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钧 甲状舌管囊肿

Posted 唐汉钧

篇首语:知识是心灵的眼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汉钧 甲状舌管囊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汉钧 甲状舌管囊肿

施××,男,17岁
初诊:1995年11月21日。主诉:发现颌下肿块1周。患者1周前无意中发现下颌部有一肿块,余无不适。查体示:颈前区正中线、舌骨下方触及一约2×3cm2圆形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触之有囊性感,无压痛,并能随吞咽或伸舌、缩舌运动而上下活动。舌淡红,苔薄白,脉濡。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证属:脾虚痰凝。治拟:健脾化痰,理气散结。
药用:太子参30g 白术15g 茯苓15g 陈皮15g 姜半夏9g 夏枯草9g 海藻12g 苏梗12g 丹参30g 黄芩9g 生黄芪30g 银花12g 连翘12g 生甘草6g
次诊:1995年11月28日。颌下肿块未见明显变化,余无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脉濡。再拟前法加减。前方加玄参12g 象贝母9g
三诊:95年12月23日。守方服药近一月后,颌下肿块缩小至约0.3×0.3cm2,余无不适。舌尖红,苔薄白,脉濡。再拟前法加减。
内服:太子参30g 白术15g 茯苓15g 黄精15g 生黄芪30g 黄芩9g 陈皮9g 象贝母9g 全瓜蒌9g 丹参30g 苏梗12g 夏枯草9g 银花9g 白花蛇舌草15g 生甘草6g。
四诊:96年3月2日。患者守方服药两月后,颌下肿块消失。嘱再按原方服药半月以巩固疗效。
按:本病为一种与甲状腺发育有关的先天性畸形,因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而在颈前区中线上形成先天性囊肿。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唐师认为本病在中医辨证为脾虚痰凝。脾的正常功能为运化水谷精微,脾虚则运化无权,水湿不能得以正常敷布,聚而为痰,所谓“脾为生痰之源”。治以健脾化痰,理气散结,脾健则痰无由生,痰化则病灶悉除,此所谓标本兼顾之法。

相关参考

唐汉钧 甲状腺病

唐汉钧 3.健脾益气扶正清瘿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目前是公认的自身免疫疾病,过去一直认为本病较少见,但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本病以血清内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和甲状腺内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碘摄入量、环境

唐汉钧 2.健脾补气滋阴降火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或Basedow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目前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除甲状腺病变外,尚可出现浸润性突眼、浸润

论文怎么用?唐汉钧 论文

[b]标题:[/b]《乡村医生中医读本》出处:1997.9上海市卫生局编唐汉钧编委[b]标题:[/b]复黄膏促进创面愈合临床与实验研究出处:1998.10辽宁大学出版社唐汉钧参编[b]标题:[/b]中

肛肠病怎么用?唐汉钧 肛肠病

唐汉钧 手部湿疹

朱×,男,12岁,双手湿疹6年余。曾于多家医院诊治,病情未见好转,每遇天冷时双手遍布湿疹皮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于1999年1月30日首诊。患者形体偏胖,双手满布湿疹,皮损渗液多,伴难忍搔痒。饮

证治经验怎么用?唐汉钧 证治经验

唐汉钧 婴儿肛瘘

婴儿肛瘘多是新生儿腹泻,污染肛周,以致肛旁脓肿,穿溃出脓而成。有的肛瘘未经及时治疗,或反复感染,可形成多发性肛瘘或复杂性肛瘘。本病多发生在出生一个月左右的新生儿,新生儿肛周皮肤娇嫩,肛门括约肌较松宽,

唐汉钧 腮腺癌术后

朱××,男,69岁,患者于1986年因右颌下腺肿块于华东医院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颌下腺转移癌,经多方检查,未能查出原发病灶,患者出院后来唐师门诊,唐师据其症状及病情,检查发现腮腺肿块,建议前往肿瘤

唐汉钧 扁平苔癣

王××,女,42岁。1998年12月2日首诊。患者一年前发现全身有褐色斑疹,发时痒甚,摸之无明显高出皮肤,曾于瑞金医院皮肤科作病理:扁平苔癣。经多方诊治不效,慕名来唐师门诊。见周身发褐色斑疹,以腰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