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九十论》 格阳关阴证(八十三)

Posted 《伤寒九十论》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九十论》 格阳关阴证(八十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九十论》 格阳关阴证(八十三)


张养愚患伤寒八九日以上.吐逆.食不得入.小便疰闷不通.医作胃热而吐.传入膀胱.则小便不通也.予诊其脉.见寸上二溢.而尺覆关中.伏而不见.乃断之曰.格阳关阴证也.阳溢于上.不得下行.阴覆于下.不得上达.中有关格之病.是以屡汗而不得汗也.予投以透膈散.三啜而吐止.小便利而解.论曰.或问何谓格阳关阴.答曰难经云关以前动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阴乘之脉也.又曰阴气太盛.阳气不得营.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得营.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矣.素问曰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仲景云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又趺阳脉浮而涩.浮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由是言之.关脉沉伏而涩.尺寸有覆溢者.关格病也.何以言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在卦为泰.泰者通也.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在卦为否.否者闭也.今阳不降.上鱼际为溢.故其病吐逆.名为外格.阴不得上浮入尺为覆.故其病.小便不通.为内关.此关格之异也.

相关参考

《伤寒九十论》 寒热类伤寒证(八十)

一尼病.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时或有汗.他医以伤寒温疟治之.见其寒热往来.时方疫气大作也.大小柴胡杂进.数日愈甚.转剧.予诊之曰.两手不受邪.厥阴.脉弦长而上鱼际.此非伤寒.乃阴动不得阳也.

《伤寒九十论》 脾约证(八十二)

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予至.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

《伤寒九十论》 湿温证(八十八)

丙午岁.商人张皓.季夏得疾.胸项多汗.四股时冷.头痛谵语.予诊其脉.关前濡.关后数.断曰当作湿温治.盖先受暑.后受湿.暑湿相搏.是谓湿温.投以白虎加参.次以白虎苍术.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数日愈.

《伤寒九十论》 懊怫郁证(八十五)

士人陈彦夫病伤寒八九日.身热无汗.喜饮.时时谵语.因下利后.大便不通三日.非烦非躁.非寒非痛.终夜不得眠.但心没晓会处.或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医者不晓是何证.但以宁心宽膈等药.不效.召予诊视.两手关脉

《伤寒九十论》 血结胸证(八十九)

丁未岁.一妇患伤寒.寒热.夜则谵语.目中见鬼.狂躁不宁.其夫访予询其治法.予曰.若经水适来适断.恐是热入血室也.越日亟告曰.已作结胸之状矣.予为诊之曰.若相委信.急行小柴胡汤等必愈.前医不识涵养至此.

《伤寒九十论》 两手撮空证(八十六)

市人张某.年可四十.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目直视急.更三医矣.皆曰伤寒最恶证也.不可治.后召予.予不得已往诊之.曰此诚恶候.染此者十中九死.仲景虽有证而无治法.但云脉弦者生.

《伤寒九十论》 失汗衄血证(八十一)

里人秦氏子得伤寒.发热.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或者劝其不须服药.待其自安.如是半月矣.而病不除.不得已召医治之.医至问日数.又不审其脉与外证.但云已过期矣.不可汗下矣.且与调气药以正气.复延予.予

《伤寒九十论》 下脓血证(五十四)

远族人患伤寒.他医以阴证治之.硫黄附子相继而进.旬日大胀下脓血.或如赤豆汁.医尚作少阴证治.复下桃花汤治之.予因诊视曰所误多矣.表里虚.热气乘虚入肠胃.而又投以燥药.是以下脓血也.遂投梅煎散.数剂愈.

《伤寒九十论》 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

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而胸满.身热头疼.腰脊强.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阳阳明合病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黄汤.得汗而解.论曰.或问传入之次第

《伤寒九十论》 阴病阳脉证(五十一)

刘中道初得病.四肢逆冷.脐中筑痛.身疼如被杖.盖阴证也.急投金液来复之类.其脉得沉而滑.盖沉者阴证也.滑者阳脉也.病虽阴而是阳脉.仲景所谓阴证见阳脉生也.于是再灸脐下丹田百壮.谓手足温.阳回.体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