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河北事件——日本大举进犯中国华北的借口
Posted 关东军
篇首语: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河北事件——日本大举进犯中国华北的借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河北事件——日本大举进犯中国华北的借口
日军在《塘沽协定》签订后,即从1935年初起,开始实施其侵占华北的计划。是年1月4日至5日,关东军要员在大连召开秘密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确定《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关东军对伪满洲国和华北的方针政策,这就是:对伪满洲国的治理方针,将由“治安第一主义”变为“经济第一主义”,抓紧日满新条约之签订和日满经济会议决议之实施;对华北的方针,则是谋求整个华北问题之解决,在未达最后目的之前则宜用“侧击旁敲”、“逐步推进”、逐块吞并华北的策略。
大连会议结束不久,关东军即于1月18日以步、骑、炮、空联合部队向驻察东沽源县的中国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大举进攻,并迅速占领了长城独石口和沽源县城以东的察东沽源县境各要点,首先挑起了察东事件,揭开了侵占中国华北的序幕。日军本意是在侵占察东察北各县之后,拟在华北炮制一个“蒙古国”,后因日军与外蒙军队于1月24日在满蒙边界的贝加尔湖哈尔哈庙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日军恐两面作战而腹背受敌,故暂停了在察东的推进。1月28日,日军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大滩口约”。5月,满蒙边界冲突平息,日方遂即制造和利用河北事件,重新实施其向华北大举侵犯的计划。
所谓“河北事件”,是指天津日本租界区内汉奸报社两名社长被杀而引起的风波,和日军在1934至1935年围剿热河境内的中国抗日义勇军孙永勤部所引发的前后两起事件。
1935年5月2日夜11时左右,天津日本租界内的《国权报》社长胡恩溥在日租界区内寿街北洋饭店突遭枪击,身中4弹,于次日晨毙命。在胡遭枪击5小时后,即3日凌晨4时左右,另一报即《振报》的社长白玉桓在日租界须磨街义德里22号私宅内亦被枪杀,身中3弹,当场毙命。关于枪杀胡、白2人的刺客究竟为何人,至今仍为悬案。日方断言是国民党蓝衣社所为,而国民党当局断然否认(至今台湾史学界仍断言系日本当时驻天津的支那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所设的圈套,日本史学界也有这种看法)。日方当即利用此案大做文章,借此寻衅以作为向华北进攻的借口。5月11日,酒井隆的亲信日本驻北平公使高桥坦先后会见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及国民政府驻北平外交特派员程锡庚。并一提出“严重警告”,扬言一俟天津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返任,即作出重大决议,以根本解决问题。
此事正闹得不可开交时,日方又于5 月下旬提出国民党遵化县当局庇护、援助热河境内抗日义勇军孙永勤部的问题。
孙永勤系热河省兴隆县黄花川人,为当地民团自卫团长。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孙永勤即在家乡组织农民暴动,举起了抗日救国的义旗。1934年初,中共冀东特委派特委委员王平陆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孙部阐明党的抗日政策和策略,以充实孙部骨干。孙永勤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将民众军改为抗日救国军,并很快将其发展到5000余人。在一年多时间内,这支队伍先后攻克敌据点100多个,消灭日伪军1.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日军对此恨之入骨,但多次围剿均遭失败。因遵化县属《塘沽协定》所规定的“非武装区”,日军和国民党正规军均不得随意进入,孙部便乘隙常在此地与日寇周旋。1935年5月初,热河日军再次进剿孙永勤部,故于5月5日通知国民党驻遵化县保安大队后撤25里,长城罗文峪方面防务暂由日军接防。保安大队对日军唯命是从,果然后撤至遵化县城内,日军当下便将司令部移驻罗文峪,但不久又迁出,却未通知遵化县保安大队接防。孙永勤部乘隙进入长城内活动,并曾要求遵化县长何孝怡补充弹药。何不但拒绝孙的要求,还密令团警把守各要隘,配合日军企图消灭孙部。孙部不支,又重返长城口外。20日,孙部再次进入长城内活动,“停战区”国民党特警张庆余奉北平军分会及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命令,配合日军两面夹击孙部。孙退向茅山。24日,在日顽联合围剿下,孙部突围未成,孙永勤及大部官兵壮烈牺牲,仅有余部退往迁安。
