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结构

Posted 黄帝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结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结构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著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其中《黄帝内经》学术体系是其关键。《黄帝内经》主要围绕人的健康、疾病进行阐述,形成了有关人的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知识和理论,而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形成,必有古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的渗透与影响,它既是医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也是《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医学理论和医学基础两部分。
医学理论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医学理论的内容,基本上可以由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内容的分类来概括。在分类研究《黄帝内经》的诸注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唐代杨上善《太素》分19类,元代滑寿《读素问钞》分11类,明代张介宾《类经》分11类、李中梓《黄帝内经知要》分8类,清代沈又彭《医经读》分4类,虽繁简精粗不同、类别间有出入,但大体可以概括《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内容。经过繁简修合、纲目条贯的整理,主要内容如下:
藏象: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核心。「像」,指外在的生命现象,既包括有形可见的躯体肢节脏腑血脉的形象及其动态变化,又包括各种无形的生理、精神现象;「藏」,是指藏于体内有形、无形的脏腑、经络、精气神及其永不休止的活动。藏象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脏腑、经络、精气神。同时,人的活动与天地自然、社会人事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在探索人体生命活动时,又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因而也成为藏象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疾病:论异常的生命活动,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病因病机。病因即生病的原因。病机是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机理和规律,其内容包括发病、病理、传变等。其中的病理,主要论述病变的机理,如表里出入、寒热进退、邪正虚实等的具体病变机理。二是论疾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表现,即病证。《黄帝内经》论疾病多以「疾」、「病」、「候」表述,个别之处提到「证」,与候同义。《黄帝内经》论疾病重其整体机能异常和阶段变化性质,后世概括为「证候」,体现了中医学疾病学理论的特色。
诊法:论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疾病的诊断原理、诊察方法与判断法则。《黄帝内经》深刻地阐述了中医的诊病原理,主要是创造性提出望闻问切与四诊合参的直观察验的疾病诊察方法。此外,在疾病判断法则方面,《黄帝内经》的特点是以「审察病机」为中心的审机论病,并体现在疾病的脏腑分证、经络分证、病因分证等,实为后世「证候诊断」之源。
论治:《黄帝内经》除了阐述天人合一、心身一体以及治未病等治疗思想外,主要阐述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指导治法、疗法的准绳和法则,如治病求本、调节阴阳、因势利导等。治疗方法又有无形的方略技巧与有形的处理措施之别,前者称治法,如解表清里、理气活血等;后者称疗法,如药物疗法、针灸疗法、饮食疗法、精神疗法等。《黄帝内经》记载了多种疗法,并论述了它们治病原理、使用方法与宜忌等。《黄帝内经》论治内容丰富,形成了完整的论治体系。
养生:即颐养生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无病之摄养,目的是健身缓老与防病。在对疾病和衰老的认知基础上,《黄帝内经》确立了「治末病」养生思想,并提出外以避邪、内以养正的原则和多种养生方法,建立了中医学独特的养生学说。二是病后康复。
以上内容,未将阴阳五行与运气学说包括于内。阴阳五行,是战国秦汉占主流的哲学,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在《黄帝内经》学术体系之中,它虽然含有具体的医学内容,但其主要作用也是论证和规范医学知识与理论的方法学工具,因而未列入医学理论,而是将其划归于医学基础的哲学部分。运气学说,不仅讨论气候变化规律同生物生存、人的生理病理关系,也探索论治、方药原理与原则,还富含藏象、病机、病证、诊法与摄生等内容,属于综合性理论,宜作专题研究,非医学理论固有组成部分。
医学基础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医学基础,无论其固有内涵、表述方式,还是其研究方法、形成过程,广泛涉及中国古代传统科学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哲学、天文历法、气象学以及社会学等。
哲学:在战国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处于萌芽时期。在医学领域,对于动物和人体器官、组织,即使解剖也难以完全了解其机能,更难以将实质器官、组织与生命现象完全结合起来,医学研究只能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基础上,借助自然哲学进行,因而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不仅成为《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方法学基础,渗透到中医理论的各部分,而且还借助其哲学术语表述医学概念。具体而言,哲学的作用,一是引导医疗活动的指向,赋予医学观察和医疗实践以特定内容;二是约定医学概念独特内涵及其表述方式;三是建立推理体系、理论模型。
天文历法、地理学、气象学:人生天地之间,气交之中,在广泛的时空条件下受着自然力量的制约,因而人类必须了解自然、把握自然,进而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同时,中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建立、发展和成熟,也有赖于其他学科,成为医学理论形成和建立的基础。
社会学:《黄帝内经》中许多篇章阐述了古代社会与医学起源、发展情况。随着社会发展,私有制的建立,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增多,疾病也渐致复杂,单纯的汤液醪醴不能适应临床需要,于是发展成为多种剂型、多种治法。此外,《黄帝内经》还有大量社会经济状况、风土习俗、人情心理以及社会地位变迁等及其与疾病关系的记载,并贯穿于病因、发病、诊断、治疗、养生诸学说之中。它将人与社会生存环境的失调作为重要致病因素,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理论;它重视在疾病防治过程中纠正社会性致病因素,并以此作为疾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完善了中医学疾病防治理论,为中医学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农学、数学、物候学等,对《黄帝内经》医学理论的形成均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其学术体系形成的基础。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中调治学术思想内涵

国医大师徐经世出身中医世家,自幼学医,熟读经典,尤其推崇李东垣、朱丹溪、叶天士等人的学术思想,反复研读专著,用心领悟,体会尤深,先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内科杂病「从中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中医流派的先导和源泉

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背景就是诸子百家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争鸣。成书于汉代晚期的《黄帝内经》之中也体现著各家学说的特点就不难理解了。现在一般认为,《黄帝内经》的成书收纳了西汉以前众多医家学术思想,在很大程

医学百科 《伤寒论》的理论核心与实用价值(上)

伤寒论》在我国中医药学术史上是一部具有辉煌成就的中医经典著作。它继《内经》、《难经》等医学理论著作之后,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揭示出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坚

医学百科 经典筑基弘久大

博大精深、昭源质本、与时偕进是中医药学的三大特征。医经,不仅昭铸了很多医学发现与医学发明,富藏学术资源,还有诸多难以计数的学术生长点,以供后来者续接和培植。经典的诠释既为方法也是创新,经典的诠释学体系

医学百科 《黄帝内经》与临床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对中医学的重要贡献不仅体现在建立了丰富而完善的理论体系,还在于其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应用内容。《黄帝内经》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原文及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百科 中医大学生应具备现代科技知识

中医药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它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吸收其他多学科知识充实自身的学术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药大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也应当抱着一个开放的姿态,要博古通今、与时俱进,不仅要打下深厚

医学百科 对任督二脉·真气·小周天的认识

何谓脉脉的繁体字为「脉」,其右边的偏旁有分流的意思,所以「脉」表示身体里的各种相互关联的分支结构,例如《黄帝内经》中所提及的诸脉就有「气脉、经脉、络脉、血脉」等记载。其引申义泛指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结构

医学百科 《内经》分析病机的方法

《内经》的各个篇章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病机理论,《内经》以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升降失调阐释病变的基本机理,提出了著名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以及「百病皆生于气」的学术论断。《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内经

医学百科 《内经》论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人类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曾经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

医学百科 像思维的功与过 (上)

「像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法,在形成并丰富中医药学理论、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医学术备受关注。但正如其他任何一种科学方法一样,也存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像思维」对中医学理论的