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腹先兆的临床意义

Posted 《中医疾病预测》

篇首语:与其积攒满箱子的金银,不如积攒满肚子的学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腹先兆的临床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腹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腹部对脾胃的预报意义[/b]
脾胃内藏于体,外应于腹,腹部是观察脾胃最直接的部位,腹皮的厚薄、色泽、寒温及韧软可反映脾胃的虚实盛衰。
如腹皮厚实者肠厚实,腹皮薄者肠薄,腹皮温暖而明润者脾充,腹皮冷而色晦者脾弱。腹皮温度还可预诊脾虚阴火和脾实阳火,如初按灼手为脾胃热而实火内充,然久按烫手则提示脾虚阴火内伏的可能。
此外,人体背部为阳海,背部发凉为阳虚之兆,腹部为阴海,故最能候人体阴气,如胸腹部常发热,多提示为阴虚之体。
[b]二、腹相对寿夭气质的预测[/b]
前贤有谓腹皮厚廓大,按之柔而有力为寿相,腹部按之如水上浮板,有根底可应是谓有神亦为寿相,反之,腹皮薄廓小,按之硬而无弹性或虚软如水上浮纸无根底是谓无神为夭相。
此外,腹相还能预知人的气质,根据腹相的缓急刚柔可以推测气质的刚毅或懦弱,观察腹相的大小可推测性格的豁达或狭窄,以知气量的大小。
[b]三、腹部对癥瘕瘀血的预诊意义[/b]
腹皮枯而无泽、腹皮拘急,或如板者为内有瘀血之兆,如《诊病奇侅》曰:“酒客之腹,鸠尾下如板,左右最甚者,以酒气甚而血凝滞也,如此者有三、五年内吐黑血者”。及“鸠尾岐骨处,皮肉寄聚者,恶候也。”(日本·丹波茝庭类次著)。又腹中有动气为内有恶血之象,小腹右旁凝结为内有蓄血的标志,瘀血作痛多在脐旁小腹,按其痛处,有块应手。此外,脐下甲错为小腹内必有瘀血的信号。
腹诊对癥瘕积聚也有着重要的预报意义,如腹中有块,应手不温,动按而动或痛甚者,为腹背癥瘕之征。腹动在脐上,是内有癥之兆,如《金匮要略》:“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瘕痼害……桂枝茯苓丸主之”。又腹有动者积也,腹内有动如弹指是为气积,按之移者聚也,不移者积也。
腹内癥瘕在《内经》早已有记载,如《灵枢·水胀》论述肠覃、石瘕曰:“石瘕生于胞中……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肠覃何如?……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张仲景也极重视腹部对瘀血的诊查,如《伤寒论》提出蓄血征的特征为“少腹急结”“少腹当鞭满”,《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篇》指出“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之征兆。唐容川《血证论》曰:“单腹胀者为血臌”指腹胀、腹露青筋为血臌之征。上述皆说明腹部为预诊癥瘕瘀血最直接的部位。
[b]四、腹中动气是候吉凶的重要标志[/b]
正常腹中动气一息5~6次,如7~8次以上则属凶相,动气之势过强达于心下鸠尾者,真阴绝而浮阳上冲,亦为凶相,又脐下动气高,动气上冲者预后不良。另外,脐中大动、或为痰火壅盛、滞气火郁或为吐衄之兆,其人必皮肤壮热,而肾间动气于下,又气于上,其响应如电光烘烘者,其死不如三日,大凶兆也。脐以下应手陷者,是肾虚之兆,水肿病,脐突出者为元气脱之凶兆,鼓胀动气及鸠尾者必死。其他,腹皮是预报内脏寒温的温度表,如脐下寒多提示肾阳不足,脐周发凉又为脾胃虚冷而脐上冷又为心肺阳虚,两胁腹发凉又为肝胆生发之气不足之兆。前贤有谓:久病之人腹忽露佳象是濒死前凶兆,不过二三日而死,腹皮着背不出三年死,腹皮亮如光镜,虚阳外浮。
此外,肾间动气对观察肾气有重要意义。从脐中到水分间的动气称为生气之源又称肾间动气,乃十二经之根本。脐下三寸为丹田之气。正常此二气皆为人体肾气之外露,都充足饱满而不欲动,如虚则动气离宅而奔动,且除能触动外,还可自觉喘促、烦乱、如气绝则动气全无。

相关参考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气象先兆的临床意义

关于气候预兆,《内经》以运气理论进行预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运气虽分主运主气,但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是以客运客气为主的。因为主运、主气是一年四季常规的,固定的气候变化,长期以来人体已经适应了,生理上已经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经络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初病入络的先兆意义[/b]中医传统的“久病入络”观点面临着挑战,事实上新病不但能反应于经络,而且往往最早反映于经络。实践证实离人体越远的、越细小的络脉部位,愈具有最早反映体内疾病信息的现象。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经络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初病入络的先兆意义[/b]中医传统的“久病入络”观点面临着挑战,事实上新病不但能反应于经络,而且往往最早反映于经络。实践证实离人体越远的、越细小的络脉部位,愈具有最早反映体内疾病信息的现象。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脉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三部九候的疾病预报意义[/b]三部九候诊法通过九候脉象的对比对疾病的轻重预后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尤其三部脉是否协调可以判断疾病的整体变化,如三部九候不协调则提示预后不良,《素问·三部九候》说: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脉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三部九候的疾病预报意义[/b]三部九候诊法通过九候脉象的对比对疾病的轻重预后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尤其三部脉是否协调可以判断疾病的整体变化,如三部九候不协调则提示预后不良,《素问·三部九候》说: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目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目神的预报意义[/b]心藏神,心为目之府,故神通于心,外应于目,目是传神的器官,也是神病的外现。有正常的神,方有正常的视,神乱则视惑。《内经》曰:“目者,心使也”(《灵枢·大惑》),“志与心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舌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舌象对诸疾的预报意义[/b][b](一)舌苔对脾胃的早期诊断意义[/b]脾开窍于口,“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故舌苔对脾胃病理的反映是最早最及时的,尤以上消化道病变在舌苔的反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舌先兆的临床意义

[b]一、舌象对诸疾的预报意义[/b][b](一)舌苔对脾胃的早期诊断意义[/b]脾开窍于口,“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故舌苔对脾胃病理的反映是最早最及时的,尤以上消化道病变在舌苔的反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昏迷先兆及其临床意义

昏迷系急证、危证疾患,病势均较凶险,并且缺少先兆信号。有的昏迷类型是突然发生,毫无先兆可查,有的昏迷类型虽有一定先兆信号,也是出现的较晚,因此昏迷先兆较难发现,但仍有一定披露可寻,由于昏迷病因较为复杂

《中医疾病预测》 第二节 脐先兆的临床意义

脐为脏腑之门户,脐又为腹眼,通过脐可窥视人体内脏经气的盛衰,了解人体脏腑经络的病变,故脐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b]一、相脐轮[/b]正常,脐轮为圆形或椭圆形,轮口丰满,色泽红润,边缘滑利而富于弹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