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国王的婚姻与宗教改革

Posted 宗教

篇首语:这个世界看你笑话的人永远比在乎你的人要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英国 国王的婚姻与宗教改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英国 国王的婚姻与宗教改革

国王的婚姻与宗教改革

THE UNITED KINGDOM

时间

●1532

人物

●亨利八世

在16世纪初,一场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世界,一些国家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桎梏,开始用自己的理解阐释基督教。可谁也不会想到,英国的宗教改革居然是由国王的婚姻问题而触发的。

婚姻大事

玫瑰战争中的幸运儿亨利·都铎是都铎王朝的开国之君,史称“亨利七世”。这位国王从大家族的旁系子孙一跃成为英格兰之主,似乎受尽了上天的荣宠,其实他的童年生活却是异常的艰辛。在他还未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里士满伯爵就被约克家族的军队抓走,最后凄凉地死在了暗无天日的监狱之中。而这时亨利七世的母亲只有13岁,放在今天不过是个还搂着洋娃娃的女孩子,根本不可能给亨利七世一份厚重的母爱。从懂事开始,亨利七世就过着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逃亡生活,他逐渐养成了一个开国君王所必须具备的性格:谨慎、敏锐、隐忍、果决,严厉无情而又富于责任心,最终建立了新的王朝。

亨利七世去世后,他的次子亨利八世(1491~1547)继承了王位,成为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能熟练地用拉丁语、法语与意大利语进行对话,也能骑着高头大马,驰骋于沙场之上,算得上英格兰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国王。

亨利八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琳

亨利七世在位时,为了搞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非常热衷于王室之间的联姻,他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苏格兰和法国的王储,并为自己的长子迎娶了西班牙公主凯瑟琳。但婚后不久,亨利七世的长子亚瑟因病去世。为了巩固和西班牙的关系,亨利七世也不管别人的议论,极力挽留长媳。经过教皇的批准(根据天主教教规,夫妻结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许离婚再行嫁娶,丧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准),凯瑟琳最终嫁给了亨利七世的次子,也就是后来的亨利八世。

当时的亨利八世只有12岁,他哪里懂得包办婚姻的害处,就在父亲的安排下迎娶了比自己大5岁的凯瑟琳为妻。尽管是老妻少夫,但他们婚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凯瑟琳仪表端庄,妩媚动人,把亨利八世迷得团团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大问题出现了,数年的时间里凯瑟琳王后只为亨利八世生下了一个女儿玛丽,并没有为盼子心切的亨利八世生下几个王子。英格兰人虽然没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可此时的英国还没有女人成为国王的先例,男性继承人才是国民们翘首以盼的。不少风言风语开始在宫廷流传,亨利八世也逐渐冷落了曾经深爱过的凯瑟琳。

英国·荷加斯《时髦的婚姻》(二)

荷加斯创作的组画《时髦的婚姻》共有6幅,如画家所说,它们是“抨击上流社会形形色色的时髦事件”。在第二幅中,画家描绘了某天下午,丈夫刚刚鬼混回家,女主人头戴睡帽,打着哈欠,管家手拿到期的期票来找主人的场面。

就在此时,一位名叫安妮·博琳的宫廷侍女闯入了亨利八世的生活。安妮·博琳并没有颠倒众生的体态和倾国倾城的美貌,可她却有着聪慧的头脑和贵族女性所不具备的活泼性格,这些都让深宫中长大的亨利八世神魂颠倒。可安妮·博琳却有着现代女性都少见的独立性格,她向国王坦言,自己不愿做国王的情妇,如果亨利八世不和王后离婚,并与自己正式结婚,她将不再与亨利八世来往。一边是毫无背景却被自己深爱的情人,一边是家族势力庞大却被自己疏远的妻子,亨利八世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为了王位的顺利延续和自己后半生的幸福而离婚。当然,亨利八世能下这个决心还有他内心的小算盘,此时的英国已今非昔比,国力大增,原本需要联合西班牙对抗法国,现在则根本没这个必要了。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亨利八世的6次婚姻

