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九十论》 阳明蜜兑证(七)

Posted 《伤寒九十论》

篇首语: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九十论》 阳明蜜兑证(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九十论》 阳明蜜兑证(七)


庚戌仲春.艾道先染伤寒.近旬日.热而自汗.大便不通.小便如常.神昏多睡.诊其脉.长大而虚.予曰.阳明证也.乃兄景先曰.舍弟全似李大夫证.又属阳明.莫可行承气否.予曰.虽为阳明.此证不可下.仲景.阳明.自汗.小便利者.为津液内竭.虽坚不可攻.宜蜜兑导之.作三剂.三易之.先下燥粪.次泄溏.已而汗解.论曰.二阳明证虽相似.然自汗小便利者.不可荡涤五脏.为无津液也.然则伤寒大证相似.脉与证稍异.通变为要.仔细斟酌.正如以格局看命.虽年月日时皆同.贵贱穷通不相侔者.于一时之顷.又有浅深也.

相关参考

《伤寒九十论》 阳明当下证(十八)

乡人李生.病伤寒.身热.大便不通.烦渴郁冒.一医以巴豆丸下之.虽得溏利.而病宛然如旧.予视之曰.阳明热结在里.非大柴胡承气不可.巴豆止去寒积.岂能荡涤邪热温毒耶.亟进大柴胡.三服而溏利止.中夜汗解.论

《伤寒九十论》 阳明当下证(十八)

乡人李生.病伤寒.身热.大便不通.烦渴郁冒.一医以巴豆丸下之.虽得溏利.而病宛然如旧.予视之曰.阳明热结在里.非大柴胡承气不可.巴豆止去寒积.岂能荡涤邪热温毒耶.亟进大柴胡.三服而溏利止.中夜汗解.论

《伤寒九十论》 刺阳明证(五十五)

庚戌五月.李氏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浑身疼痛.脉浮大而紧.予投以麻黄汤.数服.终不得汗.又多用张苗烧蒸之法.而亦不得.予教令刺阳明.少间汗出遍身.一时间.是夕身凉病退.论曰.刺热论云.热病先手臂痛.刺

《伤寒九十论》 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

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而胸满.身热头疼.腰脊强.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阳阳明合病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黄汤.得汗而解.论曰.或问传入之次第

《伤寒九十论》 舌上滑苔证(六十二)

丁未五月.乡人邢原晖病伤寒.寒热往来.心下郁闷.舌上白滑苔.予曰.舌上滑苔有数证.有阴阳脉紧.鼻出涕者.有脏结而不可治者.有温瘴.丹田有热者.有阳明.胁下坚者.此证属阳明.宜栀子汤吐之于前.小柴胡继于

《伤寒九十论》 衄血证(六十三)

睢阳张士美病伤寒七八日.口燥饮水而不咽入.俄而衄血.脉浮紧.身热.医者云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血者.属麻黄汤.予曰.不可.古人虽云当汗不汗.热化为血.此证亦有不可汗者.仲景云阳明病.口燥.但欲饮

《伤寒九十论》 发斑证(六十六)

族有乳媪.患伤寒七八日发斑.肌体如火.脉洪数而牢.心中烦满不快.俄而变赤黑斑.其家甚惊惶.予曰.此温毒也.温毒为病最重.而年齿为迈.是诚可忧也.仲景云伤寒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湿热.变成温毒.温毒最重

《伤寒九十论》 热入血室证(十六)

辛亥二月.毗陵学官王仲景妹.始伤寒.七八日.寒.喉中涎响如锯.目瞑不知人.病势极矣.予诊之.询其未寒以前证.母在侧曰.初病四五日.夜间谵语.如见鬼状.予曰.得病之初.正值经候来否.答曰经水方来.因身热

《伤寒九十论》 太阳瘀血证(五十)

仇景莫子仪病伤寒七八日.脉微而沉.身黄发狂.小腹胀满.脐下如冰.小便反利.医见发狂.以为热毒蓄伏心经.以铁粉牛黄等药.欲止其狂躁.予诊之曰非其治也.此瘀血证尔.仲景云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不利

《伤寒九十论》 伤寒温疟证(六十五)

友人孔彦辅病伤寒.身大热.头痛.自汗.恶热.阳明证也.此公不慎将理.病未除.当风取凉以自快.越半月.寒热大交作.予再视之.则为坏病温疟矣.仲景云若十三日以上.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旧坏病证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