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褚架太极拳修炼要义
Posted 太极拳
篇首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杨式褚架太极拳修炼要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各种拳法各有其修炼要旨,太极拳也不例外。笔者根据多年杨式褚架太极拳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修炼要义,与同好共研。
一、松柔
太极拳传统的修炼是道、技并养的功夫。“道可道,非常道”,道功是向己的功夫。太极拳之异于其他拳者,乃以柔克刚也,此乃是传统太极拳之最高指导原则,太极拳之所以能延年益寿也。晚清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1799—1872)先生之所以能号称杨无敌,全在于“以柔克刚”的练拳哲理。太极拳的修炼,柔之前必须松。今天我们无论是练拳架,还是推手,甚至日常生活中的食、行、卧、坐、站(行坐卧走),待人接物都必须问一问自己有没有松?有没有以柔为中心的思想?
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有的人会笑我们,已练了这么多年太极拳了,这“松”字还不懂吗?你在练拳架时,不论是用手或按手,你请你的朋友(同道拳友)趁你不在意之时轻轻地在你手上压一下。如果你的手能顺势而落,那你真的做到了“松”字。反之,若有抗力,你的朋友使劲仍压不下去你的手,那你就应该自己检讨你自己,一定是你自己尚不够松,应再继续练,或再找明师指点。
二、虚实
传统太极拳的练习是“虚实分清”(脚的虚实)。你在练拳时,每当虚脚迈出一步时,实脚之膝盖以下是否完全没动摇?如果没动,表示虚实之脚分清了,若动摇了,必然是犯了双重的毛病(重心不稳)。如果你自己看不到自己,也可请别的同好(拳友)印证一下。当你在练架子时,请他在你不在意的时候用脚勾一下你的虚脚,虚脚能否轻轻的被勾起来?实脚的膝盖以下动或不动?双重之病即可审知矣。先要求得人体重心落在脚下是单重,重心沉稳才算是对了(太极拳术是以一只脚撑立重心而另一只脚为虚)。
三、平整
练习架子要平整均匀。太极拳传统练法,练起来了潇潇洒洒,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从起式开始至合太极一趟练完,除单鞭、下势、进步栽捶外,不应有任何高低起伏,有高低起伏就表示你的劲已经断掉了(不要练成断劲,但推手除外)。
四、中定
太极十三势寓八卦五行之理,中定属土,中土最难求。练拳也好,行、住、坐、卧也好。甚至于吃饭、写字,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我们的脊梁骨是否竖直”。太极拳传统练习方法是自踵至顶节节贯串,而且脚心涌泉穴至顶心百会穴,应该是一条垂直的虚线,务求中正。自己若不能体会,可找人用一木棍测一下你顶心、足心间连线是否对正。有否做到上下垂直一线、中正安舒?然而这一测,你必然会发现十之八九均是不合,因为你的重心不是在实脚的脚跟,就是在两脚之间的中央,正是双重之病未除也。
五、根实
传统的太极拳拳谱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人人都会背诵“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大家都知道,然确实地自我考验一下,十之八九都将发觉你的根并未在脚底,因你的全身重量多半是在膝盖上,或大腿前缘上。甚至是两个根在你两个膝盖上。其实,太极拳功夫是下功夫,长功夫。下功夫,如同将种子埋在地下,然后能发芽、开花、结果。如果你的重心没有落入脚心地下,正如种子埋在半空中一样,任你练多少年,亦仍难有成就。“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这是先人的名言。
学习传统太极拳的微妙处:唯有将根向下扎实。所谓落地生根,如植入地中。然后才能向上找功夫。否则即使推手赢了,也不过是自己先天本能的几斤蛮力,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太极拳,到头来没有进展,没有成就可言。不能怨太极拳不好,也不能怨自己的老师保守,只能怪自己将种子下错了地方。祖师爷在老拳谱中早已说过:“发劲之序:乃要由脚而腿而腰,再行于手指”。但是,近代一般人多数呢?手归手,脚归脚。而且发力之序,正好相反。都是:“由手先出,再而腰而脚”,背道而驰。不能理解先师的道理,又能怨谁呢?太极拳今会被人誉为老人健身的卫生拳,医疗专利品。回忆我们这些后学的晚生实乃愧对前贤师辈们啊!有的人甚至怨其老师保守,不肯传。那看看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们,研究生们……,教授讲课之后,都是靠自己课外钻研,丰富自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再反过来聆听老师指教,则水平各异,差别很大,全在学生自己耳(太极拳术的学问不在拳里而在拳外)。学者自悟。
