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四保临江

Posted 野战军

篇首语: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四保临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四保临江

临江战役也被称为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1946年12月,国民党军占领了安东 (丹东) 通化等地之后,为实施其 “先南后北” 的作战方针,准备先消灭南满根据地,再回师北上,夺取全东北。与此同时,强化了松花江南岸各要点的守备,阻止松花江以北野战军南下。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为巩固北满,坚守南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坚持南满,配合北满,南拉北打,北拉南打”的协同作战方针,迫使敌军南北两面作战。12月17日,当国民党军集中6个师的兵力,进攻南满根据地的临江地区时,北满野战军则调集3个纵队又加3个独立师的兵力,南渡松花江,于1947年1月至3月,3次向松花江以南出击,在吉林长春地区,歼灭敌军1.5万多人,破坏了敌人集中兵力进攻南满的计划。与此同时,南满野战军从1946年12月中旬开始,至1947年4月初止,连续进行4次保卫临江的作战。1947年1月5日,国民党军5个师3路进犯临江。南满野战军以优势兵力进行正面阻击,歼敌1700余人,取得了一保临江的胜利。2月初,敌人兵分两路二犯临江,南满野战军以内线、外线结合作战的方法,歼敌4000余人,二保临江获胜。2月18日,不甘失败的敌人出动4个师三犯临江。南满、北满野战军南北配合,奋力夹击,重创来犯之敌,三保临江。3月末,敌军10万,其势汹汹,四犯临江。南、北满野战军用诱敌深入,协同歼敌之策,全歼敌1个师又1个团,四保临江。历时3个多月,东北野战军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共歼敌2个师又13个团,约3.9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先南后北” 全占东北的计划,从而结束了国民党军对东北的进攻,为以后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相关参考

四野从此在东北站稳脚跟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2月至1947年4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为保卫南满根据地,在安东省(今吉林省南部、辽宁省东部地区)临江、通化地区和松花江以南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对

中国历史 魏文帝临江兴叹

邓芝出使东吴,使蜀、吴重归于好。孙权毅然断绝和魏国交往。公元224年7月,魏文帝东巡许昌,一怒之下,兴师伐吴。侍中辛毗权衡利弊,竭力劝阻说:“现在天下初定,地广民稀。不如养民屯田,十年之后魏国强大,东

多少人喜欢三国演义的《临江仙》一词

老人常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就是说,读三国,要趁早。也因为此,多少人打小就对三国演义耳熟能详,象妹妹也不例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舌战群儒、割须断袍、美女大小乔……经典桥段、人物,

历史人物 共敖简介 楚霸王项羽十八诸侯临江王共敖生平

  战国楚国贵族后代。秦朝末年,任楚怀王熊心柱国。前206年,攻入咸阳,因其攻取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领地故秦南郡地(今湖北省)。不久受密令与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杀义帝于郴州

晁冲之与陈与义的临江仙如此相似 却因不同阅历反映出不同的境界

前言一说到晁冲之,马上会想到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检索一下会发现,原来”晁什么之「”可不仅仅他们两位。巨野晁氏在宋代可是官宦世家,晁氏的姻亲有吕夷简、曾巩、陆游、叶梦得........

历史人物 明朝刑部尚书徐问简介,徐问在史上有何功绩

弘治十五年,(公元一五o二年)擢进士第(《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临江府志》卷之十三记载为弘治十七年进士)。为人“恢廓,耿介”,“_学,工文词”,以兵部郎中出守临江府(今江西樟树临江镇),到临江上任后主

楚汉时期最忠诚于西楚的一个诸侯国

临江,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靠近长江之地。再按秦之所置南郡,治所便是江陵,则怀疑临江又是江陵的别称。按《史记》中记载: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项羽本纪》如上,因楚怀王麾下柱

寸性奇的生平经历

寸性奇,字念洁,1893年8月7日生于云南省腾冲县城关镇二街(四保街),毕业于腾冲高等学堂,深感国弱受欺、非讲武不足以保国,立志以习武报效国家。滇军时期1909年,寸性奇考入云南讲武堂并立志从军。在讲

历史人物 刘阏于,是汉景帝之子,其母为栗姬,未有后代

临江王刘阏于,生于前170年,前155年4月封王。刘阏于在孝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临江王。他在位三年去世,谥号临江哀王。因为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封国废除,改为郡县。家庭成员父母父亲:汉景帝刘启母

杭州这个地名的由来

钱唐秦置钱唐县,是杭州地建县之始。钱唐系越浯地名,其义今不详。泉亭西汉末王莽时改钱唐县为泉亭县,东汉建武初复旧名。临江南朝梁太清三年(549),侯景“以钱唐为临江郡”。因濒临钱唐江而名。杭州隋开皇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