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美国·1951年10月10日《共同安全法》通过
Posted 法案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国 美国·1951年10月10日《共同安全法》通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 美国·1951年10月10日《共同安全法》通过
1951年10月10日《共同安全法》通过
1951年10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共同安会法》以取代此前的援外法案。主要内容包括:拨款75亿美元作为援外经费;将经济、军事和技术援助计划结合起来,大量增加军事援助的比重,使外援重点逐渐从经济援助转向军事援助,从欧洲地区转向亚洲地区,设立共同安全署取代原来的经济合作署,由该署署长统一掌握各种对外援助。该项法案通过之后,各种对外援助都统一在共同安全计划之内。正如艾奇逊所说的,共同安全法的全部作用在于“实行重新武装计划”。
相关参考
1960年1月美日共同合作与安全条约签订通称《新日美安全条约》。日本和美国继《日美安全条约》签订以后的又一个军事同盟条约。1960年1月19日签订,6月23日生效。条约共10条,主要内容有:美国继续有
1951年9月8日日本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日本签署该条约,确定日本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的条约,简称《安保条约》。1951年9月8日下午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6军司令部签字,1952年4月28日连同《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1951年7月12日《澳新美安全条约》草拟
1951年7月12日《澳新美安全条约》草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提高。澳、新两国的领导人希望通过与美国缔结某种形式的公约,以增强自身的国际地位。美国未予理睬,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
1951年8月28日《巴特尔法》通过1951年8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1952年共同防御援助管制法》,通称《禁运法》。该项法案因系众议员劳里·巴特尔提出的,故又称《巴特尔法》;主要内容为禁运规定,法
历史百科 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抗美援朝初期五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抗美援朝初期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后,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于1950年10月-1951年6月进行了反击美国和南朝鲜军队的五次大规模的战役。第一次战役始于
为美军驻日大开方便之门——《日美安全条约》签订1951年9月,美国在导演片面对日媾和的闹剧之际,同日本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与旧金山“和约”共同构成美国远东冷战体制的重要部分。美国片面对日媾
1951年8月30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订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军事同盟条约。亦称《美菲联防条约》。美国和菲律宾于1951年8月30日在华盛顿签订。条约共8条,规定缔约国双方“分别或共同地以自助和互助的
1951年9月8日《美日安全条约》签订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签订《旧金山和约》(又称《旧金山对日和约》)时同时签订。其主要内容有:美国享有在日本国内及日本周围驻扎陆、海、空军和保持军事基地的权利
195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禁运法》即美国《1952年共同防御援助管制法》。1951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次年1月24日生效。原由美国众议员巴特尔提出,故又名“巴特尔法”。主要内容:禁止把石油
1944年10月17—18日美国攻入莱特1944年9月和10月上旬,美军第1、第7两栖作战部队准备向菲律宾的莱特发动进攻,美军飞机连续轰炸莱特附近的日军目标。从10月10日起由美国海军第7舰队提供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