亨利八世一生经历了6次婚姻,除了前面提到的凯瑟琳和安妮·博琳,他还先后有过4任妻子。在安妮·博琳被处死后的第11天,亨利八世就与安妮·博琳的侍女简·西摩结婚了,这是他的第三位王后。仅仅1年半之后,简·西摩王后终于为亨利八世生下了唯一的儿子爱德华,王后本人却在产后死去。1540年,为了笼络德意志贵族,亨利八世又娶了一位德意志贵族的公主,可这位新王后相貌平常,让亨利八世大失所望,没过半年就与其离婚。不久,亨利八世又迎娶了安妮·博琳王后的表妹凯瑟琳·霍华德,这次婚姻也只维持了一年半,后来宫廷侍臣揭发新王后对亨利八世不忠,凯瑟琳·霍华德也和表姐一样被送上了断头台。亨利八世的最后一位妻子是贵族小姐凯瑟琳·帕尔,这段婚姻维持了4年,一直到亨利八世去世。这位新王后心地善良,与世无争,也正是她帮助亨利八世与两个女儿玛丽和伊丽莎白实现了和解。

交恶教廷

下定决心后,亨利八世于1526年以凯瑟琳不能再生育为理由向教皇正式提出了离婚要求。因为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是由教皇批准有效的,婚姻的解除也须经过教皇的允许。可这时的教皇克力门七世却在战争中成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俘虏,查理五世可是凯瑟琳的亲侄子。在西班牙的压力下,教皇大人可不敢拿性命开玩笑,迟迟没有批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亨利八世本就是个桀骜不驯的人物,他可不愿意在婚姻大事上看别人的脸色,他决心与教皇对抗到底。

为了寻求舆论的支持,亨利八世把自己离婚是否合法这个问题从宗教法庭撤回,派信使分送到欧洲各大学进行研究表决。这个时候的欧洲大学已经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异口同声地对外宣称亨利八世有理。为了使亨利八世和安妮·博琳的婚姻合法化,亨利八世又通过国会颁布了“上诉法”,规定未经国王许可,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教廷交纳首年贡俸,禁止国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禁止英国的教士和世俗人等在遗嘱与婚姻案件等方面向罗马教廷上诉,从而将教皇法庭的最高司法权从英国取消。利用新颁布的“上诉法”,由英国教士在距伦敦30英里外的女修道院开庭审理了亨利八世的离婚案。1533年5月,国王的亲信、克莱默大主教在凯瑟琳缺席的情况下正式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承认亨利八世和安妮·博琳的婚姻为合法婚姻。6月1日,安妮·博琳被加冕为英国王后。至此,亨利八世的离婚案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国王最终获得了胜利。我们来看看两位女主角的最后结局,被亨利八世废黜的王后凯瑟琳不久就在痛苦和悲伤中死去,而横刀夺爱的安妮·博琳最终也没能为亨利八世生下一个王子,只为王室产下了一个公主,就是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此后,安妮·博琳逐渐地被亨利八世冷落。1536年5月2日,安妮·博琳被判处通奸罪,最后死于刑场,两位红颜最终都成了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

权力争夺

亨利八世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罗马教廷,要知道从中世纪以来,整个西方一直在教会的严格控制之下,教皇的权威不受国界限制,罗马教廷控制了英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还有权向所有英国教徒征收什一税。然而亨利八世不光在婚姻问题上狠狠地扇了教廷一耳光,还在试图摆脱教廷的控制。狂怒中的教皇发布诏书,判决亨利八世的离婚无效,并以开除教籍相威胁。早有准备的亨利八世则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一系列对抗罗马教廷的法令,终止向教皇交纳一切岁贡,宣布英国国教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教会,只服从国王的权威。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明文宣告“国王是英格兰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并宣布与罗马教皇断绝一切来往,这标志着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在国会和贵族的支持下,亨利八世终于在全国实现了宗教改革。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英国国教会,有时也被翻译为安立甘教或圣公教,是欧洲三大新教之一,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不再接受罗马教廷的领导,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天主教的重要教义与仪式。

