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 两眦疾病

Posted 《中医眼科学》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眼科学》 两眦疾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眼科学》 两眦疾病

两眦即大小二眦,为上下胞睑的内外侧联合处,大眦又名内眦,小眦又名外眦、锐眦。内应于心,属五轮中的血轮,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眦疾病常与心和小肠的病机有关,属常见的外障眼病,一般不影响视力。
心主火,主血脉,心火上炎则血脉逆行,经络雍滞,郁于眦部,故表现两眦红赤刺痛,眵粘干结;心移热于小肠,可兼小溲黄赤;如心阴不足,虚火上炎,可表现眦部微赤,痒涩不舒,虚烦失眠。
由于两眦暴露于外,故外邪火毒亦常搏结于此而病红赤痒痛,或迎风赤烂。如内有心火,内外合邪,则症情加重。此外,两眦近邻胞睑与白睛,故其间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若心脾同病则睑眦肿起,心肺同病则胬肉滋生。
上下胞睑的弦部,紧靠内眦处,各有泪窍一个,为排泄泪液的孔窍,故有关泪液泪窍方面的疾病,也归人两眦疾病的范畴。泪为汗液,故冷泪长流多与肝血不足或肝肾亏虚有关。
在治疗方面,如属外邪火毒者,当以辛凉疏解,邪毒自平;如为心火内炽,灼津耗液,当以苦寒泻心,则内火自消;如属心经虚火,当滋阴降火,阴液足则虚火降;如心脾、心肺、肝肾同病,则可根据局部与整体辨证,灵活掌握补泻治法。此外,两眦疾病还要结合点眼、洗眼等外治法,内外合治,易于奏效。

相关参考

《中医眼科学》 赤脉传睛

赤脉传睛为赤脉起自两眦,渐向白睛侵犯的病症,此证见载于《银海精微》。该书还将它作了进一步划分:自大眦起者,称大眦赤脉传睛;自小眦起者,称小眦赤脉传睛。一般多两眦同起,且双眼同病,本病类似西医学的眦结膜

《中医眼科学》 五轮学说

中医眼科将眼局部由外至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个部分,分别内应于脾、心、肺、肝,肾五脏,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总称五轮。据考,“五轮”最初出现于晚唐时期的《刘皓眼论准的歌》

《中医词典》z~其他 《中医眼科学》

眼科著作。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将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除总论眼病诊疗外,对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眼科外伤及其他各种眼病分别作了系统介绍,内容简明扼要,既有传统的中医

《中医词典》z~其他 《中医眼科学》

眼科著作。广东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将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除总论眼病诊疗外,对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眼科外伤及其他各种眼病分别作了系统介绍,内容简明扼要,既有传统的中医

外障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外障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疾。多因六淫外侵,或内有郁热、痰火、积滞以及外伤等引起。此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脾气虚弱,亦能致病。患眼可见红赤、肿胀、糜烂、流泪、眵

关泉廓怎么用?《中医词典》e~f~g 关泉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的廓名。①葆光道人《眼科龙木论》认为:“小肠之腑属关泉,受病先从心胆传,两眦多生热泪痒,但调经脉自然痊。”②《证治准绳·杂病》认为:“兑正西方,络通下焦之府,脏配

赤脉传睛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赤脉传睛

指气轮白睛上由两眦开始出现赤脉,逐渐向内扩展。多因嗜食油荤厚味,心火亢盛上扰于眼所致。本症需与“赤丝虬脉”鉴别,后者病变并不从两眦开始,而是起于白睛任何部位,脉管蟠曲充血。

目眦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目眦

解剖名称。见《灵枢·癫狂》。又名眦,俗称眼角。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轮之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如心经有热,常见两眦红赤,治宜

《中医眼科学》 胞睑疾病

胞睑又名眼胞、眼睑和睥。俗名眼皮。它分上睑和下睑两部分,《医学入门》等又改称上睑为“胞”,下睑为“睑”。现代中医眼科学中统称为胞睑。胞睑位于眼珠前方,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功能。它属于《灵枢

《中医眼科学》 瞳神疾病

瞳神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瞳神仅指位于黑睛后方、黄仁中央可以展缩之圆孔(即瞳孔),而广义者乃指瞳神以及其后之眼内组织。本章所述为广义瞳神的疾病。统归内障范畴,属于常见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