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孙权的鏖战 使刘备趁机做大

Posted 计划

篇首语: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一旦攒够了失望,就离开。从此再也不见,友情如此,爱情亦如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与孙权的鏖战 使刘备趁机做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操与孙权的鏖战 使刘备趁机做大

2、历史人物 诸葛亮放弃曹操与孙权,他为何选择辅佐刘备呢

曹操与孙权的鏖战 使刘备趁机做大

在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在轻易南下。他开始专心经营北方,其实当时曹操自己的内部也不稳定,他也需要时间消化占领地。但是两年多之后,曹操却丧失了一个天赐良机。由于马超等人的牵制,曹操眼睁睁的看着刘备进入西川而没有丝毫的办法。在曹操准备趁刘备立足未稳进攻时,东面的孙权又开始进攻江淮地区。最终曹操不得不放弃进攻刘备的计划,率领军队主力对付孙权,留下来西川这个遗憾。

一、赤壁兵败之后,曹操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在赤壁之战失利以后,曹操损失了一部分军队和粮草,这是曹操千难万难积攒的家底。当时的北方地广人稀,曹操战败以后,需要很长时间休养生息,他不具备国家鼎盛时期那样的力量。在修养两年之后,曹操决定再次动武,不过他的目标不是江南,而盘踞汉中的张鲁。汉中是西川的门户,曹操此举的用意非常明显。诸葛亮能想到的计划,曹操自然也能想到。不过西北地区的马氏集团一直是曹操的一块心病,他们虽然名义上服从曹操的命令,但是私下里一直想进军长安。为此曹操利用马氏集团首领马腾进京的机会,控制了马腾。在三国演义里说曹操杀了马腾,进而激起了马超的反叛是不正确的。

曹操希望利用马腾要挟马超投降,但是马超太坑爹了。他老爹还在曹操手里,他就起兵了,到了这个份上,马腾的命自然也保不住。马超的反叛出乎了曹操的意料,这不在曹操的计划之中。不过不要紧,曹操有把握击败马超。西北骑兵军团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曹操想击败马超没有那么轻松。就在曹操与马超鏖战之际,刘备开始了自己的入川计划,而且是刘璋请刘备进去的。在击溃了马超的第一轮进攻之后,曹操想立刻下手进攻汉中,然后再与刘备抢夺西川。从当时的时间上来看,曹操还完全来得及。但是就在这要命的时刻,北方的草原民族又来了。曹操又不得不命令军队抵御这些野蛮者,这延误了曹操宝贵的时间。

二、曹操平定马超时,刘备正好获得了西川

最扯的事情出现了,就在曹操击退了草原部落的袭扰,准备染指汉中时,坑爹的马超再次卷土重来。这次曹操当真是怒了,不彻底打垮马超,那就什么事都干不成。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徐晃等人与马超反复厮杀,马超逐渐落入了下风。而与此同时,诸葛亮已经率领张飞等人入川支援刘备,刘备夺取西川的步伐开始加快。截止214年年初,夏侯渊终于彻底击溃了马超,占领了马超的根据地。马超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汉中的张鲁,而此时的刘备已经攻破了成都的门户雒城。紧接着就是刘备收降马超,然后占领了整个西川的事情,由于马超的牵制,曹操丧失了与刘备争夺西川的时间。刘备自然明白西川的重要性,如果曹操控制了西川,那他和孙权一块完蛋。

在刘备获得西川地区之后,曹操自然是十分忌惮,刘备即将拥有与其正面对抗的实力。为了将刘备的崛起扼杀在摇篮之中,曹操在平定了西北之后,开始挥师进攻汉中地区的张鲁。张鲁很明显不是曹操的对手,这个神棍不得不投降。根据曹操的计划,他打算在夺取汉中之后直接南下。此时刘备虽然占据了西川,但是尚未站稳脚跟。虽然自己将付出较大的伤亡,但是击败刘备、夺取四川地区什么都值得。曹操开始准备部队,计划全力进攻西川。刘备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家底无力抵抗曹操,这还要拜托他那神一样的队友孙权帮忙。就在曹操准备进攻西川之际,孙权开始大举进攻江淮地区,这使曹操不得不回师救援。