随后,亨利八世又开始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来进一步削弱教会实力。1536年2月,议会通过一个解散小修道院的法案,同时,建立了一个“王室岁入增收法庭”,负责处理没收的修道院土地和其他财产,审理相关的诉讼案件。1539年春,议会又通过了解散大修道院的法案。1540年3月,英格兰最后一个修道院被解散,修道院制度就此终结。到1539年底,英格兰一共有550所修道院被查禁,年收入达到13.2万英镑的土地落入了国王的钱袋子中。

在宗教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亨利八世,他不但达到了与凯瑟琳离婚的目的,而且通过废除修道院制度,没收修道院土地,将一部分土地收归国有,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贵族,一部分出卖,从而缓解了国家面临的财政危机,还促使一个支持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为了改革的彻底,亨利八世还规定教士们要用英语代替拉丁语传道,每个教区都要有一本英语圣经,这一举措使得英语终于在全国得到普及。亨利八世也在财政、司法、政治、文化等方面完全控制了英国教会,从此成为英国世俗和宗教界的双重首领,剥夺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的权力,使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国王离婚的诉讼案为导火线的英国宗教改革,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桎梏,有利于一种新的社会伦理观念的形成,为英国以后科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亨利八世画像

在亨利八世时代,英格兰不仅打败了苏格兰,还通过《联合法案》宣布威尔士并入英国,使不列颠岛的联合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关参考

英国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

推翻国王的暴政——英国革命16世纪中期宗教改革后建立的英国国教仍然保留了许多天主教残余,在此背景下出现了“清教”运动。与此同时,英国的专制王权有日益强化的倾向,王国与议会出现尖锐的对立与矛盾。这样政治

英国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与英国宗教改革16世纪初,欧洲大地狂飙突进,一场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西欧天主教世界,人们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用自己理解的方式阐释基督教。英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事外,但谁也不会想到,英

历史人物 亨利八世简介

职业:英国国王国籍:英语为什么出名:亨利是继其父亨利七世之后的第二位都铎君主。在他四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带领英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剧烈变化,最显著的是英国的宗教改革,即英国与罗马天主教的分离。宗教改革始于亨

英国历史 娶6位夫人无好结果

  亨利八世(1491—1547)是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他推行宗教改革,使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对国家政府机构做了全面改革,在欧洲以均势外交政策保障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使英国最终形成为

英国 英国1640至1642年

英国1640至1642年议会开会——议会夺权——宗教派及政治派的情形——国王的让步——国王与议会的领袖们磋商条件——陆军阴谋叛乱——斯特拉福德受审与死亡——国王赴苏格兰——爱尔兰暴乱——关于抗议书的辩

埃及 什么是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埃赫那吞是如何进行宗教改革的?

埃赫那吞宗教改革距今约三千多年前,在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里,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实际上超出宗教范围,波及到政治和文化领域。改革运动的领导者是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约公元前1379—

英国历史 建立英格兰教会是宗教而非政治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那不是宗教。政治上亨利八世要离婚,而教皇拒绝了离婚。国王决定,他将建立自己的教堂,在那里他可以与合法的妻子离婚并与女友结婚。他还知道,如果他能够没收英格兰的教堂财产并将其出售给他的亲戚,他将大有裨益。

英国 英国·1919年《英国教会议会权限法案》通过

1919年《英国教会议会权限法案》通过根据法律,国王是英国圣公会的最高统治者。国王在首相同意之下任命大主教和主教,但实际上这种任命通常是由政府同教会磋商之后作出的。国会与教会在宗教事务上的权限不甚明确

历史百科 世界古代史··宗教改革运动

世界古代史··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欧洲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改革运动。出现于德意志、瑞士、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各国、奥地利、尼德兰、英国、法国、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等国。最重要的事件有:马丁·路德在德国的宗

英国 内战的爆发

内战的爆发THEUNITEDKINGDOM时间●1642人物●查理一世在16世纪末期,英国出现了要求彻底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抛弃偶像崇拜,简化宗教仪式的“清教”运动。当国王与人民的冲突进入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