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真的杀了其父曹嵩的兄弟吕伯奢一家吗

Posted 太祖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真的杀了其父曹嵩的兄弟吕伯奢一家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曹操真的杀了其父曹嵩的兄弟吕伯奢一家吗

2、历史人物 历史上曹操真的杀了留宿他的吕伯奢一家人吗

曹操真的杀了其父曹嵩的兄弟吕伯奢一家吗

看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那一段,不寒而栗。

因为疑心过重,误以为吕家磨刀杀猪是要杀自己,曹操情急之下,致使吕家八口死于非命。

如果曹操仅止步于此,我们完全可以为他找到一些开脱的理由:毕竟刚刚背叛了董卓,现在董卓正在四处张贴海捕公文通缉他。但凡被官府通缉逃命者,必然小心谨慎,为求自保,将对自己有生命威胁的人杀死,其实也算是一种正当防卫。虽然事后证明是误杀好人,但也毕竟是无可奈何之事。这最多只能证明曹操是个多疑的人。还谈不上什么奸邪、卑鄙之类。

但曹操接下来又做了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杀了真心待己的吕伯奢。这件事是千不该万不该做的,做出这样事的人,我们一般叫他丧尽天良,叫他泯灭人性。

从中国人的道德上讲,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饶恕的。对于自己误杀吕伯奢全家,曹操不仅不心生悔意,反而为了掩盖自己的恶行,错上加错,毫无人性地杀死了父亲的结义兄弟。这样的曹操太可怕了。而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他杀人之后撂下的那句狠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何等冷血、自私、狠毒的人生信条!赤裸裸的奸佞无耻小人嘴脸。

做下如此卑鄙、狠毒之事,还如此理直气壮,振振有词,曹操的心脏是什么做的?这样的冷血决绝,古来有几人,这样的人不做奸雄,谁做奸雄?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一直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曹操。

现在年岁渐长,重读到这一段,不禁有些怀疑:曹操真的如此冷血可怕的?

为了求证,翻看了一些史料。

《魏书》记载: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说新语》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杂记》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如此看来,无论《魏书》,还是《世说新语》或《杂记》,都印证了曹操杀吕伯奢家人这一事实。但根据这些史料,也印证了很重要一条信息:曹操根本没有杀他父亲的故交兼结义兄弟吕伯奢。杀没杀吕伯奢,这一点是问题的关键,对于评判曹操的品行是否拙劣、卑鄙至关重要。杀了吕伯奢,曹操就是无情无义、罪无可赦的阴鸷小人,纵能他日后做出再大的功业,依旧将被历史钉在道德良心的耻辱柱上;没杀吕伯奢,曹操的一生的是非功过都将划入正常的历史范畴。

对于曹操杀人的动机,这三份史料也有不同的表述。根据《魏书》,我们可以知道,曹操之所以要杀人,是因为吕伯奢一家要谋财害命,曹操杀人也算正当防卫。

《世语》的记载则是说曹操自己当时已经背叛了董卓,怀疑吕伯奢一家会向董卓告密,这样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而孙盛《杂记》的记载则更接近《三国演义》的故事,说曹操还听到了食器的声音,所以怀疑吕伯奢一家要害死自己,于是情急之下制造了吕家灭门惨案(吕伯奢除外),杀到最后却发现是自己误杀人命,不禁凄然感叹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意思是:还是宁愿让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要让别人对不起我吧。虽然这句话和《三国演义》中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意思差不太多,但语气却很有轻重之不同。“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实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误杀好人之后的无奈心境,而非赤裸裸的冷血无情之人生信条。

如果以上这些史料还算确凿可信的话,(至少比老罗的《三国演义》确凿可信)那么,曹操也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冷血狠辣。