三、曹操与孙权的鏖战,给了刘备立足的时间

其实孙权之所以要进攻江淮地区根本不是为了支援刘备,孙权认为曹操很有可能击败刘备、进而取得西川地区,而自己需要更大的地盘与曹操周旋。因此孙权几乎出动了自己全部的家底全力进攻江淮,江淮地区实在顶不住了,这才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曹操只得暂时放弃进攻西川的计划,率领军队支援东部战场。曹操的撤退给刘备赢得了喘息之机,在两年的时间内,刘备逐步消化了西川地区。到了217年年底,刘备已经开始主动在西线挑战曹操。至此曹操发现刘备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自己想完全击败刘备,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三国鼎立的局势已经基本形成,而刘备方面已经调动军队全力进攻汉中地区,汉中像一块巨石一样一直悬在刘备的头顶。

历史人物 诸葛亮放弃曹操与孙权,他为何选择辅佐刘备呢

在历史长河中,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建安十二年,二十七岁的大龄待业青年诸葛亮从草庐中走出,在拒绝了更有实力和前途的曹操与孙权后,加入了始终在创业的刘备团队中。

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干?这个问题向来是三国爱好者的热议点。

1.诸葛亮的朋友圈

从黄巾起义算起,刘备驰骋江湖已经二十多年,然而到诸葛亮投奔之时仍没有自己的一块地盘。就一个老江湖而言,不能不说混得是相当失败。

相较于一无所成的刘备,曹操与孙权无疑成功的多,前者打下来大半个江山,后者虽略差些,但也有江东这样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因此,对于初次就业的诸葛亮来说,选择曹操或者孙权应该更理所应当。

但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是他没有进入曹氏或孙氏集团的门路吗?当然不是。诸葛亮虽然是个荆州的外来户,在本地缺乏根基与影响力,但经过叔父及个人的努力经营,诸葛亮的朋友圈并不差。

诸葛亮的大姐嫁入当地的一流大族蒯家为妇,二姐嫁给了名士庞德公的公子,他自己则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黄承彦本身是大名士不说,更是与荆州一把手刘表为连襟——两人都娶了本地豪族蔡氏的一对女儿,这样算来,刘表便是诸葛亮妻子的姨夫。

有这样的政治资本,即便没有什么才能,想谋个一官半职也自然不在话下,只要对方对荆州有所图谋。

此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先一步在孙权方面任职,颇受重用,诸葛亮完全可以通过他的路子搭上孙权。而且,东吴的另一位重臣张昭也曾经向孙权力荐过诸葛亮,只是为诸葛亮所拒绝了。

可以说,择主刘备是诸葛亮主动选择的结果,这与一般初次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屡屡被知名企业拒绝,而只能接受那些小公司或初创公司的offer有着根本区别。

2.功利主义观

既然诸葛亮有条件进入大公司,为何最后却选择了刘备这样一座小庙呢?其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对于自己的抉择,诸葛亮曾经在《出师表》这一中学必背的课文里吐露过心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也即:本想做个隐士——但刘备三顾茅庐盛情相邀——出于报恩的出山辅佐。就此,报答知遇之恩是诸葛亮出山的动机所在,而这背后又有两人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志同道合。因为有诸葛亮自己的背书,这一说法自然而然地成为后世长期公认的标准答案。

但到了现今,上面的说法越来越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功利主义的解释。

最近在写中华通史的易中天的看法是其中典型,在他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放弃曹操和孙权而选择刘备,只是因为无论曹操抑或孙权,都给不了他想要的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诸多势力中,曹操最强不假,但相应地跟随他南征北战的人才也最多,这些人都要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假使诸葛亮前去投奔,一方面曹操也给不了太好的待遇,不然让老同志寒心,另一方面诸葛亮与这些人也不是同一个圈子里的,受排挤、打压估计是免不了的。

东吴方面虽然弱一些,但情况类似。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不会想不到这些,因此他明智地选择放弃曹操与孙权。

刘备则刚好相反,既没有像样的人才,也不存在一个荆州以外的派系,整个一创业型公司,给的待遇与职位肯定高。那么,是到大公司从小职员做起呢,还是到创业公司做经理甚至CEO呢?作为一个自视甚高的年轻人,诸葛亮选择了后者。

可以说,选择刘备乃是诸葛亮经过多番考量后作出的理性选择,与兴复汉室一类的大义关系不大。

3.论点与疑点

上面的说法看起来没问题,挺符合现代人的认知的,谁身边没有两个心气高的朋友呢。但真的是这样吗?

