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福建泉州的海船
Posted 海船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福建泉州的海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福建泉州的海船
福建泉州的海船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残留底部。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船侧板以三层木板叠合,底板则以二层木板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和钩钉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这种舱在造船工艺上叫水密舱。据考证,该船系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远洋货船,航行于东南亚一带。可能是从海外返航抵港后,遇意外事故而沉没。参考宋代船舶文献记载与造船传统经验复原,该船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二百吨以上。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此船可说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该船残存部分,现展出在泉州市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学习建议:这是宋代造船业发达的重要物证。配合“动脑筋”思考题,仔细观察此图,想想看这只海船为什么有这么多密封的船舱?它的优点是什么?
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抗御风浪和防沉性,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因为船只在航行时万一触礁撞坏船身,只会部分船舱进水,而其他船舱仍可保持完好,船体不会下沉,可继续航行。另外水密隔舱还为装卸货物带来方便,便于货物管理。
福建泉州的海船
相关参考
留安在历史上名人辈出,较知名的有留从效、留正等人。留从效在开发和建设泉州中,有过不可磨灭的功勋;留正曾担任过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的丞相,赠太师,封魏国公。留安还是永春华侨出国最早的地方,明朝宣德
留从效,宋鄂国公晋江王,字元笵(906~962)。原籍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县),但从小定居枫亭留宅。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据有泉漳十七年,名义上隶属南唐,实
一、介绍仙游历史名人陈洪进(公元914-985)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行伍出身,投泉州指挥使留从效手下,以军功被闽主王延政封为马步军都校。公元945年,泉州置清源军,陈洪进调为清源统军使,后升清
一、泉州有哪些名人泉州著名人物有:一、欧阳詹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
1.一篇关于泉州发展的历史小论文泉州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C2.A3.A4.D5.A6.A7.C8.D9.B10.C11.B12.B13
曾公亮一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真宗咸平二年(999)出生于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官宦之家。他的高祖曾任泉州录事参军。曾祖父曾任司农少卿、泉州节度使掌书记,祖父曾任泉州德化县令,其父进士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通史陈列的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海船高87厘米,宽50厘米,长126厘米,是郑和宝船的缩影。这个宝船模型,是1985年厦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复制的。它根据明代钞本《
福清的历史福清简称融。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析长乐东南太平、感德、崇福、山亭、孝义、万安、长乐、永乐8乡置万安县,隶于泉州(今福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福唐县,隶于长乐郡(今福州)。元和三
历史上,曾有一位越南人当过中国宰相,后因触犯龙颜被贬至泉州。他便是唐朝一代名相姜公辅。姜姓宗亲辛卯年福建泉州恳亲会在4月10日举行公祭唐相姜公辅的活动。记者登南安丰州九日山探访获悉,明年春天,姜相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