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调身 调息 调心 气功中的三调

Posted 呼吸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调身 调息 调心 气功中的三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调身 调息 调心 气功中的三调

  气功,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治病之术,流传几千年,确实是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就已记载气功养生,主张调心入静。他指出,眼不看物,耳不听声,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排除一切杂念,就能达到调心入静的境地。
  气功能祛病强身
  庄子在《刻意篇》中又强调气功调息以养生的重要,他认为,经常调整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就能延年益寿。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进而指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宜导引」,主张把调整呼吸、调养心神、调整身姿结合起来,既用以养生延年,又用于治疗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气功在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气功,因其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或用来养生延年,或用来防病治病。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谢觉哉说得好:「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祛病,可以强身,可以延年。」
  许多采用气功治疗的病人也深受其益,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于社会。」
  练习气功,既能养生延年,又能防病治病,这是什么道理呢?
  中医学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真气充实,生命活力就旺盛;真气亏损,生命活力就衰退;一旦真气耗竭,人的生命也就随之消亡。就中医养生来说,培育真气最为重要,真气充盈,生命力强,就能健康长寿,病邪也难以侵犯,疾病也就难以发生。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气功锻炼,就是以培育真气为主的自我养生之法,所以具有养生保健、抗衰延年之效。
  中医学又认为,疾病之所以发生,就人体内部而言,在于阴阳失衡。而气功疗法,一方面通过培育真气,扶正祛邪,另一方面通过疏通经络,协调脏腑,调和气血,使失衡的阴阳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也就随之痊愈。
  现代研究也初步证明,用气功来养生延年,防病治病,确有科学道理。
  第一,测定练功者的生化指标,发现有助于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
  第二,用脑电图观察练功者,发现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功能。
  第三,随着练功过程的逐渐入静,大脑皮层也逐渐处于内抑制状态,对高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过度兴奋以致功能紊乱的大脑皮层细胞容易复原,并使大脑皮层顽固的病理兴奋灶转入抑制状态,从而为恢复健康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对那些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更为有利,像神经衰弱、高血压、溃疡病等。
  第四,在练功过程中,身体对氧气的消耗量减少,大约比平时减少30%,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也下降,大约比平时下降20%,可见在练功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属于积聚能量的反应。这种「储能性反应」可以减少病人对能量的消耗,重新积聚精力,因而有助于身体虚弱和患有慢性消耗疾病的人恢复健康。
  第五,在练功的过程中,呼吸变慢加深,特别是采用腹式呼吸,可以起到一种「按摩」腹腔器官的作用。练功时,膈肌的活动范围比平时要增加三四倍,对腹腔器官进行有节律的挤压,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腹腔瘀血,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所以练功者往往食欲改善,食量增多,消化吸收功能旺盛,体重大多也有所增加。因此,对维护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有利,而且有助于促进慢性病的恢复,尤其对胃下垂、习惯性便秘等胃肠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气功中的「三调」
  那么怎样练习气功才效果好呢?概括来说,就是要求做到「三调」。气功的流派多种多样,练功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派何功,都要调身、调息、调心,这就是气功锻炼的「三要素」。
  调身:就是调整身体的姿势。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的需要,分别选择卧式、坐式、站式或行式。不论采取哪种姿势,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做到姿势协调,舒适自然。
  调息:就是调整呼吸。气功调息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呼吸法,不改变平常胸腹混合呼吸的原有方式,只是把呼吸引向深长缓慢一些。吸气时,胸廓慢慢扩张,腹部微微隆起,呼气时,胸廓慢慢回缩,腹部随之略有内收。另一种是腹式呼吸法,把常人的胸腹混合式呼吸调整为单纯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胸廓明显隆起;呼气时,横膈上移,腹部明显内收。腹式呼吸的气息出入,远比平常呼吸更为缓慢,更为深长。
  气功的呼吸调整,要求达到均匀、细慢、深长。均匀,是指不能时快时慢。细慢,是指呼吸柔细缓慢,出入绵绵,自然悠畅。深长,是指气贯丹田,随着腹式呼吸的形成,深吸气时,横膈下降幅度增大,挤压腹腔器官,产生下行之力,这时再微微运用意念诱导,促使吸入之气下行入腹,呈现气贯小腹丹田的感觉。
  调心:就是调节心神。要求排除杂念,集中意识,精神内守,放松安宁,达到入静的境界。
  初步入静,表现为心平气和,情绪安定,精神集中,杂念减少,对内外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进一步入静,思绪更加净化,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入静再深入发展,则自觉恬静虚无,轻飘飘达到一种美妙无比的境地。
  入静后的感觉,还常常因人而异,表现为多种多样,古人就归纳出八触景象和十六触景象。对于任何一种景象,都不要刻意追求,一切任其自然,继续练功。
  练功的实践表明,许多人入静后都能收到头脑清晰、心情舒畅、精神安定的良好效应。
  入静是这样美好,但初练气功者往往一时难以达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不必着急,只要安定情绪,耐心练习,等待时日,功到自然成。
  气功,既简便又有效,只要你做好调身、调息、调心这三要素,相信你的身体状况一定会大有改善。

