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Posted 《中医养生学》

篇首语: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b]一、睡眠环境[/b]
(一)恬淡宁静
安静的环境是帮助入睡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神烦躁,难于安眠。因而卧室选择重在避声,窗口远离街逍闹市,室内不宜放置音响设备。
(二)光线幽暗
《老老恒言》说:“就寝即灭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云笈七签》说:“夜寝燃灯,令人心神不安”。在灯光中入睡,使睡眠不安稳,浅睡期增多,因此睡前必须关灯。窗帘以冷色为佳。住房面积有限,没有专用卧室者,应将床铺设在室中幽暗角落,并以屏风或隔带与活动范围隔开。
(三)空气新鲜
卧室房间不一定大,但应保证白天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以免潮湿之气、秽浊之气滞留。卧室必须安窗,在睡前、醒后及午间宜开窗换气。在睡觉时也不宜全部关闭门窗,应保留门上透气窗,或将窗开个缝隙。氧气充足不仅利于大脑细胞恢复疲劳,而且利于表皮的呼吸功能。此外,应注意不在卧室内用餐、烧炉子,以防蚊蝇孽生和中毒的发生。
(四)温湿度适宜
卧室内要保证温湿度相对恒定,室温以20℃为好,湿度以40%左右为宜。卧室内要保持清洁,可置兰花、荷花、仙人掌努植物一盆,此类植物夜闸排的一氧化碳甚少,室内植物利于温湿度调节。室内家俱越少越好,一切设置应造成简朴典雅的气氛,利于安神。
[b]二、睡眠的宜忌[/b]
我国古人把睡眠经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炉火。概括起来可分三个方面:
(一)睡前禁忌
睡前不宜饱食、饥饿又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等饮料。《彭祖摄生养性论》说:“饱食偃卧则气伤”,《抱朴子·极言》曰:“饱食即卧,伤也”,《陶真人卫生歌》说:“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劳滞胸膈”,都说明了饱食即卧,则脾胃不运,食滞胸脘,化湿成痰,大伤阳气。饥饿状态入睡则饥肠漉漉,难以入眠。睡前亦不宜大量饮水,饮水损脾,水湿内停,夜尿增多,甚则伤肾。睡前更不宜饮兴奋饮料,烟酒亦忌,以免难以入睡。睡前还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大喜大怒则神不守舍,读书极虑则神动而躁,致气机紊乱,阳不入阴。睡前亦不可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二)睡中禁忌
寝卧忌当风,对炉火、对灯光。睡卧时头对门窗风口,易成风入脑户引起面瘫、偏瘫。卧时头对炉火、暖气,易使火攻上焦,造成咽干目赤鼻衄,甚则头痛。卧时头对灯光则神不寐,其次卧忌言语哼唱。古人云:“肺为五脏华盖,好似钟罄,凡人卧下肺即收敛”,如果卧下言语,则肺震动而使五脏俱不得宁。睡卧时还忌蒙头张口,《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此即所谓“冻脑”之意,可使呼吸通畅,脑供氧充足。孙氏在书中还说:“暮卧常习闭口,口中即失气”,张口睡眠最不卫生,易生外感,易被痰窒息。
(三)醒后禁忌
古人云:“早起者多高寿”,故醒后忌恋床不起Ot不止在在月晚起,“令四肢昏沉,精神瞢昧”(《混俗颐生录》)。睡懒觉不利于人体阳气宣发,使气机不畅,易生滞疾。此外,旦起忌嗔恚、恼怒,此大伤人神。《养生延命录·杂诫篇》说:“凡人旦起恒言善事,勿言奈何,歌啸”,“旦起嗔恚二不详”,认为这样影响一日之内的气血阴阳变化,极有害于健康。

相关参考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冬季养生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老年保健

人体于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b]一、生理和心理特点[/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天年》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老年保健

人体于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b]一、生理和心理特点[/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说:老年人“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天年》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统治阶级提倡孔孟正统的程朱理学,同时利用佛、道两教的思想,在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于中有的弃士为医,有的转儒从医,又有很多医家非常重视实践,勇于创新,先后出现了很多著名养生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耳的保健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耳的保健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园活连贯,形气和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矿泉浴

矿泉浴系指应用一定温度、压力和不同成分的矿泉水沐浴。矿泉水有冷热两种,冷泉常属饮用,热泉多入浴,由于沐浴的矿泉水多有一定的温度,故矿泉浴又称为温泉浴,古书中称温泉为汤泉、沸泉。矿泉不同于井水和一般泉水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强肾保健功法

肾气充足,性功能旺盛,可有效地保持身心健康。强肾保健的方法种类很多,如饮食、药物、推拿按摩、针灸、气功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方法保健,都可收到良好效果。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效果显着,不出偏差的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