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Posted 《思考中医》

篇首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思考中医》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考中医》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上面,对阴阳已经讨论了很多,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了解。现在我们来讨论“阴阳的工作机制”,弄清楚这个以后对理解《伤寒论》的许多问题就会很方便。
阴阳是一体两面,一分为二。它的来源与《易》很有关联。传统的生成论要义。孔子在《易·系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是什么?两仪就是阴阳,因此,阴阳是从太极来的。太极是《易》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概念弄不清楚,中医的很多问题就不容易搞究竟。“太”这个字经常用,像太公太婆、太上皇等,所以,比较容易理解,那么,“极”呢?极这个概念在《说文》叫做“栋”,就是屋脊的意思,是一个最高点。太极显然就是比这个脊更高的地方,比最高的地方还高,这个说法似乎抽象了一点。有没有更具体一些的意义呢?有关极的概念,在最早的一本天文历法书《周髀算经》中有专门的涵义,该经的下卷说:“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蔀,七十六岁。二十蔀为一遂,遂千五百二十岁。三遂为一首,首四千五百六十岁。七首为一极,极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始。天以更元,作纪历。”以上的经文谈到五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章、蔀、遂、首、极。章是十九岁,十九这个数就叫做章,这里面就透着一个法度。《素问·至真要大论》讲病机,为什么讲“十九”条?为什么没有加上一个燥?这里面就有一个章法问题,不是随意地加一个可以,减一个也可以。这个章法是很严肃的问题,这是含糊不得的。接下去是四章为一蔀,二十蔀为一遂,三遂为一首,七首为一极。这个“极”是多少年呢?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也就是说,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就叫做一极。那么,到了这个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年会有什么变化呢?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生数皆终,万物复始”。
在这个极点到来的时候,所有的“生数”都终了,在所有的生命结构及生命所需的条件完结之后,又再开始“万物复始”的新的循环。天地宇宙便是在这样一个交替变化中行进。而在每一个新的“极”开始的时候,从天文的角度,都需要重新纪元,重新纪历。这叫做“天以更元,作纪历”。
上述这个极的认识大家不要小看了,我们看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它对宇宙有些什么认识呢?一个热寂说,一个大爆炸,一个熵定律,总起来说,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诞生形成以后,就按照熵的定律不断演变,直至达到熵的最大值。此时所有有用的能量消耗一空,世界进入死寂,宇宙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这实际就是“生数皆终”的时候,就是极变到来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死亡就这样一直地持续下去,如果真是这样,那史前文明这个概念怎么来?我们这一个文明史怎么产生?所以,这个死亡不会一直地持续下去,它还会变化,还会爆炸,还会有“万物复始”的时候。这个过程,古印度的哲学把它叫做“成、住、坏、空”,宇宙就是在这样一个成、住、坏、空中演进。宇宙形成以后,会有很长一个“住”世的过程,而这个“住”的过程,如果按照熵定律,就是一个熵值不断增大的过程。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坏灭,然后不可避免地进入空亡。这个变化过程就叫做一劫,劫后又要复生,又有新劫产生,又有新的成、住、坏、空。
从上面这个认识我们可以看到,《周髀算经》的也好,古印度的也好,现代科学的也好,虽然在周期的长短上,在时间单位的意义上会有出入,但究其实质而言,三个认识都是相同的。那我们不禁要问,现代科学有这样先进的理论,有那么多现代化的手段可以利用,它得出这样一个宇宙认识并不奇怪,而古人根本没有这些先进的东西,他们凭什么也得出了同样的认识?这就再一次提醒我们,古人的那套东西真的不可轻视。我们研究古代的东西,不可以用一个“朴素”就搪塞过去,应该知道其中必有奥妙的地方。
上面这个成、住、坏、空的周期,古人已经提出来了,就是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这个就是“极”。在极的终点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生数已经终了,一切都完蛋了。既然一切完蛋了,怎么还会万物复始呢?在这个节骨眼上,古人认识到,要想在一个极变终了之后还会有另一个极产生,要想使极与极之间能够顺利的转换,就必然有一个比“极”更高的东西,就像孩子生不出孩子,必是母亲方能生出孩子一样。那么,这个“母亲”,这个比“极”更高一辈的东西,就称之为“太极”,太极的概念就这样诞生了。有了太极,在生数终了以后,就可以万物复始,就可以产生新生命,就可以产生新的成、住、坏、空。所以,太极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太极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惟有它,宇宙才能不断地循环下去,惟有它,生命才能终而复始。所以,太极就是这样一个如环无端的东西。我们看由北宋周敦颐所传出的太极图,画出的就是一个空空的圆。
太极图太极阴阳图
[图缺]
当然,如果连上阴阳图外面这一圈看,叫做太极阴阳图也未尝不可。但,绝不能将阴阳鱼这个画面单称太极图,这如同指子为母,岂不可笑。
《系辞》曰:“生生之谓易。”又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是什么呢?易就是产生生命的那个东西,那个道理。这个东西,这个道理又是什么呢?就是太极!前几十年,由于人工胰岛素合成成功,于是在科学界产生了一种思潮,认为生命也可以合成。生命能够合成吗?既然蛋白质可以合成,而人又是由蛋白质构成的,那为什么生命不可以合成呢?生命究竟能不能合成?这个问题梁漱溟前辈在他的《人心与人生》中发表过专门的见解:“自然生命靡非始于分化孳息,而人工之造物恒必从构合入手,此世所共见。今曰从构合入手取得生命,吾窃疑其貌似在此。”生命来自单细胞的分裂,就是当今最时髦的无性繁殖,克隆术,也没有违背这个过程。只有分化才能孳息,合成怎么孳息呢?所以,生命不可能由合成产生。只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过程不可能倒过来。因此,生命可以合成,在现代找不到根据,在古代也找不到根据。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并不相违,越是深层的问题越是这样。所以,传统钻得越深,往往对现代的理解就越深刻。当然,反过来也是这样,对现代的问题钻研得越深,有可能对传统的看法就越深刻。所以,传统与现代需要对话,需要高层次的交流。只有这样,东西方文化才有可能真正沟通,才有可能相互获益。而这个对话必须平等,你要高高在上,独称老大,那这个交流就没有办法实现。
从“生生之谓易”,从易这门学问对生命的界定,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感受,传统的学问绝不容轻视。它不但涉及一般的问题,而且触及科学最深层的问题。生命来自分裂,不来自合成。太极生两仪是分裂过程,两仪生四象也是个分裂过程。在两仪阶段,阴阳初判,这个时候尚未形成生命,等到四象产生了,有了生长收藏,植物类的东西就有可能产生。四象的时候就是二阴二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或者称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分化,变成三阴三阳,生命就开始形成了。所以,我们要研究生命,特别是研究人的生命,就要特别注意这个三阴三阳。