相关参考

调息怎么用?《中医词典》c~d 调息

气功术语。又称调气。谓调匀呼吸归于自然,以助入静。是气功入手功夫调身、调息、调心的三调之一。《玄肤论》:“调息者,自然依息之谓,非逐于息之谓。”具体方法,则气由鼻出入时,要唯细唯长,绵绵不断,渐至于弱

气功怎么用?《中医词典》n~o~p~q 气功

近代养生术语。是运用意识的作用,对人体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从而协调身心关系,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法。调身、调息、调心为气功的三要素。《太清调气经》:“服气功余暇,取静室无人

《中医养生学》 第三节 气功保健

运用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的目的,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之为气功保健。气功保健是指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

医学百科 气功功法详细介绍

无论何家气功,其内容与操作要点都是「三调」的配合应用,直至融一。三调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多样,且来源不一。《内经》之前,各家已有许多形体运动、呼吸锻炼、心理调整的方法,但缺少归类与理论阐述。《素问·上古天

《减肥新法与技巧》 第一节 气功减肥的机理

气功减肥古人早已有认识,而且在今日,气功锻炼除了防病治病,强健体质外,确实亦有减肥作用。那么气功是通过怎样的机理来减肥的呢?气功是通过练功者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人体潜力,通过调身(姿势)、调心(意

《气功外气疗法》 三调的运用

(一)姿势:坐式、站式、卧式都可以作为练气的功式。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姿势,如站桩式,或平坐式,或盘坐式,作为主要练静功的姿势,其他姿式作为辅助姿势,有机会就顺势进行锻炼。(二)呼吸:练气以逆腹式呼吸

施杞 养生论:

施氏提出“无病防病,有病养病”的中医养生观点,并总结了“防病养病三调”法。“三调”指的是调心神、调气、调身。《内经》曰:“神者,正气也”,“五谷之精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本,神之变

施杞 养生论:

施氏提出“无病防病,有病养病”的中医养生观点,并总结了“防病养病三调”法。“三调”指的是调心神、调气、调身。《内经》曰:“神者,正气也”,“五谷之精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本,神之变

医学百科 气功与传统文化(下)

中庸致和:「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借鉴到气功领域后,就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气功中的和主要体现在它的操作与实际应用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静结合和形神。形与神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方

医学百科 按摩鼻部宁心调息

鼻为肺外窍,气体进出人体的重要门户。中医学认为,很多邪气都是通过口鼻进入人体而致病,鼻子作为第一道防线,也常受寒凉、燥热之气等影响发生分泌物增多、炎症、嗅觉功能下降等。在日常生活中保护鼻子,可常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