陶時代的巔峯。馬家窯文化歷時近千年,
馬家窯文化,是4000-5000年前甘肅西部、青海東部文明的統稱,1923年因首次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村而得名。這一文明因絢爛的彩陶文明於世,被很多專家認爲是中國彩陶時代的巔峯。馬家窯文化歷時近千年,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
汶河日落大汶河,古称汶水。大汶河是黄河在山东的唯一支流,也是泰安市最大的河流。大汶河发源于号称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旋崮山北麓,上游称牟汶河,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流经新泰、莱芜至泰安大汶口纳柴汶河后
半坡的鱼纹陶盆这是1953年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鱼纹盆。盆高17厘米,口径13.5厘米。半坡彩陶盆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是一种原始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鱼纹是半坡遗址彩陶中最突出的纹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