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形神合一

Posted 《中医养生学》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形神合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b]一、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b]
(一)神为生命之主
“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的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也正如张景岳说:“神虽由精气化生,但统权精气而为运用之者,又在吾心之神”。人体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协调关系,而且与外界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协调,也是靠“神”来实现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神动则气行,神注则气往,以意领气,驱邪防病,又是气功健身的道理所在。如《灵枢·本脏》所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凤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神在机体卫外抗邪中起着主导作用。
人类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怒喜思忧恐)等概念加以概括,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用“五行学说”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这些精神活动是脏腑的功能表现,而且都是在“心神”的主宰下进行的,所以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人身之神,唯心所主,……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种五志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统乎一心”。
(二)形为生命之基
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形具”才能“神生”。战国思想家荀况在《荀子·天论》中说:“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这里的“天”,是指自然界;“形”指人之形体;“神”指精神。其意为,人的形体及精神活动都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起作用,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必然结果,只要具备了人的形体结构,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内经》对形体与精神关系的论述,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这不仅阐明了精、气、营、血、脉是“五神”的物质基础,而且说明了五脏的生理功能与“五神”活动的关系。五脏藏精化气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动于内,情表现于外,这就是五脏与神、情的密切关系。
中医养生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强调精、气、营、卫、血、津液等精微,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积精”可以“全神”,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的盈亏关系到神的盛衰,李东垣《脾胃论》说:“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说明精气足才能使神的活动健全。《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平人绝谷》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以上这些论述,都是强调血气精微是神活动的基础。人体的物质基础充盛,人之精神旺盛,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因为精神思维活动需要大量的气血精微来供应,所以临床上认为劳神太过,则心血暗耗;心血亏虚,则神志不宁。神志不宁,外表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异常。
(三)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从本原上说,神生于形,但从作用上说,神又主宰形,形与神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人体生命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灵枢·天年》篇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只有血气、五脏、精神、魂魄毕具,才会表现出生命力,才会是一个活体的人。同篇又说:“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明确指出了死亡的概念就是形神分离。张景岳在《类经》中,进一步阐发了“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他说:“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备,乃为全体”。可见,人体生命运动的特征,即是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的总体概括。
人生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以物质、能量代谢为特征的脏腑功能活动,和以脏腑的生理活动相应的高级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感等)的协调统一,是在“心神”主导作用下完成的。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并不是人类情绪变化的唯一刺激因素。自然现象的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情绪发生相应变化。如四时更迭、月廓圆缺、颜色.声音、气味、食物等,都可作用于人体,使之发生情绪改变,进而影响人体生理活动。这说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是随时随地互相转化,相互影响,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观的具体内容,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长期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且为现代科学进一个弄清生命的本质,提供了可贵的线索。
[b]二、形神共养[/b]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中医养生学的养生方法很多,但从本质上看,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形”两大部分,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一)守神全形
在形神关系中,“神”起着主导作用,“神明则形安”。故中医养生观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养生必须充分重视“神”的调养。调神摄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清静养神: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之平和无过极。②四气调神: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调节精神,使精神活动与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③气功练神: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④节欲养神:虽说性欲乃阴阳自然之道,但过度则伤精耗神、节欲可保精全神。⑤修性怡神: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绘画、书法、音乐、下棋、雕刻、种花、集邮、垂钓、旅游等,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使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感,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总之,守神而全形,就是从“调神”入手,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形体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二)保形全神
形体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因此,保养形体是非常重要的。张景岳说:“形伤则神气为之消”,“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这很着重强调神依附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表,形体衰亡,生命便可告终。如何做好保形全神呢?人体形体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保形”重在保养精血,《景岳全书》说:“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阳气虚损,要温补阳气,阴气不足者,要滋养精血。可用药物调林及饮养,以保养形体。此外,人体本身就还自然界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保养身体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适度、避其外邪、坚持锻炼等,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养神和养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要同时进行。“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是在“形神合一”论推导下,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相关参考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冬季养生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老年保健

人体于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b]一、生理和心理特点[/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天年》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老年保健

人体于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b]一、生理和心理特点[/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天年》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统治阶级提倡孔孟正统的程朱理学,同时利用佛、道两教的思想,在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于中有的弃士为医,有的转儒从医,又有很多医家非常重视实践,勇于创新,先后出现了很多著名养生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耳的保健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耳的保健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园活连贯,形气和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矿泉浴

矿泉浴系指应用一定温度、压力和不同成分的矿泉水沐浴。矿泉水有冷热两种,冷泉常属饮用,热泉多入浴,由于沐浴的矿泉水多有一定的温度,故矿泉浴又称为温泉浴,古书中称温泉为汤泉、沸泉。矿泉不同于井水和一般泉水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强肾保健功法

肾气充足,性功能旺盛,可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强肾保健的方法种类很多,如饮食、药物、推拿按摩、针灸、气功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方法保健,都可收到良好效果。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效果显着,不出偏差的功法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b]一、睡眠环境[/b](一)恬淡宁静安静的环境是帮助入睡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神烦躁,难于安眠。因而卧室选择重在避声,窗口远离街逍闹市,室内不宜放置音响设备。(二)光线幽暗《老老恒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