相关参考

太极图说怎么用?《疡医大全》 太极图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子惧人之不明,而制为太极图。无极而太极,无极者,未分之太极也;太极者,已分之阴阳也。一中分太极,中字之象形,正太极之形也。一即伏羲之奇,一而图之即是无极。既曰先天太极,天尚未生,

太极图说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太极图说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子惧人之不明,而制为太极图。无极而太极,无极者,未分之太极也。太极者,已分之阴阳也。一中分太极,中字之象形,正太极之形也。一叩伏羲之奇,一而圆之,即是无极,既曰先天太极。天尚

原始怎么用?《经络汇编》 原始

万物生于造化之中,必赖元气累积,渐次而成形。儿在母腹之中,亦赖气血滋长,渐次而成体。人物之生,皆有所本云,何也?太极乃一气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备而万物生矣。当两仪未判之先,总一

《望诊遵经》 行止动静提纲

人身一太极也.太极一阴阳也.诊法之分动静.犹太极之分阴阳也.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犹人身之动属乎阳.静属乎阴也.动以行言.静以止言.行有迟速.止有屈伸.犹太极之分两仪.两仪之分四象也.由是而刚柔得位

《思考中医》 三阴三阳

《易》这个系统在讨论两仪四象以后,就跳到八卦这个层面,当然,八卦也有三阴三阳,但是,阐述的角度显然与医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医系统的三阴三阳应该说是很独特的。我们看《素问》,在《素问》的前几篇里,只讲二

《中医之钥》 (三)后天八卦

原始人类是为道(阴阳)所生化,所以人类是以天地为根据,人身是一个、一个小天地,今将母亲的子宫拟为太空,人年少无性欲为无极,年长男女的原始“性欲”为太极—是为生长发育的电能(精子、卵子)为两仪,原始人类

《景岳全书》 逆数论(二十)

予尝读《易》而闻诸夫子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由是默会其理,而知天人之道得以无穷无息者,无非赖此逆数耳。何也?盖自太极初分,两仪以判,一动一静,阴阳见矣。阴阳之体为乾坤,阴阳之用为

《类经》 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i](素问上古天真论)[/i]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i](真,天真也。不假修为,故曰真人。心同太极,德契两仪,故能斡旋造化,燮理阴阳,是即提挈把握之谓。)[/i]呼吸精气,

《中医词典》z~其他 《太极拳》

我国著名传统拳术名。原为技击,后逐渐演变为以健身为主的拳法。传为明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一说来自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据民间拳术总结的拳经三十二式。其拳法宗太极阴阳之旨,手法以掤、(扌履)、挤、按、捋、

《中医养生学》 第五节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园活连贯,形气和随,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谐调脏腑,故不但用于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地用于健身防病,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