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帝国主义搜掠甲骨文

Posted 甲骨文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帝国主义搜掠甲骨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帝国主义搜掠甲骨文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全方位的,它们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次把侵掠魔爪伸向中国的机会。掠夺中国珍贵文物,进行文化侵略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凡是中国存有古代文物的地方,帝国主义强盗都会一涌而至,大肆劫掠。劫夺我国珍贵的甲骨文就是其一项严重罪行。

甲骨文是在“殷墟”发现的。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一带。历史上殷代曾在小屯村一带建过都城,后成废墟,因此史学研究者把这个地方称为“殷墟”。1899年,人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刻着文字的龟甲、兽骨。

原来,数千年之前的殷代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生产力很低,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极差,对很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诸如阴晴闪电、衰老病死、治乱胜败等都不能加以科学的说明。他们相信一个超越自然和社会的人格存在,这就是殷人观念中的“帝”。他主宰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掌握着人事的祸福吉凶。因此,当时殷代的统治者们,每当从事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占卜”,即向帝请示安危可否,判定吉凶。占卜之后,他们便把卜辞以及同占卜有关的一些事情,刻在龟甲、兽骨上面,因而形成了“甲骨文”。后经沧桑之变、这大批的“甲骨文”被深埋于地下,躺了数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末,才被人发现。

甲骨文被发现后,先是被用作药材,后几经周折,得遇慧眼,其本来面目方才为人揭开,确定了其研究殷代奴隶社会的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价值,紧接着,它便成了帝国主义文化强盗搜掠的对象。

就在甲骨文出世的第四年即1903年,帝国主义分子便开始对甲骨文大肆搜购和劫掠。这一年,美国在山东潍县的传教士方法敛和英国在山东的传教士库寿令合伙盗购了很多甲骨,并把其中的400片转手卖给了英国人办的上海亚洲文会博物馆。

1904年以后,甲骨文又被大量发现,且又每自河南流到山东,方法敛和库寿令便又借机大量抢购,并先后转卖给美国卡内基博物院、苏格兰皇家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中大获其利。1909年,德国人威尔次在青岛抢购甲骨700余片,后转归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院。

1914年,安阳长老会牧师加拿大人明义士,经常骑着一匹老白马在彰德一带游逛,“考察”殷墟出土甲骨文字的情形,并乘机搜购很多甲骨文。同一年春,著名的文化窃贼美国人华尔纳窜至安阳,进行秘密发掘,掠走不少甲骨文片。10年之后,这个无耻的强盗又窜至敦煌,丧心病狂地剥离壁画,对人类文明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

在劫掠中国甲骨文的罪恶活动中,日本的文化盗贼又一次极尽其卑鄙无耻的表演。西村博、河井荃庐、堂野前种松、林泰辅等人都是掠夺甲骨文的盗匪,他们一批接着一批,贪婪地劫夺中国珍贵的文物。林泰辅曾抢购甲骨文600余片。他还在1918年窜至安阳小屯村“调查殷墟”。1926年,日本文化强盗滨田耕诱骗一部分中国人组织所谓的“东方考古学会”,其目的明确为“发掘殷墟”。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在中国进行骇人听闻的走私活动,“殷墟”遗物也随之源源不断地被盗运至日本。

帝国主义文化强盗对中国珍贵的甲骨文大规模的劫掠,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也是人类文明史上耻辱的一页。

相关参考

荒淫大帝石虎搜掠数万美女编选“仪仗队”

石勒的皇后刘氏很有胆略。石勒生前,常和她一起决断朝中政事,辅佐老石建功立业,“有吕后之风,而不妒忌更过之”。刘氏不堪被幽禁的命运,就暗中与彭城王石堪会面,哭泣之后,说:“先帝刚刚晏驾,丞相即骄蛮如此,

商朝甲骨文的发展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

古代文字甲骨文到底是谁发现的? 甲骨文的由来

甲骨文的由来: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

甲骨文的故事

甲骨文的故事据近日报载,在陕西省岐山县内又发现两片周代甲骨,其中所刻文字达55个,这还是过去未曾发现过的“龟腹甲骨”。甲骨文再次引起了国人的关注。这里选摘的内容,对甲骨文的相关背景作了较为通俗的介绍。

历史人物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被誉为“甲骨文第一人” 最终为大清殉节而死

王懿荣王懿荣生于清朝末年,是当时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被誉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他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保护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让今天的我们还能够看到精美的

历史人物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被誉为“甲骨文第一人” 最终为大清殉节而死

王懿荣王懿荣生于清朝末年,是当时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被誉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他对甲骨文的发现、研究、保护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让今天的我们还能够看到精美的

商朝文字介绍 中国商代文字甲骨文的出现演变

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陶文、玉石文、甲骨文和金文,而以晚商的甲骨文为最多。各种质料上留下来的文字都与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因而商代的文字可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一种文字,是晚商时期占

除了殷商甲骨文,新石器时期与夏代也有带字甲骨,西周发现的更多

很多人只知道河南殷墟的甲骨文,并且认为甲骨文是专属于商朝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实在是因为殷墟的甲骨文太有名了,起初的甲骨文倒卖事件没几个人不知道吧。而且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数量之大、文字之多,是其它地方发

历史人物 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简介,王懿荣是怎么发现甲骨文的

人物生平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和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生性耿直,号称“东怪”。出身仕宦世家。祖父王兆琛,嘉

历史人物 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简介,王懿荣是怎么发现甲骨文的

人物生平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人。为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和甲骨文的首位发现者。生性耿直,号称“东怪”。出身仕宦世家。祖父王兆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