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楼船下益州
Posted 楼船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楼船下益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楼船下益州
司马炎从继位之日起,一直虎视眈眈地盘算着怎样突破长江天险,灭亡东吴。如果单从长江中下游强渡是很难成功的。曹魏的几次尝试几次失败的事实至今仍使西晋部分大臣心有余悸,谈吴色变。司马炎又一想,何不利用益州位于长江上游这一优势,顺流东下突破长江防线呢? 于是,命益州刺史王濬主持造船工作,寻找机会,放船东进攻吴。
王濬于公元272年奉命在蜀地造船,到武帝下诏伐吴,整整7年。在这7年中,王濬主持建造了大、小各类战船、竹筏不计其数。其中有一种长、宽均为120步的连体楼船,船上有木头构筑的城楼,四面开门,可容纳2000多人,并可骑马来往。船头画有鹢鸟或各种怪兽图案,据说以此可镇压江神,保证航行顺利。
王濬在益州造船,砍削的木片 “蔽江而下”,引起东吴警惕。孙皓命令封锁江中险要之地。铸造铁索拦截江面,铸造一丈多长的铁锥暗置江中,用来扎破晋军船只,阻挡其东下。但是,这一情报早被羊祜生前抓到的东吴间谍泄露了。
公元280年正月,王濬由成都出发。他先挑选部分识水性的人驾着几十只长宽各100步的大竹筏在前面开路,让江中铁锥扎在竹筏上带走,扫清了航道。同时又结扎许多长十几丈,大数十围的大火把,灌满油放在船头,遇到铁索点燃火把,让熊熊大火将铁索熔断。然后,大批战船顺流而下。吴军望见王濬军“戎卒八万,方舟百里”,“兵甲满江,旌旗烛天”的盛势,遂不战而降。3月15日,王濬军进入石头城。孙皓以亡国之君的礼节向王濬投降。
所以,唐朝刘禹锡的诗写道: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相关参考
古稀之年东征灭吴的王?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几句诗用洗炼的笔墨
文:王玉描述南京最恰当的一句诗莫过于刘禹锡那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座六朝古都,仿佛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荡着六朝残破的旗帜,飘荡着灰飞烟灭的皇帝梦。行走期间,感受到的是石头城
隋炀帝下扬州是众人皆知的故事。运河开通后,隋炀帝下扬州的船队自洛阳出发,前后绵延二百余里。批彩拉纤的民夫就有八万多人其中有男有女,这些人统称“殿脚”。行进途经各地,都有官员迎送,声势浩大,空前绝后。据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
刘禹锡有诗云:“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其实,当年同时挥军东吴的王浑原本更有机会夺得这一令吴主孙皓肉袒面缚到营门投降的大功,因此他还告了王濬的御状,称其“不受
109 王�F楼船破吴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昭灭了蜀汉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攻东吴,就
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残暴出了名的。他大修宫殿,尽情享乐不算,还用剥脸皮、挖眼睛等惨无人道的刑罚镇压百姓,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公元279年,晋朝一些
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残暴出了名的。他大修宫殿,尽情享乐不算,还用剥脸皮、挖眼睛等惨无人道的刑罚镇压百姓,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公元279年,晋朝一些
背景西汉初年,关东诸王,屡谋与朝廷抗争,地方列强也企图乘机割据称霸,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在中央常备军中,除增设八校尉、期门军、羽林军之外,还专设楼船军(水军)。汉武帝因杨仆
背景西汉初年,关东诸王,屡谋与朝廷抗争,地方列强也企图乘机割据称霸,对西汉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为加强中央集权,朝廷在中央常备军中,除增设八校尉、期门军、羽林军之外,还专设楼船军(水军)。汉武帝因杨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