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把伦敦桥买回美国,跨洋越海再造传奇

Posted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把伦敦桥买回美国,跨洋越海再造传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把伦敦桥买回美国,跨洋越海再造传奇

举世闻名的伦敦桥于1831年竣工,是英国建筑师约翰·兰尼(John Rennie)的设计杰作。这座大桥见证了英国工业革命和伦敦雾都的百年历史。不过,这只是它“生命”中的一个篇章,在泰晤士河上安居了140年后,它开始了另一段传奇生涯。

诞生于19世纪的伦敦桥是为了当时主要交通工具马车而设计的。但是到了1965年,已历经100多年风雨的伦敦桥不得不负载越来越多的现代交通工具——汽车、双层公交车甚至载重卡车。人们发现,这座曾经风光一时的伦敦桥正在非常缓慢地下沉,陷入泰晤士河。

伦敦桥梁和市政当局为此讨论的结果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恐怕就是拆掉老桥,重新修建一座适合现代交通的新伦敦桥。

奇葩建议

但有人提出了一个新奇大胆的建议。

历史学家伊万·拉金(Ivan Luckin)说,“这样一座历史名桥,我们为什么不将其卖掉呢?”

这一建议一提出,立即震惊四座。拉金提出了他的具体计划,“我们应该在美国打出卖桥的广告,这样一座闻名世界的大桥,肯定有人感兴趣。”

那么,价钱多少呢?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拉金说,100万。

“100万美元?”有人问。“不,100万英镑。”拉金回答。根据当时的汇率那就是300万美元。

就这样敲定了,伦敦桥售价:100万英镑。

拉金为伦敦桥出售广告制作了长达40页纸的资料,不仅详细罗列了伦敦桥的结构信息,而且还向潜在的购买者宣传,此举将使他们融入这座横跨泰晤士河的名桥历史。

有关伦敦桥将以100万英镑出售的消息登上了各大报刊和当时的电视广告。

但是真有人愿意出300万美元买下这座石桥吗?

一位天才

买主出现了。这是一位叫罗伯特·帕克斯顿·麦卡洛克的美国人。

1925年麦卡洛克18岁时就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而成为当时的百万富翁。雄厚的财力加上他无尽的发明创造欲,使他还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就创建了自己的汽车引擎公司。

之后,年轻的麦卡洛克以100万美元卖掉公司,从中西部转到加州经营一家船舶引擎公司。

“他是一位天才。”麦卡洛克的孙子迈克·麦卡洛克( Michael McCulloch )说,“他在建筑和发明方面非常精明,设计引擎是他的强项。”

在麦卡洛克的孙辈眼里,祖父是一个有点古怪,但非常真诚而可爱的人。他的作息不同常人,每天工作到凌晨,然后睡到中午起床,着装也与众不同。

迈克回忆说,“他总是穿一身奶白色的中式套装,细长的黑色领带,白衬衫,短裤腿,黄袜子,和白色或棕色的鞋。他去世后,我想保留一双他穿过的鞋,因为那几乎是他的标志鞋,可当我打开他的衣柜,居然看到有40双同样的鞋和25件套装,其他什么都没有。”

领先潮流

麦卡洛克是一个充满奇思异想的人。他常回到加州棕榈泉他的度假别墅,他在那里任意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他是一个超前思维、领先潮流的人。在他的别墅里,一切都是电动的,所有的门,所有的抽屉,打开任何东西都只需按一下按钮:启动咖啡机,打开浴盆水笼头,或启动桑拿屋开关,通过总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灯光。在那个时候,没有哪个住宅有这样的装置。”迈克说。

他永远在思考如何能使生活更加容易。

“他头脑中充满各种想像。他造了一架双人直升机,他发明了据说能让面部更紧致的蒸汽脸盆。他喜欢发明,又极为聪明并充满创意,他总是在不停地发明东西。”

或许正是这种发明欲和对商机的敏感使麦卡洛克看中了那座著名的伦敦桥。

架桥必须有大片水域。据说他从空中找到了伦敦桥的“落户”地点——亚利桑那州的哈瓦苏湖(Lake Havasu)。

迈克说,“他认为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并看到了未来的商机。于是以76美元一英亩的价钱买下了这片地区。”

想像出一座新城市

在这片荒漠的无人之地,麦卡洛克想像出一座新城市——哈瓦苏湖市(Lake Havasu City)!