支撑上述翻案文章的主要史料是这么两条:

其一,在好友孟建打算投奔曹操时,诸葛亮劝他,“中国(即中原)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这说明他早就意识到曹操人才众多,去了极有可能会不受重用,故而可以推论,他基于这个理由在择主问题上将曹操给排除了。

其二,孙权前期的首席谋士张昭曾经大力举荐诸葛亮,孙权也有意将他留下,但诸葛亮却没有顺从,他给出的理由是: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什么是“尽亮”?当然是要尽最大可能地信任、重用自己,但在诸葛亮看来,孙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他不能留在江东。

然而,上面两条证据都有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即它们恐怕更多是场面话,而并不一定能代表诸葛亮的真正想法。只要还原当时对话的场景,便一目了然。

第一个证据的场景,是朋友打算前去曹操集团求职时,身为好友的诸葛亮进行的劝阻:那里人才众多,你去了也不一定能受重用,是金子哪里不能发光呢?

但以某种理由劝阻别人,不一定代表自己的行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这显然是两码事,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类似的情景工作、生活中处处可见。

再说第二条,诸葛亮讲这话的时机,是在他拒绝东吴的力邀而又不能得罪对方的情况下,换种表述便是:我之所以拒绝你,不是因为看不上你们公司,只是没有合适的发展空间(“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而人所周知的是,这种场面话哪能作为真心话使用呢?

另一方面,假设翻案文章成立,那么我们无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选择出仕最重要的动机,更多是基于个人成就的功利主义思考逻辑,而非为了恢复汉室江山。

如此一来,诸葛亮自己亲自写下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就纯粹是虚头巴脑、沽名钓誉的官场话了?难道一千多年,众多学者文人对他的纪念、推崇全都错了?真的可以这样解读诸葛亮吗?

而且,如何理解他迟迟躬耕南阳,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以一个27岁大龄青年的身份出山?以当时人的寿命水平而言,27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好几甚至四十多岁,若真是上述一心为己的功利主义者,又怎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这些都不是功利说能够解释的。

4.小结

每个人都处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必定受制于当时的局限而看不清事实的真相,故而提出不同于古人的新解释,即做翻案文章是可能的。

但前提条件是,论据要充分,推论要合逻辑,而不能只是简单拿现代人的思维去随意阐释历史,或者发现不符就武断地说记载错了,那样恐怕是万万不可的。

相关参考

刘备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大?为打压他,曹操与孙权竟要联手

刘备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大?为打压他,曹操与孙权竟要联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样一个大争之世,卖草鞋的刘备、与卖肉出身的张飞、逃犯出身的关羽,桃园三结义

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为什么不趁机打击

荆州在三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曹操吞天下,南下第一个打的就是荆州。诸葛亮《隆中对》,第一个要抢夺的也是荆州。而东吴要实现鲁肃的战略计划,第一个还是要抢夺荆州,所以当时刘表镇守荆州这块地方,无论如何都会

刘备错失的最大人才,蜀国灭亡原因之一,建树比诸葛亮高还高

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基本都是根据地发展,唯有刘备前期在东奔西走,四处寻找人才,远没有曹操与孙权在本地就能找到人才来的快又稳妥。在刘备游走的期间,虽有关张赵等人忠诚之士的跟随,但刘备还是错过了不少英才,

曹操与袁绍对战时,孙权与孙策是怎样占据江东的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

绝非曹操与刘备

揭秘三国时代最成功的人生赢家:绝非曹操与刘备  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司马懿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既有能力,能力很强,又有耐力,耐力更是不同寻常。他甚至在小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

夷陵之战,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帮助孙权进攻蜀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改变了三国后期的天下大势。实际上,得知刘备率兵攻打东吴后,曹丕并没有帮助孙权,攻打蜀汉,虽然孙权终于

从吕布之死 看曹操与刘备之间的高智商游戏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写的是吕布之死。原本很简单的一个段子,但如果细细玩味吕布、刘备、曹操三人之间的几句对话,从中也能看出隐藏在背后的一些玄机,为读三国增添些许情趣。我们一边读原文,一边品味。吕布(东汉

曹操与刘备,汉贼与大耳贼,孰是孰非,且听慢慢道来

文:王家九爷网上有许多关于曹操刘备谁奸臣谁忠臣的争论。我的观点是曹操是汉贼,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青梅煮酒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曹操优待汉室,甚至将自己的几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可其实曹操这只是为了牢固的掌握朝

刘备领导五虎将的非常艺术

三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光辉岁月,但刘备特殊之处就在于白手起家,不像曹操与孙权倚靠先辈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他所倚靠的不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中山靖王刘胜”,而且还靠的是称兄道弟的江湖手段。其实,称兄道弟的江

刘备驾崩后,曹丕和孙权有什么反应

我们说刘备驾崩,意思是汉献帝之后,刘备继承正统,延续汉朝的命脉。这是对刘备的一种尊敬,表示他一生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具体的成就。曹丕得知此事,大喜说: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主张趁机讨伐。贾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