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学校的兴盛
Posted 学校
篇首语: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学校的兴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学校的兴盛
随着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唐代的学校也有很大的发展。隋朝统治者轻视儒学失士人之心,唐高祖初即位,就设立京都和地方学校,讲论儒学,收揽士人。624年春二月,高祖下诏各州访查精通一经以上未出任官职的人,将其姓名造册上报。又令州、县、乡都设立学校,使王公子弟都入学就读。唐太宗尤其提倡儒学,重视人才的网罗和使用。640年,太宗在全国征集名儒做学官,在长安新建筑学舍1200间,增添生徒名额2260员。四方学者云集京都,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国也都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入国学,国子监生徒多达8000余人,学校堪称极盛。
唐朝中央设立的学校分六种: 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子孙,名额300人; 太学,招收五品以上中级官员子孙,名额500人; 四门学,招收七品以上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平民家的聪明子弟,名额1300人。又有律学,学员50人; 书学、算学,学员各30人: 招收八品以下官家子弟和平民家子弟。以上六学都属国子监统管,设国子监祭酒一人为监长。京都、都督府、州、县也各开办地方学校,学员名额最多80人 (京都),最少20人 (小县)。此外,还准许民间设立私学。又有门下省的弘文馆,名额30人,太子宫的崇文馆,名额20人: 专招收皇帝、皇太后、皇后的亲属及宰相等高官的儿子。学生学习的科目,除书学、算学、律学有专业课本外,其余各学校教学的功课,全是大经( 《礼记》、《春秋左氏传》)、中经 ( 《毛诗》、《周礼》、《仪礼》)、小经 (《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穀梁传》) 和共同必修的 《孝经》、《论语》。每年冬季十一月,各官办学校把毕业生贡给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
相关参考
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 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海外情况
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宋代海外贸易盛况空前,是我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 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海外情况
明清时期起源形成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物,秦朝也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朝代。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大国,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总是还原为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
仲壬亦称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君王。在位时期商朝兴盛。死后由之子太甲继位,伊尹辅政。帝王档案姓名:子庸外文名:zhongren别名:中壬、燕壬、其壬、工壬、南壬国籍:
简而言之,时代因素,步入工商社会,贵族没落,寒族兴起,布衣卿相我也赞成怀旭说的,那时只要能够提供君王富国强兵、称霸列国...的方法,就能够获得爵位,寒族趁此兴起,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获得赏识。各家皆
简而言之,时代因素,步入工商社会,贵族没落,寒族兴起,布衣卿相我也赞成怀旭说的,那时只要能够提供君王富国强兵、称霸列国...的方法,就能够获得爵位,寒族趁此兴起,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获得赏识。各家皆
2014年11月20日,国家工信部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结束了两千余年的盐业专营制度。历史上,中央政府为什么要垄断盐业?梁小民以为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目标是强国,要国家力量强大,就要增加政府收入。传统
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创作的大型民族舞剧。《丝》剧是首创于1979年,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
...义在中国历史上的时间从来就是短暂的。墨家主义在当时兴盛了大约100多年,共产主义在中国可能也会兴盛一百年。这两种理想主义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即被统治阶层深恶痛绝。墨家为什么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