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一·二八事变
Posted 一·二八事变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一·二八事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汉语拼音:Yi-erbɑ Shibiɑn;英语:January 28 Incident),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中国上海的事件。1932年1月18日日本以日僧被殴为借口,向上海市政当局发出通牒,并从国内调兵,蓄谋占领上海。南京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急电上海驻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长于28日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解散反日团体等无理要求。日军仍于当晚突袭闸北。上海军民义愤填膺,群情激昂。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抵抗。2月初,日军从国内增调军舰14艘、陆战队7,000人及久留米旅团抵沪,统由第3舰队司令官野村吉三郎指挥。7日,以久留米旅团主攻吴淞,陆战队助攻江湾。蒋光鼐从苏州、南京急调第60师、第61师参战。蒋介石派张治中率第5军驰援。守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蕴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消灭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偷渡蕴藻浜的日军,其余日军龟缩租界。日军在英美等国领事再次“调停”掩护下,又增调第9师团援沪,改由该师团长植田谦吉指挥。20日再次发起总攻,第9师团主突江湾、庙行接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团围攻吴淞,九·一八事变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守军以第5军为左翼,第19路军为右翼,密切配合,夹击突入江湾、庙行之敌。经反复争夺,日军遭重创,无力再攻。2月底,日军又得到第11师团、第14师团增援,总兵力增至9万多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由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企图袭击浏河,夹击淞沪。守军兵力已不足5万,又得不到增援,左侧后浏河江防薄弱。3月1日,日军主力进攻淞沪,以第11师团突然在浏河登陆。守军腹背受敌,退守嘉定、太仓一线。2日淞沪陷落,3日战事结束。gt;gt;gt; 详见同义条目:一·二八抗战
“一·二八事变282916” 1相关参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继续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为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日本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上海,欲以此为跳板而侵入中国内陆地区。为达此目的,日本军国主义者策划了一个极大的阴谋,1932
国民党政府的种种机密,对川岛芳子来说,简直像报童手中的报纸一样容易拿到1931年12月中旬,上海高层社会举办的舞会上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此人身着考究的西装,打着领结,梳着偏分,俨然一派绅士风
「太洛太」决定在天皇诞辰庆典上刺杀白川义则 白川义则是一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战争狂人,曾参加过侵朝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他1876年出生于日本爱媛县,1911年,任
中国现代史·历史事件·一二八事变日本武装侵略上海的事件。1932年1月28月,日军向上海闸北一带进攻。驻守在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奋起抵抗。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援前线。日军死伤万余人
局部抗战战例之二“一.二八”淞沪抗战 上海,濒临着黄浦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海港,也是中国的国防前哨。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与国民政府谈判,最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停止了对上海的军事进攻,将一·二八事变作为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十九路军和上海人民的奋勇抵抗,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与国民政府谈判,最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停止了对上海的军事进攻,将一·二八事变作为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驻京沪地区的中国军队是十九路军。1931年5月,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桂系等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反蒋,与南京政府对峙,史称宁粤对峙。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令“将讨粤和剿共
一二八淞沪战役后,中国军队按停战协议不能驻扎在上海,但中国人的变通智慧超出了日本的想象。7月下旬,钟松旅长率领第二师补充旅一部以保安队的名义秘密进驻了上海虹桥机场,实际控制了这一要害地点。虹桥机场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