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救亡文化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救亡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救亡文化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宣告国民党文化“围剿” 的破产。1935年12月12日,上海文化界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等280余人发表救国宣言,对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表示同情,坚持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取消满洲国等伪组织,惩办一切卖国贼。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召开成立大会,到会300余人。提出 “停止一切内战”,“武装全国民众”,“释放一切政治犯”等救亡主张; 要求教师站在学生救亡运动的前列; 新闻工作者忠实报导救国运动的消息; 作家用自己的作品激发大众的抗日斗志; 反对文化专制,建立全国文化界抗日文化统一战线。1936年1月27日,北平文化界救国会亦告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刊物大量涌现,上海一地就有一百余种。著名的有《大众生活》、《世界知识》、《学生导报》、《中国呼声》 等等。尤其是邹韬奋主编的 《大众生活》,每期发行在15万份以上。这些刊物成为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号角。一些反映抗日救亡的歌曲和戏剧也应运而生。聂耳等人创作的《毕业歌》、《大路歌》、《前进歌》 和 《义勇军进行曲》 等,唱出了人们抗日救亡的 《放下你的鞭子》、《打回老家去》、《三江好》 等戏剧,强烈反映了民众抗日救亡的愿望和要求。1936年10月,文艺界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发表了《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主张 “全国文学界同仁,应不分新旧派别,为抗日救国而联合”。在《宣言》上签名的有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巴金、张天翼、谢冰心等人,文化界抗日救国的大联合,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相关参考
83年前的今天,“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 1935年12月9日上午10时30分,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6000余人涌上街头,奔向新华门,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
鬼谷子《转危为安,救亡使存》谋略解读【原文】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显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
影响深远的救亡斗争——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8年10月,土耳其投降,与协约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摩德洛斯停战协定》。随后,大约10万协约国军队进驻土耳其。亡国在即,土耳其人民当即掀起了反抗外国占领军和本
1935年5月初,在天津日租界发生了亲日分子《国权报》社长胡某和《振报》社长白某被暗杀的“河北事件”。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等密谋挑起事端,声称此案“系中国排外之举动,若中国政府不加以注意改善,则
1908年3月10日,湖南首先派代表雷光宇赴京上书请愿速开国会。请愿书由宪政讲习会杨度亲自起草,绅商学界四千余人签名,呈送督察院代奏,要求清廷于一二年内召开国会。同月,河南省各府县立宪派代表在省教育会
严复毕生“致力于译述以警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化名著,用以救亡图存的翻译家。严复(1854—1921),字又陵、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长期担任北洋水师
「”救亡压倒启蒙”不是从五四运动开始讲到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一定会讲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个五四是学生爱国运动,两个运动几乎发生在同一个时间,不同之处在于新文化运动的
一,主张借西法以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这些建构起了洋务派的救亡思想。二,对于冲破传统观念.推进救亡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了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三,洋务派带着不甘屈辱的大国情结,认识到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
麦新麦新,原名孙培元,别名默新、铁克,麦新是他创作发表救亡歌曲和编辑《大众歌声》时用的笔名。麦新的祖籍是江苏常熟,1914年12月5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职员家庭。在救亡歌曲创作中
戊戌变法不但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而且还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以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政治领域、文化教育领域、经济建设等领域。在教育改革方面,维新派主张修建西式学堂,并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