看来,我们似乎又被那姓罗的给骗了。

历史人物 历史上曹操真的杀了留宿他的吕伯奢一家人吗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的历史形象,历来褒贬不一。在民间,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虚伪、奸诈且恶毒的人物,对他的认知主要来源就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既然是演义,就难免有虚构的成分和创作者对某个历史人物的个人爱憎。《三国演义》的主旨是尊刘贬曹,那么对曹操的形象自然就有一定程度的“抹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就是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人的这段情节。> >《三国演义》对这段情节的叙述大致是这样的:曹操因为行刺董卓失败,慌忙跑路。逃亡路上被陈宫识破,扣押下来。陈宫认为曹操是个英雄,就决定弃官跟曹操一起回乡举事,路过曹操故人吕伯奢家,便决定留宿一夜。夜里曹操听见磨刀声,以为要害自己,便先发制人,杀了其家人。杀完之后,他还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段记叙在正史上有无其事呢?答案是有。只不过,版本不同。曹操确实在逃亡过程中留宿过吕伯奢家,也确实杀了他和他的家人。但是,根据正史《魏书》记载:“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说新语》记载:“太祖自以(吕伯奢)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东晋史学家孙盛的《异同杂语》则记载:“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也就是说,《魏书》认为,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人完全是因为他们要抢劫曹操的行李和马匹,曹操杀人属于正当防卫。而《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语》则认为是曹操疑心太重,误杀吕伯奢一家人。很明显,《三国演义》采用的正是《异同杂语》里面的说法。同一件事情三个不同版本,那么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很多人认为,《魏书》的立场是维护曹操的,它的记载不可信。因此更加偏向于后面两种说法,也就是曹操是因为疑心太重冤杀了吕伯奢一家。但是,就算《魏书》不可信,那么《世说新语》和《异同杂语》就一定可信吗?当然也不一定。因为这三本书的成书年代距离曹操死亡都有上百年的时间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人所写,《魏书》的成书朝代在南北朝的北齐,最早的是《异同杂语》,但也在东晋成书。> >因此,后人撰写几百年前的事情,也仅仅只能通过当时的资料记载和民间传闻,做一个大致的揣测。要是再加一点个人的爱憎情绪在里面,则去事实就会更远了。况且,曹操杀害吕伯奢家人的同时根本不可能有目击者。谁也无法百分百确定当时的具体情形。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和曹操的性格为人,来做一个大致的推导。>首先,曹操是在逃命的途中留宿吕伯奢家,以曹操的谨慎心思,如果不是过命的交情和绝对的信任,他会去吕伯奢家中留宿吗?假使曹操是个疑心特别重的人,那么在此性命攸关的档口,他断然不会去任何人家中留宿,而是小心翼翼昼伏夜行,生怕被别人看见认出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逃回老家。既然如此,他又怎么可能先抱着十分信任的态度先到吕伯奢家中留宿,而到夜里又生疑杀了他的家人呢?这像是处事谨慎的曹操所做的事情吗?> >再者,《三国演义》里说吕伯奢要杀猪款待曹操,而曹操正是听见磨刀声才起的疑心。这就更说不通了。一般来说,在古代,只有过年或者是招待重要客人才会杀猪,而且杀猪的动静非常大,势必会惊动邻里乡人。而此刻曹操正在逃命,正是需要保密的时刻,吕伯奢在这个时候杀猪,闹这么大动静,岂不是向周围的邻居宣告,我家里来了一个重要客人?就不怕暴露了曹操?>所以,按照常理推断,吕伯奢此时应该紧闭大门,嘱咐家人不要闹出动静,偷偷安顿曹操一些食物,待到天明再悄悄把他送走,神不知鬼不觉。而不是杀猪款待曹操,有多大动静闹多大动静。因此可以证明,《三国演义》里面写的和《异同杂语》里面写的所谓“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基本上都是道听途说。那么《魏书》的记载,其可信度便大了一分。

相关参考

曹操是否是蓄意杀死了其父的好友吕伯奢

如果从文学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里曹操杀吕伯奢这一情节,可谓精彩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曹操的自私、残忍、无情和猜疑,全在这一点上饱满有力地凸显了出来。读者可能忘记了曹操许多政治军事上的精彩举措,却永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有错吗

曹操杀吕伯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用一个章节描写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情,用陈宫的话问出了曹操的心声,曹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体现出了曹操阴狠狡诈的一面,那么曹操究竟是不是误

曹操杀吕伯奢成了历史上最冤的人

 曹操杀吕伯奢成了历史上最冤的人  曹操杀吕伯奢是《三国演义》中极有意味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曹操与陈宫路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的家,受到吕伯奢的热情款待,杀鸡宰猪的设置晚宴,由于家中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这句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第4回。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并阴谋篡夺汉家江山。曹操想除掉董卓,一次藏刀潜入董卓卧室,

曹操遭刺杀被人救下,为何却把救他的人杀了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历史上最多疑的君主,三国时期的曹操肯定位列其中。他年轻的时候刺杀董卓未遂,跑回乡里的路过吕伯奢一家时,这家人杀猪热情款待他,但曹操听到磨刀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

曹操被扣上恶贼、小人的帽子,原因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曹操杀义父吕伯奢全家案。可以说,这是一宗从法律、道德、人格诸方面审判曹操、否定曹操、诋毁曹操的案件。只可惜,作者罗贯中的故事编得太不高超,该故事逻

曹操之父曹嵩的生平简介 曹嵩又是怎么死的

曹操,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

曹嵩又是怎么死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生平简介

曹嵩(?-193年),字巨高,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氏。他的父亲原是夏侯睿,母亲颜氏,曹嵩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

曹嵩又是怎么死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生平简介

曹嵩(?-193年),字巨高,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氏。他的父亲原是夏侯睿,母亲颜氏,曹嵩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我们都被小说骗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曹操是三国时代的枭雄,更是名著《三国演义》的主角之一。但是,在名著中,曹操显然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名著第二回,曹操献刀不成,被董卓发现,随后逃到吕伯奢家中。最后,曹操还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