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

Posted 痛风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

  朱丹溪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对于这句话,字面理解非常容易。但要真正在临床上理解这句话,把这种认识融入到日常临证中,是有一定难度的。
  尝在朱进忠老师门诊抄方,见朱老治疗慢性痺痛类病变,每以上中下通用痛风丸治疗。该方在《丹溪心法》中组成为:南星(姜制)、苍术(泔浸)、黄柏(酒炒)各二两,川芎一两,白芷半两,神曲(炒)半两,桃仁半两,威灵仙(酒拌)三钱,羌活三钱(走骨节),防己半两(下行),桂枝三钱(行臂),红花(酒洗)一钱半,草龙胆半钱(下行)。
  《医方集解》中说:「此治痛风之通剂也。黄柏清热,苍术燥湿,龙胆泻火,防己行水,四者所以治湿与热也。南星燥痰散风,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川芎为血中气药,四者所以治痰与血也。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之风,四者所以治风也。加神曲者,所以消中州陈积之气也。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其中,所以能兼治而通用也。证不兼者,以意消息可矣。」
  单从方解看,组方之理似也不难理解。但仔细想来,见热清热,见湿化湿,用药似有杂凑之嫌。不明本方之组方理念,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本方。当笔者试图找寻其组方理念时,突然发现,本方实为越鞠丸方的加减方。或者说,本方与越鞠丸方组方理念如出一辙。这就说明朱丹溪在此治疗「痛风」,是按治疗郁证理念组方的。
  「痛风」都可见郁证,那么,「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就很好理解了。反过来,通过对上中下通用痛风丸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在临床上对于郁证的认识、辨别,有助于我们对于越鞠丸方证的辨识和对越鞠丸方的使用。同时,对朱丹溪治疗鼻渊的方剂也就可以理解了。《丹溪心法·鼻渊》:「治鼻渊:南星、半夏、苍术、白芷、神曲、酒芩、辛夷、荆芥。上水煎,食后服。」同样是治郁,同样是越鞠丸方的类方。

相关参考

《丹溪心法》 六郁五十二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如食在气上,提其气则食自降矣。余戴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

如何排解绵绵春愁 谷雨节气

目录:第一章:谷雨节气如何排解绵绵春愁第二章:善忘怀见襟怀第三章: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人的健康和心情是脱不了关系的,为什么林妹妹总是体弱多病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现在正是谷雨绵绵的季节,那么如

如何排解绵绵春愁 谷雨节气

目录:第一章:谷雨节气如何排解绵绵春愁第二章:善忘怀见襟怀第三章: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人的健康和心情是脱不了关系的,为什么林妹妹总是体弱多病很大程度上就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现在正是谷雨绵绵的季节,那么如

医学百科 肾为人身之本的内涵及形成

中医理论素有「肾为人身之本」的说法,但该如何理解其内涵,没有一定之说。两层内涵首先,是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而被赋予的本原内涵。生殖关乎生命之繁衍,意义重大,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抽像意义。男女两性

医学百科 治尿血方

方药:鲜小蓟根30克。用法:水煎3~4沸,取清汤一大茶盅饮,一日3次。说明:本方治血热妄行诸病证,均有捷效。「医者多视为寻常之物而忽之,可谓贵耳践目矣」(张锡纯)。《本草拾遗》云小蓟根「破宿血,生新血

医学百科 《内经》论腰痛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也可为某些病证的一个症状。腰痛在《内经》中亦被称为腰背痛、腰脊痛、腰股痛、腰尻痛等。其病变多与肾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有关。腰又为人身俯仰转侧之枢纽,跌仆、闪挫等外伤

医学百科 答翁××问呃逆气郁治法

详观一百十一号(绍兴医药学星期报)所登之案,其呃逆终不愈者,以其虚而兼郁也。然观其饱时加重,饥时见轻,知病因之由于郁者多,由于虚者少。若能令其分毫不郁,其呃当止。郁开呃止,气化流通,虽有所虚,自能渐渐

医学百科 寸部、尺郁诊脉法

1、寸微尺弱「问日: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答日: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日:假令寸日脉微,名日阳不足,阴气上人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日:何谓阴不足?答日:尺脉弱

医学百科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郁

于(五五)郁损心阳。阳坠入阴为淋浊。由情志内伤。即为阴虚致病。见症乱治。最为庸劣。心藏神。神耗如愦。诸窍失司。非偏寒偏热药治。必得开爽。冀有向安。服药以草木功能。恐不能令其欢悦。(郁损心阳)妙香散。陆

医学百科 寒地儿科疾病辨治要点

?寒地冬长夏短,以寒邪居多,而寒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且易闭郁阳气,故寒地小儿多易感寒而发病,导致肺脏、脾胃之寒证或脾胃、肾脏、心脏之阳虚证,宜用散寒法或温阳法治之。?寒地小儿多嗜食肥甘浓咸,内热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