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温病少阴证

Posted 温病

篇首语: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温病少阴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温病少阴证

【病人基本资料】
刘××,二十五岁,于季春得温病。
【病因】
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病时,延近处医者延医,阅七八日病势益剧,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睡非睡,懒于言语,咽喉微疼,口唇干裂,舌干而缩,薄有黄苔欲黑,频频饮水不少濡润,饮食懒进,一日之间,惟强饮米汤瓯许,自言心中热而且干,周身酸软无力,抚其肌肤不甚发热,体温37.8℃其脉六部皆微弱而沉,左部又兼细,至数如常,大便四日未行,小便短少赤涩。
【诊断】
此伏气触发于外,感而成温,因肾脏虚损而窜入少阴也。《内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言冬时所受之寒甚轻,不能实时成为伤寒,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暗生内热,至春阳萌动之时,其所生之热恒激发于春阳而成温。然此等温病未必入少阴也。《内经》又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言冬不藏精之人,因阴虚多生内热,至春令阳回其内热必益加增,略为外感激发,即可成温病。而此等温病亦未必入少阴也。惟其人冬伤于寒又兼冬不藏精,其所伤之寒伏于三焦,随春阳而化热,恒因其素不藏精乘虚而窜入少阴,此等证若未至春令即化热窜入少阴,则为少阴伤寒,即伤寒少阴证二三日以上,宜用黄连阿胶汤者也。若已至春令始化热窜入少阴,当可名为少阴温病,即温病中内有实热,脉转微细者也。诚以脉生于心,必肾阴上潮与心阳相济,而后其跳动始有力。盖此证因温邪窜入少阴,俾心肾不能相济,是以内虽蕴有实热,而脉转微细,其咽喉疼者,因少阴之脉上通咽喉,其热邪循经上逆也。其唇裂舌干而缩者,肾中真阴为邪热遏抑不能上潮,而心中之亢阳益妄动上升以铄耗其津液也。至于心中发热且发乾,以及大便燥结小便赤涩,亦无非阴亏阳亢之所致。为其肾阴心阳不能相济为功,是以精神昏愦,闭目蜷卧,烦人言语,此乃热邪深陷气化隔阂之候,在温病中最为险证。正不可因其脉象无火,身不甚热,而视为易治之证也。愚向拟有坎离互根汤可为治此病的方,今将其方略为加减俾与病候相宜。
【处方】
生石膏(三两轧细)野台参(四钱)生怀地黄(一两)生怀山药(八钱)玄参(五钱)辽沙参(五钱)甘草(三钱)鲜茅根(五钱)药共八味,先将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鲜茅根煎七八沸其汤即成。取清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此方若无鲜茅根,可用干茅根两半,水煮数沸,取其汤代水煎药。
【方解】
温病之实热,非生石膏莫解,辅以人参并能解邪实正虚之热,再辅以地黄、山药诸滋阴之品,更能解肾亏阴虚之热。且人参与滋阴之品同用,又能助肾阴上潮以解上焦之燥热。用鸡子黄者,化学家谓鸡子黄中含有副肾髓质之分泌素,为滋补肾脏最要之品也。用茅根者,其凉而能散,用之作引,能使深入下陷之邪热上出外散以消解无余也。
【复诊】
将药三次服完,周身之热度增高,脉象较前有力,似近洪滑,诸病皆见轻减,精神已振。惟心中仍觉有余热,大便犹未通下,宜再以大剂凉润之药清之,而少佐以补气之品。
【处方】
生石膏(一两轧细)大潞参(三钱)生怀地黄(一两)玄参(八钱)辽沙参(八钱)大甘枸杞(六钱)甘草(二钱)鲜茅根(四钱)药共八味,先将前七味煎十余沸,再入茅根煎七八沸其汤即成。取清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每服一次调入生鸡子黄一枚。
【效果】
将药连服两剂,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说明】
此证之脉象沉细,是肾气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肾不交也。迨服药之后,脉近洪滑,是肾气已能上潮于心而心肾相交也。为其心肾相交,是以诸病皆见轻减,非若寻常温病其脉洪大为增剧也。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柴桂干姜汤与厥阴阳微结

?表阳证即太阳证,表阴证即少阴证,里阳证即阳明证,里阴证即太阴证,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证,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半表半里阴证(厥阴证),以干姜、炙甘草温阳生津液,津液得复,肠道滋润,

医学百科 甘桔汤治咽喉肿痛

甘桔汤由甘草、桔梗两味中药组成,首见于《伤寒论》,原名桔梗汤,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后被《温病条辨》引用治疗「温病少阴咽痛者」。有医家认为甘桔汤是治疗咽痛的通用方,如《医学心悟》中说:「凡咽痛

医学百科 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俞××,年过四旬,于孟夏得温病。【病因】与人动气争闹,头面出汗为风所袭,遂成温病。【证候】表里俱发热,胸膈满闷有似结胸,呼吸甚觉不利,夜不能寐,其脉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浓,大便三

医学百科 温病兼阴虚

【病人基本资料】邻村高××,年二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病因】仲夏上旬,麦秋将至,远出办事,又欲急回收麦,长途趋行于烈日之中。辛苦殊甚,因得温病。其叔父××与其表叔毛××皆邑中名医,又皆善治温病。二人

医学百科 温病遗方

《伤寒论》中原有温病,浑同于六经分篇之中,均名之为伤寒,未尝明指为温病也。况温病之原因各殊,或为风温,或为湿温,或为伏气成温,或为温热,受病之因既不同,治法即宜随证各异。有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有谓

医学百科 孟秋温病

孟秋天气犹热,开窗夜寝受风,初似觉凉,翌日即大热成温病。【病者】卢姓,盐山人。【病因】孟秋天气犹热,开窗夜寝受风,初似觉凉,翌日即大热成温病。【病候】初次延医服药,竞投以麻、桂、干姜、细辛大热之剂。服

医学百科 温病兼腹泻

【病者】王XX,年四十九岁。【病名】温病兼腹泻【病因】丙寅仲春来津。其人素吸鸦片,立志蠲除,因致身弱。于仲夏夜间,乘凉稍过,遂得温病,且兼腹泻。【病候】表里俱壮热。舌苔边黄、中黑,甚干。精神昏愦,时作

医学百科 温病兼吐血

【病人基本资料】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病因】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证候】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

医学百科 温病兼虚热

【病人基本资料】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病因】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证候】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

医学百科 产后温病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李氏妇,年二十七岁,于中秋节后得温病。【病因】产后六日,更衣入厕,受风。【证候】自厕返后,觉周身发冷,更数小时,冷已又复发热,自用生姜,红糖煎汤乘热饮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