为了吸引人们移居到这里,麦卡洛克组织并出资将一些潜在投资者从美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冬季寒冷的中西部地区,用飞机送到这片不毛之地。他充满激情地向这些人描绘在这里实现“美国梦”的前景:在这个四季阳光明媚的州拥有自己的大房子,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慢慢地,这片位于亚利桑那沙漠中的地区人口渐多,但真正的变化还是来自一个特别的交易完成之后。

一个特别交易

著名的伦敦桥即将拍卖的消息传到罗伯特·帕克斯顿·麦卡洛克耳中,他兴奋异常,决定势在必得。

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决定太疯狂了,但也有人似乎看到麦卡洛克沙漠蓝图的前景。

“很多报道都把他形容成疯子。买来伦敦桥放在沙漠里?”迈克说,也有人认为这个成功的百万富翁买错了桥,他们认为,他真正想买的其实是伦敦塔桥(Tower Bridge)。

但迈克说:“只要看看伦敦塔桥,任何有正常思维的人难道会认为有可能将其拆掉,搬到沙漠里来吗?”他认为,他祖父和其合作者并不反驳这些说法,是因为对他们来说,任何有关这个地方和项目的报道都是对这个新城市的免费宣传。

艰巨而复杂的项目

不管怎么说,麦卡洛克的这笔交易极为复杂。首先桥梁需要建在河流上,建桥需要挖出一条运河。

而开辟一条运河需要美国总统授权批准。

这件事是麦卡洛克的合作人CV ·伍德(CV Wood)完成的。他不仅争取到美国总统授权,而且说服了16个反对这个项目的环境保护机构,让他们相信这个项目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1968年7月9日,第一块伦敦桥石墩运抵哈瓦苏湖。麦卡洛克在一张246万美元的支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古老的伦敦桥被拆解后,跨洋过海来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这片沙漠。大约10600块石墩乘船越过大西洋,穿过巴拿马运河,又乘卡车陆路抵达哈瓦苏湖。

1968年9月23日,伦敦市长出席了在哈瓦苏湖畔举行的动工奠基仪式,之后,伦敦桥就开始了在亚利桑那沙漠的重生历程。

一位当时刚移居到哈瓦苏湖市的居民诺玛·格泽西奥斯基(Norma Grzesiowski)说,“你可以看到整个桥架子如何搭建起来,建筑工人说,就好像做一件巨大的拼图,非常令人兴奋。”

桥架起来后,就是在周围以水泥加固工程,防止桥身下沉。

工人们用双手将一块块石墩复位,再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工程进展缓慢而费时费力:每一块石墩超过200公斤重,工人们必须手工操作。最有效率的日子一天可以复位10块石墩,糟糕的时候一天只能安装一块。

