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代石《流民图》

Posted 明朝

篇首语: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明代石《流民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明代石《流民图》

>  《汉书・鲍宣传》载,汉代豫州牧鲍宣认为流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7种:“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女遮(zhì),六亡也;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总之流民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脆弱,主要靠天吃饭,其生活、生产与自然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旱、蝗等使人们居无定所,人民无法安居生存,只得外出逃荒求生。更重要的是社会原因,如兵荒战乱、土地兼并、赋税徭役、等等。 >  《流民图》各代都有,画家借以对统治者提出警示与讽谏。《宋史・传》载:“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后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以图为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神宗果然免去王安石宰相职位。《明史・原杰传》也载:明正统、成化年间,“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万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 >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流民图》,为纸本,纵38.5厘米,横634厘米,1953年收购。图中描绘了明末流民背井离乡的情景:一群乡民,身背包袱,手提竹篮,一路扶老携幼。有的手持长笛、琵琶、圆鼓沿途卖艺;有的玩蛇耍狗、杂耍献技;有的途中打架斗殴,相互不让;还有一人手持神像,众人紧紧相随;也有几人席地而坐,置铜钱算命;还有妇人手端饭碗喂养儿女。图中男女老幼共72人,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款识为“戊子孟秋吉,嘉禾雁山石写”,钤“石之印”“金门画士”“嘉禾雁山之印”。 >  此长卷真实地描绘了流民的生存状况及求生百态。囿于时代的局限,将天灾归诸天意,即上天的安排。《国语・周语下》即有“古者,天灾降戾”,认为自然灾害是上天的惩罚,所以求神拜佛,祈求上苍消灾弭祸。行乞是流民求生的主要方式之一,《东坡集・奏议集》中记载,他曾在狼山西头君市等村亲眼看到有逃荒者40余人,正在乞食。卖艺也是流民谋生的手段之一,以此为生,需有一技之长,徐珂《清稗类钞》载宣统辛亥(1911年)徐新六(徐珂之子)留学欧洲时,尝至巴黎,“见有行乞之我国男女……中有持槌打鼓者,有飞刀使舞者”。 >  从款识看此长卷绘于万历十六年孟秋,即1588年。,尤其是明中期以后,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嘉靖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土地兼并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农民赋税极为沉重。中原各省自万历十年后,年年有灾民游离,哀鸿遍野。 >  《明史》记载: >  (万历)“十四年……久旱”。 >  (万历十四年)“夏,赈直隶、河南、陕西及广西浔、柳、平乐,广东琼山等十二县饥”。 >  (万历十四年)“秋,七月癸卯,赈江西灾,己未,发币遣使赈河南、山东、直隶、陕西、辽东、淮、凤灾”。 >  “万历十五年七月,江北蝗”。 >  “万历十五年……河屡决于此(指河南)”。 >  (万历十五年)“夏四月,京师旱,大疫”。 >  (万历十五年)“秋七月,江北蝗,江南大水,山西、陕西、山东旱,河决开封”。 >  万历十五年“河北大饥”。 >  (万历)“十六年春三月壬辰……山西、陕西、河南及南畿、浙江并大饥疫” 。 >  万历十六年“夏四月,赈江北、大名、开封诸府饥”。 >  万历十六年“夏四月乙巳,南畿、浙江大旱”。 >  地方志对万历年间的饥荒记载也很多,如: >  万历十二年,米脂大旱。 >  万历十四年,延安府大旱。 >  万历十五年,清涧县大饥。 >  (浙江天文山)万历十五年,七月中旬大风雨,拔木伤禾,民以树皮草根充食。万历十六年,饥复大疫,民食草根木实,死者无算。 >  (砀山县)万历十六年春,大饥,夏疫。 >  (万历十六年)宁波大饥,瘟疫继作,道殍相望。 >  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灾民四处流亡,就食京师者也不在少数。 >  石,生卒年不详,从《流民图》印鉴看,他号或字雁山,嘉禾人。嘉禾,为湖南郴州所属嘉禾县,清人李远度重修《南岳志》卷十引《湘衡稽古》云:“今桂阳县北有淇江,其阳有嘉禾县,相传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金门画士,指明画者为明代宫廷画家的身份。明代宫廷画本身落款十分简单,不易分辨画家的身份,仅能依靠留存下来的个别作品的署款才能确认其供职宫廷的身份。根据穆益勤《明代院体浙派史料》《明代宫廷与浙派绘画选集》的研究,明代宫廷画家的署款,有写明供职工作的场所,如“直文华殿”等;或写明身份,如锦衣百户等;或钤有“金门画士”等印记,均属明宫廷画家,所以此图当为宫廷画家所描绘。 责编 潇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代画家周之冕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周之冕别名:字服卿,号少谷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521年职业:画家主要成就:吴门画派重要画家(历史lishixinzhi.com)代表作品:《竹石雄鸡图》轴和《百花图》

明朝滅亡原因分析——流民問題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它從農民起義中誕生,又在農民起義中滅亡,不禁讓人唏噓。歷朝歷代都會總結前朝政治的得失,以此來規避自己以後施政的錯誤,可是僅僅過了兩百多年,興於農民起義的明朝,為什麼

历史人物 明朝画家丁云鹏简介,《十八罗汉图》作者丁云鹏真迹怎么辨

人物简介丁云鹏(1547~1628尚在)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卒年不详,天启五年(1625)尚在作《白马驭经图》,瓒子,詹景凤门人。工书法,学钟繇、王羲之。画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

明朝历史 明代才女方维仪简介,方维仪是一个样怎的女子

全榜网,中国的文学大家数不尽,方维仪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著名画家。最著名的画有《观音大士图》,在她的笔下,观音大士形神兼备,很多人都争相收藏这幅白描,那么方维仪是哪个朝代的呢?虽然方维仪

徐美潔︱墮淚碑的反諷

流民,往往與饑荒與瘟疫相伴為伍,流民中發生瘟疫也不足為奇。但明成化六年辛卯至七年壬辰間(1470-1471),湖廣荊襄地帶為遷移流民而人為造成的瘟疫流行,卻是一起十足的人禍。流民與明代的戶籍制度相始終

历史人物 北宋画家石恪简介,代表作有《二祖调心图》《帝仙对弈图》

人物简介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郫县)人。他为人古怪、滑稽玩世,敢于冲破传统,以强劲狂放的笔势,简练夸张的形象,直抒胸臆。把表现主观感情、意趣作为绘画的主要目的。

历史人物 明代四大书法家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怎么死的

  张瑞图是明代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张瑞图是晋江人氏,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明穆宗隆庆四年,

历史人物 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左懋第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左懋第别名:左仲及,左萝石国籍:明代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莱阳市出生日期:1601年逝世日期:1645年职业: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宁死不屈,英勇殉国,被人民誉为“

明代四大书法家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怎么死的?

  张瑞图是明代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张瑞图是晋江人氏,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  明穆宗隆庆四年,

明朝历史 夺门之变详细介绍

夺门之变是明代宗朱祁钰时,将领石亨、大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联合起来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的政变。朱祁镇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其弟朱祁钰被众臣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