从上可见,国民党军显然积极参予了配合日军剿灭孙永勤抗日救国军的卑劣活动。但日方却硬指国民党遵化县长及保安大队接济和援助了孙部。5月20日,日本驻北平使馆武官高桥坦就此向何应钦面交了抗议书,并扬言关东军将“追问其责任者”。21日,日本军官池上、石井等人蛮横地求见国民党河北省主席于学忠和天津市长张廷谔,大骂于学忠“马鹿野郎”(即混蛋),并向于学忠索要胡、白案件的凶手,且诬指张廷谔为元凶,于学忠为纵使者。日本武官影佐、关东军副参谋长板垣等则公然主张逮捕于、张二人为人质。在此情形下,张廷谔躲避起来;于学忠高度戒备,甚至后来于7月1日竟被迫宣布将河北省政府迁往保定;国民党天津市党部的委员则全部请假。5月2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和驻北平使馆武官高桥坦以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代表名义,正式晤见何应钦及国民党行政院北平政整会秘书长俞家骥,并当面提出日军的两点警告,称中国方面援助热河抗日义勇军是破坏《塘沽协定》的行为,日军因此不但有越过长城进入停战区的必要,且要将北平、天津两市划为停战地区;同时,还声称胡、白被杀案是中国方面破坏《辛丑条约》的行为,因而日军“有自卫的必要,将采取行动”,且对由此发生的事态概不负责;此外,还提出了其策划已久的、将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及国民党党部排挤出河北的五点要求。至此,日军制造、利用“河北事件”大做文章的真实意图已昭然若揭!
相关参考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大举进犯我华北地区。10月24日,日军攻破成安城,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安大惨案”。成安县位于河北省东南端,西依太行山和京汉铁路,东临山东,南有漳河,北横滏阳河,与
1935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发生在河北省香河县的汉奸暴动事件,是由日本天津特务机关长犬迫通贞一手指挥的,旨在执行土肥原“从下层策动华北民众倡导自治运动”方策的一个开端。1935年8月,香河县长赵仲
历史人物 酒井隆生平事迹 中国军事法庭处以死刑的第二个日本高级将领
何梅协定>事态背景>1934年8月,酒井隆调任日本天津驻屯军参谋长。上任后,酒井隆积极参与策划了侵略中国华北的种种阴谋活动。酒井隆一手炮制了“河北事件”,企图达到“不战而取华北”的目的。“河北事件”主
一·二八事变(汉语拼音:Yi-erbɑShibiɑn;英语:January28Incident),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中国上海的事件。1932年1月18日日本以日僧被殴为借口,向上海市政当
河北事件发生后,日本军部以此为口实,从1935年5月29日起进一步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软硬兼施,步步紧逼,有计划地实施其最终肢解和侵占中国华北的阴谋计划。5月2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和驻华
一·二八事变(汉语拼音:Yi-erbɑShibiɑn;英语:January28Incident),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中国上海的事件。1932年1月18日日本以日僧被殴为借口,向上海市政当
中国和日本签订《秦土协定》1935年,日本侵略军在侵占中国东北三省之后,进一步地向中国华北扩张。1935年5月29日,日本关东军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义勇军进入滦东非武装区,又借口天津日租界两个报社社长被杀
1927—1928年出兵山东事件指田中内阁为了阻止中国革命的发展,维护日本在东北、华北的既得利益和统治权,三次向中国山东省出兵的事件。第一次,田中义一上台后,大肆攻击前任内阁总理大臣币原喜重郎的外交政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犯上海。尔后,日本海军省宣布对中国海岸实行封锁。一夜之间,中国的东南门户———厦门港外麇集着10多艘飘扬着日本国旗的军舰。1937年9月3日凌晨4时,日军战略巡洋舰“扶
1933年5月间,驻守平津地区的国民党中央军和原东北军的于学忠部队根据与日本侵略军签署的所谓《何梅协定》,开始从华北撤离。而国民政府派驻北平的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也以“河北交涉暂告结束”为由离开北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