传统太极拳体用歌有云:“浑身是手,手非手”,实是一个整字。“太极拳不动手,动手不是太极拳”。已很明白地说出:我们学习太极拳的人,千万不要在手上花时间花功夫。要懂得:“手随腰动,步随身换”。太极拳是《老子》哲理,“无为而后无所不为”的老子哲理,根本上乃是“无定招,无定式”的。即有人云:“太极拳,拳无定法,劲无定劲,无根之根,无劲之劲”。在乎一心,在人自用。柔而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水的特性,是绵柔巧的功夫。
六、要领
太极拳的修炼,功夫全靠日积月累而能水到渠成。在日常修炼中,多注意各方面要领、要点,定能事半功倍。
①松柔:手轻轻一碰,能随势而下。不顶不抗,以意为先。
②虚实彻底分清,每迈一步,实脚膝以下不动摇,重心在实脚脚底,很平稳,迈步很轻灵。
③切实做到平整均匀,而没有高低起伏。
④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做到中定:每个架式都能做到身法中正,顶心脚心成一垂直虚线。
⑤根在脚,步步落地生根,重心不偏,虚领顶劲,尾闾中正,全身松柔,心平气和,舒松自然。
⑥势势求整,手不动,手彻底随腰动,步彻底随身换,身手步完全是一动齐动,以腰为中心轴动源(腰脊为动源,带动四肢齐动)。
如果能做到以上六点,如果能做到六七成,那么这一趟传统杨氏太极拳确实不容易使下来。其运动量就很大了,分段练习,也无不可。
以上数点供学习者、同好者细研之。学习太极拳不但要在拳架上用功,而且要有悟性,内涵学术丰富,而在拳外。故同师同门同拳种,同样下功夫肯勤练多练,因各人天赋不一,其差别很大,成功率极低,一般在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是也。所以有很多人误解太极拳没有用,欲想练成功极难,非也。以我个人所见,如遇明师,遵循规矩,顺序训练,按步就班勤奋多练,则自有成功之一日也。
相关参考
崔仲三先生简介崔仲三先生是中国杨式太极拳第五代正宗传人,中国武术七段,大学学历。出生在北京的太极拳世家。幼年起就跟随祖父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祖父崔毅士先生是中国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之入门弟子,是杨式太
陈氏太极拳是集技击、健身为一体的优秀武术项目之一,深受世人青睐,习练者众多,而登堂入室者甚少。笔者根据多年习练陈氏太极拳的点滴体会,谈点个人感受,望广大陈氏太极拳爱好者指正。重视武德潜心学习武德是每个
笔者研习太极拳多年,也曾经走过很多弯路,不得其要领,而致不得法,太极拳打起来没有流畅感。以我的个人体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守中的认识。杨式太极拳讲究守中。太极拳是那种说清楚本不易,要做好便更难的功夫
“□之于足,行之于腿,□之于膝”。杨式太极拳的“十六关要论”一开头,便首先提到足、腿、膝是练拳的根本所在。太极的架式锻炼着重在下架,根于脚,发于腿,其架式锻炼的要求,是从这里出发的。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
以前,我一直对太极拳的推手敬而远之,认为,现在一些所谓的推手既不能和泰拳、拳击、武术散打争高低,也不能取得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当我遇到了中国杨式太极拳杨健侯一脉的继承者魏树人老师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
在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中,有一项特殊的内功修炼法,这就是站庄。站庄既养生又出功夫,既修身又修心,既是拳艺的基石又是帮助更深刻地体悟太极拳的便捷法门。太极拳最根本的内容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前
整理了4位公元1921年出生的体育名人。1、罗伯特·温泽尔,1921年6月4日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2016年1月23日去世。2、杨振基,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1921年6月20日生于河北省永年县闫门
虽然太极拳爱好者都试图让自己内功深湛,从而实现“我命由己不由天”、“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梦想。然而,因内功心法之密要自古以来很少流传于世,所以,尽管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内功这个词,也一直在追求,但对什么
李氏即河北形意、八卦名家李存义氏,褚架即河北省任丘县州镇南关褚桂亭老先生(1892~1977)的形意拳功架式。褚老先生于1900年初学形意等拳,第一位老师是姜玉和(镖师),第二位老师教形意拳的是黄柏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一要义是_____。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C、统筹兼顾D、发展答案:D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