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怀妊受温病

Posted 山药

篇首语:知识能使你增加一双眼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怀妊受温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怀妊受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
何姓妇,年三十二岁,受妊五月,于孟秋感受温病。
【病因】
怀妊畏热,夜眠当窗,未上窗幔,自窗纱透风,感冒成温。
【证候】
初病时调治失宜,温热传里,阳明府实,延医数人皆言病原当用大凉之药,因怀妊实不敢轻用,继延愚为诊视,见其面红气粗,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诊其脉左右皆洪滑而实,一息五至强。
【诊断】
据此证状脉象观之,不但阳明胃府之热甚实,即肝胆之热亦甚盛。想其未病之前必曾怒动肝火,若不急清其热,势将迫血妄行,危险即在目前。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白虎汤解其热,加参以保其胎,遂为疏方俾急服之。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野党参(四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生杭芍(五钱)甘草(三钱)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
【方解】
按此方虽非白虎加人参汤原方,而实以生地黄代知母,以生山药代粳米,而外加芍药也。盖知母、地黄同能滋阴退热,而知母性滑,地黄则饶有补肾之力,粳米与山药皆有浓汁能和胃,而粳米汁浓而不粘,山药之汁浓而且粘,大有固肾之力。如此通变原方,自于胎妊大有益也。外加芍药者,欲借之以清肝胆之热也。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翌日午前大便通下一次,热已退十之七八,脉象已非洪实,仍然有力,心中仍觉发热,拟再用凉润滋阴之品清之。
【处方】
玄参(一两)生怀地黄(一两)天花粉(五钱)生杭芍(五钱)鲜茅根(四钱)甘草(二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
将药煎服两剂,病遂霍然全愈。
【说明】
凡外感有热之证,皆右部之脉盛于左部之脉,至阳明府实之证,尤必显然于右部见之。因胃府之脉原候于右关也。今此证为阳明府实,其右部之脉洪滑而实宜矣。而左部之脉亦现此象,是以知其未病之先肝中先有郁热,继为外感之热所激,则勃然发动而亦现洪滑而实之脉象也。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相关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 4.怀妊受温病兼下痢

天津张氏妇,年近三旬,怀妊,受温病兼下痢。[b]病因[/b]受妊已六个月,心中恒觉发热,继因其夫骤尔赋闲,遂致激动肝火,其热益甚,又薄为外感所束,遂致温而兼痢。[b]证候[/b]表里俱壮热无汗,心中热

医学百科 怀妊得温病兼痰喘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董姓妇,年三十四岁,怀妊,感受温病兼有痰作喘。【病因】受妊已逾八月,心中常常发热。时当季春,喜在院中乘凉,为风袭遂成此证。【证候】喘息有声,呼吸迫促异常,昼夜不能少卧,心中烦躁。舌

医学百科 温病兼气虚气郁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迟氏妇,年二十二岁,于季秋得温病。【病因】其素日血分不调,恒作灼热,心中亦恒发热,因热贪凉,薄受外感,即成温病。【证候】初受外感时,医者以温药发其汗,汗出之后,表里陡然大热,呕吐难

医学百科 温病少阴证

【病人基本资料】刘××,二十五岁,于季春得温病。【病因】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证候】初得病时,延近处医者延医,阅七八日病势益剧,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

医学百科 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范姓媪,年过五旬,得温病兼下痢证。【病因】家务劳心,恒动肝火,时当夏初,肝阳正旺,其热下迫,遂患痢证。因夜间屡次入厕,又受感冒兼发生温病。【证候】表里皆觉发热,时或作渴,心中烦躁,

医学百科 温病兼胁疼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病因】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证候】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连翘

医学百科 温病兼呕吐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刘××,年三十二岁,于季夏得温热病,兼呕吐不受饮食。【病因】因在校中宿卧,一日因校中无人,其衾褥被人窃去,追之不及,因努力奔跑,周身出汗,乘凉歇息,遂得斯病。【证候】心中烦热,周身

医学百科 温病兼冲气上冲

【病人基本资料】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病因】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

医学百科 温病兼喉痧痰喘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马××,年二十八岁,于季秋得温病兼喉痧痰喘证。【病因】初因外出受风感冒甚微,医者用热药发之,陡成温病,而喉病喘病遂同时发现。【证候】表里俱壮热,喘逆咳嗽,时吐痰涎,咽喉左边红肿作疼

医学百科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

《温病条辨》首方为桂枝汤,且桂枝用量倍于芍药,故颇受后人非议,认为目无法纪,自乱其例。其实桂枝汤在此不但用之得当,亦证明吴鞠通精究《伤寒论》始著《温病条辨》,而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也。温病分为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