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首部史论推《史通》
Posted 史学
篇首语:心静可以生慧,行善方能得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首部史论推《史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首部史论推《史通》
唐代编成的正史很多,官修的有《晋书》、《梁书》、《陈书》、《周书》、《北齐书》、《隋书》,私编的有《南史》和《北史》两部,而唐代史学上最大的成就还是刘知几编撰成了《史通》、杜佑编撰成了《通典》。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彭城(江苏徐州)人,自幼笃爱文史。20岁中进士。武则天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兼修唐史。中宗时参加编修《则天皇后实录》。玄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他长期在史馆供职,得以博览国家秘籍,又洞察史馆利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因与监史大臣宗楚客、武三思等意见不合,数遭责难和贬抑,几度进出于史馆,很难自由抒发个人的史学观点。于是毅然辞职回家,集中精力去撰写《史通》以畅抒己见。
《史通》 全书20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都是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写成。刘知几本着 “实录” 和 “直书” 的修史精神,在《史通》 中对唐代以前的史书从内容、体例到编纂方法,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评议,并对中国史学的发展概况作了简要叙述。他总结了《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和《汉书》这六部史籍编纂的六种形式,指出纪传体和编年体这两种体例在史书编纂学中的地位。刘知几还提出了 “史才三长” 的著名观点,强调史家和写史都应有高标准严要求。他认为史学家要具备才、学、识“三长”; 写史要以 “实录直书为贵”,做到 “不掩恶,不虚美”。对于违背这些原则编成的史书,他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特别抨击了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尚书》、《春秋》等书中的讳恶虚美现象。这些有进步意义的史观,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刘知几毕竟是封建史学家,《史通》 中也难免存在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相关参考
问《史通》之传本《史通》注本,旧有郭延年、王维俭二家。清浦起龙撰《史通通释》,《四库提要》谓起龙之书,“小小疏漏,亦不能无;然大致引据详明,足称博洽”。纪昀有《史通削繁》,则此书之节本也。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20卷。刘知几撰。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刘知几于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因不满于当时史馆制度混乱和监修贵臣对修史的横加干涉,退而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系其十年集第三卷下,安徽文艺出版社,26万字,1994年)★启蒙与救亡。★三次论战。二十年代张君励等人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在身心、社会领域,因果律无效,要求回到宋明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名著,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卢
“六经皆史”信乎章学诚《文史通义》曰:“六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按章氏之说,盖出于刘氏《史通》,《史通》论史,别为六家二体,《尚书》、《春秋》与焉。此与《汉书
奇特想象幽默串联历史知识 在牛年马月狗日,史通一民收到马可尼送来的加急电报一封:“老子病危,带孙子速归!”。心急如焚的史通一民请了一千零一夜的长假,先骑着巴拿马到达危地马拉,
奇特想象幽默串联历史知识 在牛年马月狗日,史通一民收到马可尼送来的加急电报一封:“老子病危,带孙子速归!”。心急如焚的史通一民请了一千零一夜的长假,先骑着巴拿马到达危地马拉,
继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之后,两河流域在公元前18世纪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这个时代被以为是上古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不仅因为政治军事,更因为一部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
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3日上午10点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将全城鸣笛向死难者致哀。12月7日,第一部全面、总结性、以辞典形式总结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书籍《南京大屠杀辞典
新华社南京12月11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近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撰写,讲述了父亲作为幸存者普通又不平凡的一生。1937年12月13日,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