参加了这项工程的哈威·罗伯森(Harvey Robertson)说,如果一块石墩受损,必须重新替换。但当地岩石与历经百年伦敦风雨侵蚀的石墩并不匹配。

“这里的岩石颜色要浅一些,于是我们使用煤油喷烧器,逐渐产生熏黑的效果,看上去与那些老桥墩很相似,一般人看不出新老石墩的区别。”罗伯森回忆说。

一旦大桥建成,他们开始挖掘美国总统签署授权的运河,最终伦敦桥在离开伦敦之后,终于再次成为跨越河流的大桥。

“我曾经认为麦卡洛克有钱没脑子,而一旦我参加了这个工程之后,我意识到,他是个真正的天才。”罗伯森说。

大桥落成仪式

1971年10月10日,哈瓦苏湖的伦敦桥在人们的期盼中开始启用。来自伦敦的代表团出席了大桥落成启用仪式。

根据当地报纸报道,大约5000人挤满了城市街头,观看大桥开幕仪式,人们兴奋地挥舞着美英两国国旗。

游行队伍释放了3万只气球,3000只鸽子,空中飘动的横幅写着“终于回家了”。

生机勃勃的商机

麦卡洛克在自己的梦想成真之后6年去世了。

虽然有人认为他曾经为自己的这一决定感到后悔,但事实是,哈瓦苏湖市的伦敦桥显示了极高的旅游价值。

根据美国旅游部门的统计,去年一年就有365万人造访了哈瓦苏湖畔的伦敦桥,使其成为亚利桑那州的第三大旅游景点。

而这一总耗资1200万美元的项目,据说在整座大桥搬迁竣工之前,麦卡洛克就已经收回了成本。

今天,当地旅游业不仅吸引大量前来参观伦敦桥的游客,而且还吸引了许多水上运动爱好者和度假者。

哈瓦苏湖因其安宁静谧的环境和阳光明媚的气候,使整个城市成为度假胜地,这一点连当初城市的创建者也始料未及。


相关参考

晚清奇才竟纳外国公主为妾

  陈芳的一生很传奇。他曾经被两位世界级的大文豪写过,1909年,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的《夏威夷故事》中讲述了华人富商陈芳的故事。时隔数年,马克・吐温又把陈芳记入了他的7篇报道之中,后来结集成《

世界历史 李鸿章访问德国被骗,巨款买回了一堆“垃圾”,结果却成中国神器

在清朝末年,长期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使得朝廷内部,上到皇帝贵族,下到贫民百姓,都是十分的愚昧无知。即使是李鸿章等大清精英,对国外和科技也是知之甚少,以至于经常被骗。尤其是洋务运动中,很多西方淘汰的科

历史百科 文坛英雄的末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自杀

文坛英雄的末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自杀美国作家中,杰克·伦敦恐怕要算一个真正的文坛英雄。他早年的苦难和艰辛使他领悟了人生的意义,顽强的毅力推动他在生活的重压下走向了成功,最后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学大师。

多元化大都市――伦敦 伦敦的政治经济情况

  伦敦大桥  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上排名位于前茅的国际大都市,与美国纽约并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是多元化大都市,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现代化气息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多元化大都市

伦敦金融城的历史渊源

伦敦是世界上最富历史传奇和现代情趣的城市之一。她不仅以其丰蕴的文化内涵、美丽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和留学研究人员,更以其深厚的金融基础、便利的交通、通讯和优越的金融经济政策吸引着世

历史秘闻 伦敦1933

这个时候,大本钟似乎也变得奄奄一息,琳达觉得有点头晕,转了大半个伦敦,竟然没有一个雇主要自己,这简直要命,大不列颠到底怎么了?难道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从美国扩散来的金融风暴将继续摧残整个世界,没有谁可

世界历史 清末最大贪官,留十亿遗产,慈禧称再造玄黄之人,列强视他为伟人

中华古代五千年历史,王朝之间不断更替,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皇帝,而每一个朝代都不缺大贪官,尤其是明清时代,封建皇权达到顶峰,官员贪污之风也是令人发指,如明朝的刘瑾、清朝的和珅等。而此人被称为清末第一大贪官

伦敦1933

这个时候,大本钟似乎也变得奄奄一息,琳达觉得有点头晕,转了大半个伦敦,竟然没有一个雇主要自己,这简直要命,大不列颠到底怎么了?难道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从美国扩散来的金融风暴将继续摧残整个世界,没有谁可

竟是越海逃亡的囚犯? 八仙过海的历史真相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

美国 美国·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自杀

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自杀1916年11月22日,美国著名作家、随军记者杰克·伦敦在加利福尼亚州格伦埃伦自杀身亡,终年40岁。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他是个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