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的核心药物是姜辛味

Posted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的核心药物是姜辛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的核心药物是姜辛味

  清代医家陈修园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悟出「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小青龙汤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是治疗饮咳之核心药物。他在《医学三字经》中指出:「《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学者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又在《医学实在易》中指出:「《金匮》以小青龙一方加减为五方,皆以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必不可离。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阿胶、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痰多者可加桑白皮、茯苓。孙真人颇得其秘。」
  在临床上治疗「咳家」、「喘家」、「哮家」诸病证,常在应证方中加用干姜、细辛、五味子,不但可以治疗咳、喘、哮,即使治疗他症,也不易诱发咳、喘、哮。
  如治疗李某,男,8岁。2011年7月15日初诊。患儿从4岁开始反复出现咳喘,每次发作笔者多以小青龙汤加减治愈。本次就诊,以「发热、咽痛2天」为主诉。诊见:发热,不恶寒,咽痛,咽干,口干喜饮,大便干,时有呛咳。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当属热证无疑,治疗当表里分消其热。处方:柴胡9g,黄芩9g,僵蚕9g,蝉衣9g,连翘12g,牛蒡子12g,桔梗9g,姜半夏6g,生大黄(后下)6g,干姜2g,细辛2g,五味子2g,生甘草2g。2剂,水煎服。
  药后便畅、热退而愈。
  此类患者,如在应证方中不加「姜辛味」,往往热退后咳喘发作或加重。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的剂量

  经方的剂量,始终是历代中医学者研究的课题。尝读《范文甫专辑》,见范文甫使用小青龙汤与众不同:一是「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克外,余皆用0.9克。」二是「开水泡服」。有两则方案如下。  「朱师母,伤风骤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的加减

小青龙汤方后有加减法:「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治疗痰喘

  临证之初,喜读近代医家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有专篇「用小青龙汤治疗外感痰喘之经过及变通用法」。文中写道:「小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神方」,又写道:「平均小青龙汤之药性,当以热论,而外感痰喘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专于治饮

  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并不治疗「伤寒表不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证的病机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又见于《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

  有学者认为,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中就是为治疗内伤杂病而设。实际上,内伤病和杂病并不完全等同,《金匮要略》中所治为杂病,与李东垣所构建的「内伤学说」中的内伤病是不同的。对小青龙汤治疗内伤病有必要特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可动冲气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痺,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治咳喘

小青龙汤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的效方。本方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味组成。哮喘辨证属寒实者(又名冷哮),首先可考虑用本方治疗。症见喘息气促,

医学百科 小青龙汤治湿疹

小青龙汤为《伤寒论》方,具有辛温解表,祛寒蠲饮的功效,主治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所致之咳喘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主治「咳逆喘息不得卧」,又《妇人杂病篇》主治「妇人吐涎沫」,《千金方》用治「妇人霍乱吐

医学百科 太阳病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原文︰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水散为气,气可复凝为水。心下不曰停水,而曰有水气,此乃饮水所化之留饮,形虽似水而有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