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汉代讲学图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人还是要乐观,心碎了就对自己说,碎碎平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汉代讲学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汉代讲学图

汉代讲学图

这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讲学画像砖,砖长47厘米。画面左侧的老师坐在榻上,头戴进贤冠,冠上还置遮灰的“承尘”,也叫帐子。榻下有六名生徒面对着老师跪坐在席榻上。他们手捧简册,腰间带有书刀(为写??札时刮削误笔用的),其中一人居中,面向老师,好似正在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都头戴进贤冠,身穿宽袖交领长袍,表现出对老师恭恭敬敬、虚心求学的态度。

学习建议:这幅图画是专为说明课文“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等内容而出现的。这幅图本身反映了汉代讲学上课的情况,尤其是汉代“席地而坐”的讲学特点。因此,我们学习这幅图画的目的在于明确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的一些措施。感受一下古代人讲学的情景。

汉代讲学图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汉代牛耕图

汉代牛耕图这是1971年在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牛耕图的上端系一行谷物,下部为农民正驱赶二牛耕地,这就是所谓的“耦耕”,也就是“二牛抬杠”,即一人扶犁,驱赶两头牛抬着犁衡,挽拉一张长辕犁。这种

明朝历史 明代石《流民图》

>  《汉书・鲍宣传》载,汉代豫州牧鲍宣认为流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7种:“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

李贽聚众讲学的地方,明代的芝佛院有什么历史故事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马巧玲芝佛院在今天的湖北麻城,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弃官之后在这个地方聚众讲学。前来聆听的人群中,甚至有不少妇女,使得芝佛院的声名因为讲学活动和李贽得以威名远播。>明代芝佛院>值得

师承王畿,笃信阳明之学,浙中讲学领袖——“海门先生”

作者:郭小凤延安大学2015级历史学本科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海门先生”是指明代的周汝登。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别号海门,浙江嵊县人。人称“先生”不仅为他的官途,更多的是因其学术造

贵州织金|织金文化发源地,丁宝桢曾讲学过的地方

在织金县城,有一座凤西书院,就位于沿河路旁,这里青砖石瓦间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织金古城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孕育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而其中最知名的便要属清朝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丁宝桢了。丁宝桢(1820年-1

贬官让其萌生回乡讲学的想法 东林党党首顾宪成

万历十五年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当年的“京察”,加剧了因国本之争引发的君臣关系紧张,以及文臣之间的门户争斗。后来兴办东林书院、成为士人意见领袖的顾宪成这一年浮出水面。所谓京察,是明朝对在京官员的一

贬官让其萌生回乡讲学的想法 东林党党首顾宪成

万历十五年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就是当年的“京察”,加剧了因国本之争引发的君臣关系紧张,以及文臣之间的门户争斗。后来兴办东林书院、成为士人意见领袖的顾宪成这一年浮出水面。所谓京察,是明朝对在京官员的一

历史人物 元朝讲学家、诗人艾性夫简介,代表作有《深冬》等

艾性夫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

历史人物 元朝翰林侍讲学士徐世隆简介,徐世隆在史上有何政绩

人物简介生于金章宗泰和六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年八十岁。金正大四年(公元一二二七年)进士。入元,官至山东等道按察使。至元二十二年,安童再相,欲得老成人共政,乃奏请召世隆,使坐而策国事。世隆老病,

最真实的六朝庄园经济是什么样的

网络配图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网络配图东汉以后,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